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來遲,宜家進軍電商是否為時過晚?創投
宜家終于明確了在國內進軍電商的進程表。8月16日,宜家在2017新財年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其電商業務將于8月底在上海試運行,但配送范圍暫時僅限于上海。不過宜家方面表示,電商業務“在獲得充分的數據反饋和分析之后,將會在全國推行”。
在國內,電商已經成為零售商業的重要形態和渠道,傳統企業和品牌進軍電商并不稀奇。但宜家這個轉變還是比較令人矚目,至少它意識到在國內電商的重要性,并著手開始嘗試。而此前宜家是一個極度強調線下購物體驗的企業,甚至有意地排斥電商。是什么促使它在戰略上做出了巨大轉變,現在才進軍電商市場是否為時過晚呢?
互聯網家居發展迅速,前景誘人
讓宜家改變頑固想法的真正原因倒也簡單,一切是市場使然。近兩三年互聯網家居發展迅速,顯示出誘人的市場前景。用戶移動化的大趨勢之下,如果再不拓展電商市場,很可能導致其處于被動狀態,甚至慢慢地失去原有的用戶。
互聯網家居曾經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成長緩慢,主要原因是家居用品多屬選購非常謹慎的大件商品,且配送安裝難度大。之前宜家強調線下購物體驗而排斥電商,很大原因也是基于此。但隨著支付手段、消費習慣、物流配送等難題得以改善,人們裝修房子、買賣建材家具逐漸已經不再局限于家居賣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線上家居行業的份額大概700億左右;2014年達到1200億;而2015年增長到了2000億,兩年時間增長了兩倍,遠遠高于電商行業平均增長速度。
因此業界把2015年看成是互聯網家居元年,同時還認為2016年將是互聯網家居發展的爆發年。看好的理由:整個行業各個垂直領域的企業都在積極擁抱互聯網,謀求轉型升級;同時商業模式的逐漸成熟和用戶的消費習慣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線下交易將轉移到線上,即將迎來爆發。
與其他同行相比,宜家在品牌和供應鏈有著較大的優勢。一直以來,宜家的產品設計保持著簡約雅致的北歐風格,但又不失實用性。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讓宜家在家居市場獨樹一幟,越來越受到中國年輕人喜愛,銷售穩步增長。
8月16日宜家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6財年,宜家商場接待訪客8346萬,同比增加20%;銷售額超117億元,比上個財年增長19.4%。在互聯網家居爆發的沖擊下,宜家仍依靠自己的品牌差異化優勢,實現了用戶和營收的雙雙高速增長,實屬難得。
互聯網家居雖然即將迎來爆發期,但滲透率依然不到5%,而目前電商行業的平均滲透率是13%。家居本身是個萬億元量級的大市場,互聯網家居的成長空間仍然非常巨大,加上家居行業的特殊性,宜家和其他品牌一樣充滿了市場機會。
三大理由,宜家將自建官網玩電商
雖然宣稱將在國內著手電商試點,但宜家并沒有透露具體的信息。目前國內家居品牌進軍電商市場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入駐天貓、京東等第三方平臺開店,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方式,全友、顧家等就是代表;或者以供貨方式進入自營電商,不少國際品牌就是通過京東自營進入國內電商市場。由于電商流量被大平臺壟斷,家居品牌很少采用自營官網的方式,即便有的話銷售作用有限。那么宜家會在國內采取哪種方式呢?
我倒是認為,宜家入駐其他電商平臺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會采取自建官網的方式來開拓國內電商市場。理由主要有三條:
首先,宜家與其他家居品牌不同,它根本就不缺流量!電商時代、流量為王,甚至品牌都不如它來得重要。宜家官網的流量之大,實在出乎大家意料之外。流量網站Alexa的統計結果顯示,宜家官網ikea.com最近三月平均排名為203位,最近三月日均IP近千萬。
這是什么概念呢?還記得曾號稱是國內第三大電商的小米網嗎,它最近三月平均排名為478位,最近三月日均IP是522萬。而另一個國內電商排名第三的蘇寧,相應數據則是516位和467萬。宜家官網的流量竟比蘇寧和小米加在一起還高,真是讓人吃驚,也可見宜家的品牌號召力之強。坐擁巨大的優質流量,宜家可謂手中有糧心不慌,只要對官網和現有服務流程進行改造升級,一個新興電商網站便呼之欲出。
其次,從宜家電商的發展先例來看,官網一直是它的唯一之選。宜家在全球的電商業務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啟動,目前在歐洲十多個國家開設了這項業務。這些網購業務沒有同第三方合作,均開設在宜家自己的官方網站上。那么它在中國市場也不太可能改變整體策略,去搞特殊化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加上宜家對電商業務一直抱著非常謹慎的態度,寧可慢也要保證良好的服務質量,同時還要平衡實體店的利益。所以其試點先從物流體系比較完善和市場比較成功的上海開始,待條件成熟后再逐步向全國推廣。
再者,自建官網的好處是能鞏固品牌優勢,全面掌握用戶資源和相關大數據。與第三方合作,的確可以較快地拓展市場,但卻會導致流量入口和用戶資源、大數據均受制于他人。目前大數據已經滲透到每個行業,成為企業的生產因素和重要資產。對大數據的積累、挖掘、整理、利用,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企業面對競爭的成敗。自建官網投入成本較高,周期也較長,但對宜家來說這些本來就是預期之中。何況其益處良多:一方面能解決宜家官網目前超大流量的變現問題,降低電商運營成本(如節省流量購買成本和平臺傭金);另一方面加強和用戶的聯系,全面掌握大數據,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用戶需求,發掘背后的巨大價值。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宜家入場不太晚
在此預測一下宜家電商的路線圖:未來宜家應該會以自建官網為主發展電商,逐步覆蓋沒有線下門店的二三線城市市場,成為線下渠道的有益補充;而現有和計劃中的線下門店則主攻一線城市,繼續以優秀的購物體驗來滿足重要用戶群體的需求;并將整合線下門店開展O2O,最終實現線上、線下的一體化銷售服務網絡。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過程可能會相對比較長,至少超過5年甚至更久。
坦白說,在時間點上,宜家現在才進入電商市場確實有些晚。不過俗話說的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目前正值家居電商物流基礎、消費習慣形成的擴張期。宜家現在雖然進入時間點落后于同行一些,但先行者并沒有形成領先優勢。從時機上來看,宜家來得其實還不算太晚。
相反由于進入較晚,宜家反而少踩不少先行者遭遇到的大坑(如物流、售后等跟不上造成的大量用戶體驗不佳),規避了前期風險,可能會走得更加穩健一些。這與很多國內企業只求大干快上而忽視服務和品牌的作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