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監管細則落地 平臺“換馬甲”難尋真空地帶金融
P2P監管細則落地
P2P監管政策終于落地,但是相關的討論并沒有結束。
在P2P網貸監管政策落地之前,已經有很多平臺開始轉型,比如集團化的互聯網理財平臺,或者金融科技公司,那么,這些已經轉型的平臺,或者只是借轉型換個“馬甲”的平臺,是不是就可以不在監管范圍之內了呢?
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監管層堅持的是穿透式監管,不管是什么樣的公司,只要是面向社會大眾的金融服務,必然會有一個監管部門,如果不是P2P網貸平臺,那么肯定也應該有相應的主管機構,肯定會受到相關部門的監管。
監管“不存在真空地帶”
多位業內人士此前預計,嚴格按照監管政策執行的話,將會有大量的P2P平臺被淘汰。不過,面對嚴格的監管政策,有平臺表示“我們不是P2P”,或者稱“P2P只是我們很小的一塊業務”。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P2P網貸平臺開始轉型,或者剝離理財端,或者向綜合金融轉型,還有的則表示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那么,各種非P2P網貸平臺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就不在監管范圍里面了嗎?
廣州e貸總裁方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監管層之前就已經強調了要進行穿透式管理,要透過業務表面,去看業務實質是什么。比如,如果說自己是P2P網貸,那就是點對點,就需要受到網貸監管細則的監管;而如果是其他業務形態,則可能是對接其他監管部門。
早在今年3月份,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就明確提出,對于互聯網金融應該實施穿透式監管,即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甄別業務性質,根據業務功能和法律屬性明確監管規則。
“只要從社會上拿錢,一定是要劃到某一類的,有一個主管部門,不可能存在真空地帶。”方頌認為,事實上,現在除了P2P強調備案管理以外,其他的金融業務形態都是要拿牌照的,如果沒有牌照,又說(自己)不是P2P,那可能就會涉嫌非法集資。
事實上,監管機構此前就對比較熱的金融科技有過表態。一位央行相關人士7月2日在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主辦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高管系列培訓(第二期)”會上表示,互聯網金融發展情況方面,應劃清金融和Fintech(金融科技)的界限。Fintech不直接從事金融業務,主要與持牌機構合作。
“如果說自己不是P2P網貸,又要去對接公眾的資金,就只能去拿牌照了。”壹寶貸總經理羅浩杰認為。
牌照價格水漲船高
雖然監管細則近期才出臺,但一些平臺對互聯網金融的布局早已有所準備。
比如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相關人士就表示,公司的平臺已經提前實現集團化運作,旗下有公司已經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且獲得綜合類牌照,已經成功備案多只產品,而且還即將獲取公募基金銷售牌照。
事實上,隨著行業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這方面的意識已經越來越強,此前已經有平臺獲得相關的資質,比如金斧子此前獲得第三方公募基金銷售資格。
不過,隨著進入的機構越來越多,相應的牌照取得也沒有以往那么容易。
羅浩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前的公募和私募基金銷售牌照都還比較容易取得,但是去年監管趨嚴,現在這些牌照市場上叫價還挺高。”
除了基金銷售等牌照以外,在業內人士看來,金融資產交易所或者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以后或許會成為很多互聯網金融追捧的對象。
P2P網貸監管細則規定,P2P網貸平臺不能做一些類資產證券化的債權轉讓。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要做這方面的業務,可以選擇轉戰各地的資產交易中心,也會帶動資產交易所的熱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鄧莉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