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內容平臺領域再掀起一絲絲漣漪。繼今日頭條將被騰訊投資的傳聞之后,UC又成為這一領域的新焦點。
這段時間,UC一直都在致力于搞個大新聞......
先是與海南航空展開跨界合作,承包下一架飛機從機身到行李架、座椅上的所有廣告。
緊接著在北京世貿天階發起“百人齊刷史上最長信息流”的活動,在電子屏上滾動播放長達250米,囊括時事、熱點、財經、體育等內容的信息流。
今日頭條、搜狐新聞和天天快報之前玩過的刷街廣告,UC也沒有放過。印著高曉松、蔡康永、陳魯豫的線下廣告這段時間已經登陸了不少城市的戶外廣告牌。
昨日更是包下新京報、東方早報、南方都市報等國內九家報紙的版面。這一系列下了血本、玩到極致的推廣,UC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昨日終于揭開了面紗。
作為十多年前不少人初試手機上網時的“標配”瀏覽器,UC在昨日宣布“UC瀏覽器”正式升級為“UC”,轉型為大數據新型媒體平臺,同時發布的還有獨立資訊應用“UC頭條”。
“除了搜新聞、 搜內容,越來越多的人接觸資訊的方式從搜變成了刷 。”昨天,阿里移動事業群UC總裁何小鵬講述UC摘掉“瀏覽器”帽子的原因。
這一系列舉措無疑表明,UC已經開始著力在內容領域的深耕細作,而且已經準備好以新的維度對整個內容平臺玩家發起對戰,直接面臨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平臺的競爭的UC,虎口奪食的幾率能有多大?
回顧UC12年
UC瀏覽器創立于2004年,是國內最早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之一,當智能手機還未普及的時候,由于3G時代的網速和資費問題,UC瀏覽器憑借省流量的功能獲得了海量用戶。
在課堂上偷偷從抽屜里拿出手機,在狹小的屏幕和緩慢的GPRS網絡下,用UC快速打開網頁、打開網頁版的QQ空間停車偷菜,刷NBA的文字直播,相信是大多數人對于UC最初的回憶。
2004年-2007年UC面臨第一次轉型,創業初期只有17個員工,好幾個月每個月都是借錢發工資,活不下去了,俞永福當時說必須轉型。2007年UC的月PV達到15億。
2009年iPhone和安卓出現并快速崛起,UC進行了第二次轉型,積極擁抱智能手機系統,這期間培養了九游(后改名阿里游戲)、PP助手、神馬搜索等業務
2014年6月,UC優視全資融入阿里巴巴集團,并組建阿里UC移動事業群(知道為什么UC可以這樣有錢任性了吧)。馬云當時在內部郵件中稱“UC的加入會讓阿里巴巴戰略更加充實”。
成為阿里系的一員后,UC成為阿里布局內容入口的重要一環,囊括進阿里早前成立的“大文娛板塊”。除了UC,“大文娛板塊”還有阿里影業、合一集團、阿里音樂、阿里體育等,在這樣一個完整龐大的文娛生態中,UC承擔的正是連接用戶、進行內容分發的入口和樞紐。
悄然之間,UC瀏覽器在應用商店里的分類已經從“工具”改成了“新聞”。最近一次更新后,連“瀏覽器”的字樣也消失不見,直接以“UC”命名。
工具App轉型做內容,此前也已有先例。
2007年,在蘋果Macworld大會上,喬布斯發布了改變世界的 iPhone。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那天喬布斯還宣布了另一件事——30歲的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改名蘋果公司(Apple Inc.),去掉“電腦”二字。可以說,這是對蘋果品牌的一次升級,“表示該公司將業務重點轉向消費電子領域。”
品牌更名通常不具備實際意義,很容易被過度解讀,但有時候卻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是對外界的宣告,更是對內部人的提醒。十二年后,環境改變,有無數個產品“聲稱”自己有最豐富的內容以及最懂用戶喜好的內容推薦系統。究竟誰能成為人們的手指最愿意點開的那個圖標,比拼更加激烈。
UC虎口奪食的幾率有多大?
具體而言,UC搶占內容的行業高地,其作戰戰略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工具為入口,內容為核心,大數據為高地,最終打出一套新路數,即早期使用工具類產品作為獲取用戶的切入點,樹立了自己的競爭壁壘;在此之上,將內容型產品打造成為平臺產品,借此不斷提升用戶的活躍度和停留時長。
仔細分析,獵豹謀取內容領域也是采取類似的套路。只不過,獵豹是以安全為工具,而UC則以瀏覽器為入口。
從目前內容平臺的新博弈中可看出,UC具有一定的蠶食機會。
其一,今日頭條勢頭雖然很猛,但其以算法推薦,也遭遇到許多用戶的多次詬病。自媒體人三表就曾撰文指出,今日頭條是做一個互聯網上的破爛王,其推薦的并不是讀者真正的喜好,也并不符合用戶的真正習慣。
客觀的說,今日頭條被詬病的背后,意味著還存在著優化空間,整個大數據推薦閱讀賽道很寬,這些恰為UC的“般配閱讀”提供了機會,只不過,UC在這條路上還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此外,從獵豹等這樣的由主業蔓延至內容的玩家,也對UC構不成太大威脅。一來,獵豹也是和UC一樣,大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二來,獵豹也是依靠工具入口和大數據。相比較而言,獵豹的入口不如UC的瀏覽器入口強,而且UC處于阿里大文娛核心樞紐地位,最大的殺手锏就是可依托阿里大數據,對用戶進行般配閱讀的精準連接。畢竟,在整個中國的互聯網領域,阿里的大數據是最牛掰的。特別是,通過大數據以及精準的用戶畫像,UC能對用戶進行細分并完成個性化推送。
再加上,在阿里體系之下,包括搜索、應用商店、優酷的視頻、VR乃至各種直播都可以為UC所用,這將成為UC做內容平臺的大樹。
當然,力量的大小,不一定取決于所掌握資源的多少,而取決于調動、融合各種資源的能力。接下來,就看UC能否令阿里和眾盟友的資源為我所用,受我調度罷了。而且,內容領域的角逐也不僅僅取決于資源,天天快報依托騰訊旗下,但依然難以撼動今日頭條的江湖地位,就是最好的例證。
總之,大數據正在對互聯網的信息進行重構,這其中存在著諸多機會。如今UC開始在內容方面下一盤更大的新棋,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獵豹等對手們的力量也不可小覷。最終,UC在內容平臺方面能走多遠,還需且行且看!
今天看起來,從主品牌中“摘掉”瀏覽器三個字,對UC來說仍然是件需要魄力的事情。但最起碼,UC的般配閱讀也讓整個內容行業博弈更有看點,也有著更多的不確定性。這樣才讓這一行業更有看頭。
參考資料:老胡說科技
來源:砍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