無科技不金融,飛貸5個月100億的秘訣是......專欄
2016年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猶如過江之鯽的P2P在大浪淘沙后暫且塵埃落定。而站在資本與輿論風口的Fintech則成為金融和科技兩大領域共同關注的對象。在近日畢馬威(KPMG)與風投行業數據提供商CB Insights發布了Fintech行業今年第二季度融資重要報告,報告指出,全球范圍來講,今年上半年一共有大約25億美金風投資本涌向Fintech創業公司,累計進入Fintech領域的整體資金達到94億美元。而排名前十的Fintech風險融資交易中,有5家來自中國。 在中國Fintech領域如火如荼之時,中國優秀金融科技企業飛貸發布其3.0版本產品,以3分鐘的授信審核時間再次刷新行業速度,在魚龍混雜的Fintech行業引發震動。
· · ·
3分鐘審批挑戰極致體驗
作為唯一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案例,飛貸曾以5分鐘、4步驟完成授信的驚人速度引發關注,也因此獲得了2015最具創新的金融產品獎、清華大學EMBA互聯網+優秀案例。而此次飛貸3.0新產品再次挑戰極限,刪減操作點33項,優化48項,縮短操作時間40%,將審核由5分鐘減至3分鐘。關于這“消失”的兩分鐘,飛貸金融科技首席戰略官孟慶豐談到,飛貸2.0上線后,以其極速貸款、便捷操作受到市場認可。然而有一部分用戶認為飛貸仍然有提升的空間,當時公司有兩種聲音的,一種認為作為一款貸款的產品,五分鐘能夠完成申請和授信,已經相當不易,進一步的簡化、優化,對風控和技術的挑戰實在是太高了;另一種則認為作為一款移動互聯網下的產品,如果無法給到客戶極致的體驗,這款產品就沒有生命力、也沒有競爭性。
在極致體驗與風控安全的雙邊博弈中,飛貸最終決策,進一步提升風控技術手段、擴大風控數據源庫,在不犧牲風控的大前提下,簡化、優化產品使用流程。通過反復的市場調研、客戶走訪和產品測試,飛貸再一次憑借過硬的風控技術、人本位的產品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次刷新在線貸款審批的記錄。事實上,這也是飛貸作為一家Fintech企業一直以來的經營理念。從飛貸金融科技公布的上線半年成績單可以看到,自2016年2月23日,飛貸手機APP貸款2.0產品正式上線以來,5個月時間,業務量同比暴增30倍,半年內注冊用戶數迅速突破300萬,而總授信額更在短短5個月內超過100億。作為一家創新型的Fintech企業,可以說飛貸是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最大的黑馬。
· · ·
科技引擎加速金融創新,金融供給側的華美轉身
從2.0升級到3.0,也許大多數用戶最直觀的體驗就是這消失的2分鐘所去除的冗余操作。而從2.0的發布會至今的這半年以來,飛貸的產品一共升級了七次,平均每月一次的升級積累,為3.0減少了4大項、20個操作節點,從量變到質變,完成了3.0在用戶體驗層面的再一次突破。而在這消失的2分鐘背后,是對風控前所未有的嚴苛挑戰。作為一家Fintech企業,飛貸沒有金融資產端,本身并不是貸款公司,不直接從事金融業務,資金100%來源于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是持牌金融機構與用戶之間的橋梁。因此可以說,飛貸本質上是一個有著深厚金融背景的科技企業。發布會上美國沃頓商Amit教授談到,飛貸利用技術方面的創新,不斷提升服務創新、與金融機構的互動式創新,使整個金融科技行業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能夠成為唯一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案例,飛貸帶給全世界的創新,源于他們對資本供給——分配的改變。從一開始的資產轉讓模式,到助貸模式,飛貸的成功之處在于不斷深入創新,調整金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關系結構。在中國市場,個人和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保持持續增長趨勢,而資金方的供給儲備也很充足,然而貸款審核模式一直未能有革命新突破,其本質在于前互聯網金融時代,大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雖然觸網,但主要側重于增加攬客機會,對于供給側的改革一直缺乏技術手段和創新意識。而飛貸作為一家純粹的Fintech企業,從這一點出發,飛貸對于供給側資源具有全場景、普適性等特點,能夠實現供需雙方的最佳資源配置。借用吳曉波在飛貸3.0發布會上的話:「飛貸理論上來講是一個中產階級誕生前提下,解決金融領域里面的供需錯配的一個產品。」
· · ·
回歸科技本源,飛貸3.0引發Fintech行業震動
2016年,互聯網金融遭遇嚴厲的監管,風口上炙手可熱的Fintech概念也面臨著被過度消費的尷尬。一些機構在忙著換概念,不再自稱互聯網金融,而是以金融科技、Fintech自居,一方面向用戶樹立自己的高技術公司形象,另一方面,也有逃避監管的意味。換做金融科技意味著,畢竟跟「科技」、「創新」相關,政府應該更寬容一點,而且做的是金融科技,不是傳統金融業務,政府就不要要求牌照了。也因為這一背景,飛貸3.0給Fintech 的正名非常及時,給予整個Fintech行業的影響是震動性的。
葉檀認為:「借貸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但現在仍有兩塊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一是信用溝通的問題,一個是服務問題。」事實上這也是一個金融行業最困難兩個問題。而飛貸通過它的高科技來解決信用定價和風險定價的問題,進而在交易過程中提高服務效率,從五分鐘到三分鐘,看似簡單的結果,其實在后臺是一個提高效率和提高信用定價能力的復雜過程。當你掃臉,掃身份證的時候,這個識別過程的背后連接著異常復雜的系統。在飛貸背后,有中國最權威的央行征信系統數據作為基礎支持,在此之上,是先進的大數據處理和智能學習技術。飛貸作為一家純粹的金融科技企業,將企業核心回歸技術本源,使得金融在與高科技的碰撞中,迸發出革命性的創新火花。
在技術和消費習慣等大小環境都加速變化的今天,上一個互聯網化金融時代積累的數據價值在不斷的挖掘中被刷新,那些一度領先的數據處理模型也在技術的更迭中一再被推翻重建。Fintech行業的發展正當其時,并且將持續發酵,而沒有歷史遺留限制的中國Fintech企業,反而能更快地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要,在快速試錯迭代的過程中,更靈活更大膽地創新。利用技術引擎加速金融創新,顛覆了供給側以往的單向信息流,重構供給側結構關系。正如Amit教授所說,飛貸的成就就是證明了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已經處于一個全球領先的地位了,并將引領著整個金融領域、金融科技領域進入到下一個時代的發展。
李安嶙,互聯網觀察者,知名專欄作者,超級自媒體。
他是閱讀量超過10億的專欄作者,文章見百度百家、新浪科技、網易科技、搜狐客戶端、今日頭條、一點資訊、虎嗅、鈦媒體、界面新聞、藍鯨TMT、艾瑞等國內數十家頂級專欄,文章轉載與商務合作加個人微信號:lianlin8866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