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抖吧Chinajoy!QQjoy真的來了專欄
文 | 楊君君
盡管在今年的Chinajoy上就有人在騰訊的展臺旁拉起了“國產游戲創新已死,抄襲=兇手!”的橫幅。這種現象的出現最能夠直接印證的一個事實就是“今年的游戲公司只有兩家,一家是騰訊,一家是其它”。
受益于騰訊在社交層面的巨大優勢,騰訊游戲在整個行業的霸主地位顯然只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數字日益龐大。據Talking Data的《2015年移動游戲行業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游戲行業收入492.7億元,而騰訊2015年年報披露的手游收入為213億元,占整個移動游戲近5成的市場份額。在客戶端網游和網頁游戲市場,騰訊更是占據了半壁江上,收入也是50%以上。
然而,如果你真的只將目光聚焦在游戲行業,那么你的眼光也就太狹窄了!一個比騰訊在游戲領域占據半壁江山還要更為井寶的消息是,就在2016年的8月27日,騰訊在海南舉辦了首屆QQjoy,將騰訊幾乎所有的泛娛樂產品集合在一起,搞了一場盛大空前的活動。
怎么樣!如果說當年有人在微博上說“騰訊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舉辦QQjoy”還是一句調侃的話,那么現在QQjoy的舉辦則是徹徹底底的讓預言帝們“夢想成真”!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QQjoy和Chinajoy的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先來說一樣的吧!一樣的大長腿、一樣的Cosplay、一樣的各種展館、各種活動、各種簽售……在QQjoy上,你可以看到Cos王者榮耀里的貂蟬、虞姬、小喬、李白,還可以看到葉非夜的簽售,當然還有Sing女團助陣、蕭憶情唱《大魚海棠》,再就是各個媒體助陣,凡是你能想到的和知道的可以在QQjoy里出現的東西,這里都會有!
不一樣的地方也有很多:
第一,主辦方不同;
與Chinajoy是一個整個行業大會并且是由一堆國字號部門背書不同,目前QQjoy是由騰訊QQ主辦的,與海南政府簽訂了合作,并且會成立一個企鵝創意園與政府共同發展。可以看出,從合作伙伴大會到現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幾乎成為了騰訊擴張的標配。
第二,參會方不同;
China面向的是整個行業,而QQjoy目前面向的只有騰訊系產品,甚至是只有QQ平臺下的泛娛樂產品。考慮到騰訊QQ本身的平臺屬性,現在也在聯運一些第三方游戲,當然不排除未來也會跟Chinajoy一樣,辦成一個面向行業大會。到那個時候,運動員將會徹底兼職裁判員。
第三,涉及行業不同;
Chinajoy的定位目前來看是主攻游戲,幾乎都是各大游戲廠商來參展。而QQjoy面對的行業相對廣泛,目前QQjoy所涉及到的領域有影視、文學、動漫、游戲等“泛娛樂產業”。顯然,在游戲之后,騰訊已經將其它領域的發展作為了重點,并且有了進行展覽的資本。一個疑問是,這些產業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現在騰訊財報中。
第四,游戲賽事體系的融入;
在這屆QQjoy中,除了各式各樣的展臺之外,還容納了電競賽事。這次出現的是CF和王者榮耀的決賽,尤其是后者一等獎獎金高達55萬元。實際上,QQjoy原本就是由QGC發展而來。類似于CF和王者榮耀,騰訊會有固定的聯賽機制,線上賽之后再QQjoy上進行最后決賽,由線上到線下,最后再反哺線上,這樣對騰訊在游戲層面的運營大為有利;
第五,舉辦方目的不同;
每年Chinajoy都被看作是游戲產業發展的風向標,比如今年的VR大流行,就被看作是游戲產業未來的發展風向。而QQjoy目前來看應該算是騰訊在內容產業戰略布局的風向標。顯然,騰訊的“意志”遠在游戲之外,影視、動漫、文學才是其最為廣闊的領域。
第六,主播開始大行其道;
在這屆QQjoy里,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直播元素的強勢加入。具體體現在,在QQjoy中,直播團體有簽到臺、采訪間等之前媒體的標配,而且位置上,也是在領導席之后,比傳統媒體和自媒體靠前很多。這一方面是因為騰訊在直播領域的強勢布局,這樣相對優質的活動可以為Now、企鵝電競等等直播平臺直接引流;另一方面則反應了媒介渠道的變化,由媒體—自媒體轉為了現在的直播,畢竟后者更加直接的面向用戶。
通過這屆QQjoy,其實也帶給我一些啟示:
第一 ,非主流早晚會成為主流;
“非主流”之所以稱為非主流,原因在于它游離在主流文化之外,不被大多數主流人群所接受,具體就表現在把Coser看成奇裝異服、把彈幕看作是騷擾信息、把同人視為三觀不正、把游戲看作“精神鴉片”、把鬼畜看作是神經病……
然而,這并沒有什么卵用。在這屆QQjoy中,一票難求真的是一點都不夸張。在海口會展中心這樣一個“荒涼”的地方,隊伍浩浩蕩蕩,從上午等到下午,有暈倒的、哭鼻子的、有求工作人員的……甚至有打了代練王者求票標語的,你肯定無法想象一個葉非夜、一個蕭憶情他們的簽售能夠引發怎樣壯觀的場面。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就如同是我們爺爺奶奶甚至爸爸媽媽那一輩也曾經把周杰倫看作是“不正常少年”、我們把蔣大為看成是老古董那樣,現在的周杰倫就是“蔣大為”,而二次元明星就是“周杰倫”。隨著年輕一代的崛起,我們心中的“周杰倫”在世界中不斷更替。
尤其是在崇尚個性化的年代,流行一詞甚至被重新定義,過去的流行是大家都喜歡、大家都愛聽,有一個具象的表現,而現在的流行則是大家都個性,比如在二次元文化中,很多人喜歡的并不一樣,甚至他們之間還有爭斗,他們的標榜個性實際上就是一種流行,只不過是一種抽象的流行,也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反應。
第二,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騰訊;
騰訊的業務線到底有多廣,恐怕即便是QQjoy上的所有產品加起來也只能窺其一斑。而相比之前“自己做一個,然后用平臺碾壓對手”的方式,現在騰訊的強大,在于提高了整個行業的門檻。
一方面在于用既有優勢反控行業。像是大力推進“正版”,利用自身強大的資本資源和IP的體系化運作思維反控行業,變相的制定一些標準性的、規則性的東西,這樣就可以讓自由優勢得到更加充分的施展。比如音樂、動漫、文學等等我們可見的領域,最后騰訊幾乎都是最大的贏家;
另一方面則在于資本的大力介入。之前騰訊是“我也做一個”,現在則是“我投資你”或者“我收購你”,后者明顯比前者更具控制力。前者只是滿足了自身的發展,而后者則是在推動行業發展時,自己得到最大的紅利。一有獨一無二的平臺資源、二有資本推動,想象不到有拒絕的理由。
這種操作手法帶來的結果就是,比如之前你可能會開發一款跟《火影忍者》相關的游戲,打一些擦邊球,那么現在幾乎沒有這個可能了!因為當騰訊擁有這個IP時,它一定會做的兩件事是將這個正版化放大,另一個則是將其價值物盡其用,游戲、表情等等。
一個公司撐起一個堪比Chinajoy的大會,相信在國內很難再有第二家能夠有如此大的手筆。不知道Chinajoy會怎么想,但我知道其他的公司一定是在顫抖。畢竟之前騰訊還算低調收斂,而現在就是光明正大的“軍演”了。平臺+資本,這兩個優勢,讓人很難想象的到騰訊的極限和命門在哪里。
聯想到前文說的“騰訊抄襲”,個人覺得這是一種懶惰的歸咎,是躺在歷史裹腳布上的哀嚎,其它公司應該做的是發現對手的優勢,適應新平臺的發展,而不應該還在糾結于騰訊的抄襲。畢竟雖然我們都不喜歡抄襲,但包括谷歌、Facebook在內,又有哪家企業沒有抄襲。
第三,QQ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IP;
品牌IP化,這個概念是最近才提出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是最近才有公司做的事情。阿里在努力將“雙十一”打造成IP,并且在今年就創造出了冠名費破億的盛舉。而這對于騰訊來說,QQjoy給我帶來的另一個收獲是,QQ本身就是一個超級IP。
在這屆QQjoy里,入場禮物是騰訊QQ出品的公仔“多福”,幾乎成為了現場爭奪最激烈、也是最受歡迎的東西。要知道,這個僅僅是QQfamily的形象之一,其它四個是企鵝QQ、BabyQ、奧斯卡和卡納。每年QQ出的生肖公仔,幾乎都能夠引發搶購……這些應該足以證明QQ作為一個超級IP的巨大潛力了。
所以我說,在沒有刻意的情況下,QQ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IP,它所帶來的價值將會不僅僅是與影視、文學、動漫、游戲等等IP資源合作,通過強強合作產生合力,而更多的則在于它本身的潛力。就比如之前騰訊和KFC合作的主題店,這其實已經是品牌授權的標準體現,未來可以想到的是騰訊的主題影院、主題咖啡廳等等,這些都會成為騰訊實力的一種體現。
第四,行業競爭其實發生在異次元世界。
拋開那些技術革命——類似于人工智能——引發的改變不談,如果單就現在這個世界,很明顯,未來的競爭一定不單單是把現實世界搬到互聯網上那個“簡單”的事情。
如果說在之前,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比拼停留在產品層面,誰的產品體驗更好,誰就能獲得更多的用戶;現在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則更多的停留在行業層面,誰能夠更多的在行業卡位,誰能夠占領更多的行業,以及誰能夠將更多的現實生活搬到互聯網上,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勢能,就類似于微信和支付寶現在正在做的東西;而不久的未來,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則會主要在像是IP這樣的虛擬事物上。
抽象一點來說,現在我們比拼的是互聯網中的物理世界,而未來則要比拼的是互聯網里的精神世界。
QQjoy幾乎是給這段話做了最好的詮釋。就如同是我們并沒有一直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現在我們同樣也不會停留在柴米油鹽的現在。在現實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精神世界將會決定商業社會未來的勝利法則,這其實跟“亂世黃金、盛世古董”一個道理。
所以說,當年的BAT,或者說現在的“雙馬”,我們或許應該觀測的不應該只有打車、電商、O2O等等的“柴米油鹽”,因為異次元世界戰爭的硝煙已經開始,而這也將會是未來一個決定性的變革。
更多內容請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賬號“yangjunjun420”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