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涉嫌違金融 分紅返現風攪亂誰的飯碗?專欄
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在方便大眾生活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新型犯罪模式的溫床。近幾年,電信詐騙、互聯網融資詐騙等犯罪事件數量呈幾何式增長,且影響越來越嚴重,徐玉玉事件就是最極端的體現。而除了涉嫌犯罪以外,在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影響下,線下也出現翻版涉嫌違背正常金融秩序的行為。
近段時間,以餐館這一普及性生活場景為陣地,打著分紅、返現、打賞等諸多名義的不正常經濟現象層出不窮的出現。它們的集中爆發,到底是攪亂了誰的飯碗?
打著理財名義玩融資 餐館成“幫兇”
玩融資玩得猴精猴精的騙子,對人們的心理了解的相當透徹。在前些年融資還未被識破的時候,往往是以高息為誘餌,騙取人們的錢財。當很多人抱著賺取高息的心態將錢投入后,卻發現騙子早已消失無蹤——你盯著的是高息,騙子卻盯著你的本金!而隨著人們對融資警惕性的提高,高息再也不具有誘惑力時,騙子開始玩起心理戰。以小小甜頭為餌,逐步誆騙人們入局。
其中,餐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幫兇”。騙子會設計一套看似正規的理財產品,以免費吃一年的飯卡為噱頭,吸引人們購買。在人們花費較低價格購買理財產品后,即可去所謂的合作餐館免費吃飯。甚至騙子故意宣稱飯卡無限額,且可轉贈。與此同時,騙子還會給人們的賬戶分紅、返現。
在初期,在餐館吃飯是免費的,分紅、返現也能即時到賬,這就讓人們深信不疑,繼而加大投入。甚至為了賺取不菲的中介費,還介紹親朋好友購買。最終,騙子成功融到一大筆錢后就人去樓空。而謎底也隨之揭開,騙子只是和餐館合作,待持有飯卡的人們就餐完畢后,騙子會單獨和餐館結賬。甚至有的餐館還被騙子拖賬,最后也損失慘重。
其實騙術并不高明,但人們往往會被這個騙局的餐館包裝所迷惑。自覺地降低了警戒線,讓騙子輕松得手。
餐館打賞:不違法卻尷尬
在很多國家,都有就餐完畢給小費的習慣。但在國內,這一習俗幾十年前就已被摒棄。國人的慣性思維是,小費=服務費,已經包含在菜價之中,不應該另外被收費。而微信、支付寶紅包這一帶有社交意味,且極其方便的支付、轉賬方式出現后,深刻改變著國內消費習慣,就連早已消失的小費也堂而皇之地以紅包打賞的形式出現。
近段時間,北京越來越多的餐館引入紅包“打賞”機制。簡單來說,人們如果對服務員的服務感覺滿意,可現場掃描二維碼支付“賞錢”。原本餐館推行打賞機制的初衷是為了加強與顧客的互動,進而提升服務。但在推行的過程中,原本是由顧客主導,以自愿形式參與的紅包打賞,卻變成了服務業主動索要,最終被顧客所厭煩。
其實按照原本的節奏,小費服務可能在未來數年內逐步施行,并被人們接受。但從參與度最高的餐館切入,以紅包“打賞”的方式去索要小費,雖然并不違法,卻是搶了可能存在的小費服務的未來成長潛力。還不如以滴滴這樣的共享經濟項目為突破口,為了加快打到車的速度對司機給予打賞,剛需反而能推動小費觀念深入人心。
餐館金融花樣多 尚需睜大眼睛
無論是為了擴大消費金融的場景,還是惡意當做斂財陣地,餐館在國內的特殊性,都決定著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金融漩渦。圍繞餐館,有太多的金融文章可做。不管是作為試驗田,還是當成突破口,餐館對于金融模式的創新有著重要作用——哪怕是騙術的創新。
這也就要求大眾必須張開雙眼,仔細甄別其中存在的風險。謹記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太過花哨的理財方案,都是沖著你的本金而來!而對于那些在餐館推行新型金融模式的,也必須要事先權衡利弊。一著不慎,很可能就毀了一個極具潛力的細分領域!(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