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大潮襲來,互金平臺該何去何從?專欄
讓不少P2P平臺始料未及的是,前兩年“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還如火如荼,而今這個概念已經迅速被“fintech(金融科技)”的熱度所覆蓋。
根據麥肯錫的數據,2015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領域的資金高達191億美元,是2011年的近8倍。過去5年,超過4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個領域。在強勢資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過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
國內fintech也是洶涌澎湃,繼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選擇布局“金融科技(FinTech)”,國內已有不少P2P公司往智能化金融服務平臺轉型。打造出國內第一家互金上市公司的宜信也早就宣布會在FinTech領域有更多動作。
巨頭的動作讓很多平臺慌了手腳,P2P的概念不再新鮮?金融科技該怎么操作,怎么趕時髦、跟潮流?平臺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
金融科技并非推倒重來
平臺該怎么應對的前提是對金融科技有一個足夠的了解。金融科技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而出現的概念,它對于提升金融效率和優化金融服務有著重要作用。金融科技實質上就是通過更多科技元素的注入,讓金融能夠更好的服務人們的生活和企業發展。從這個角度看,金融科技是一種服務的升級和優化。
那么,金融科技之于互聯網金融,是推翻還是優化?
答案更傾向于后者。在當前的金融體系下,還有很多需要得到理財的人群并沒有得到覆蓋,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并不能有效覆蓋這部分人群。在經歷了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階段后,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初步的用戶教育已經完成,而未來需要通過更加精細的運作,讓金融能夠普惠。金融科技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的進化。
所以,“金融科技”的概念不是突然產生的,也并非是把之前互聯網金融構建的體系推平,而是在這個基礎上的提升。
金融科技的根本還是安全穩健
而從國內P2P平臺的發展來看,也印證了金融科技的發展并非推倒重來的觀點。P2P領域國內第一家上市平臺宜人貸的股價已經飆升到36.65美元/股,半年時間內股價翻升10倍。而業績狀況也充分展現了良好的發展趨勢,第二季總凈營收為人民幣7.338億元,同比增長140%;凈利潤為人民幣2.606億元,同比增長226%。金融科技并未讓宜人貸陷入轉型困境,反而迸發著強勁的動力。行業領導者的發展態勢依然良好,所以對其他P2P平臺來說同樣如此。
所以,P2P平臺的方向不是炒概念、趕時髦,為了提高關注度,刻意往金融科技的概念上貼。而應當是堅定方向,把金融科技為自己所用。
最根本的,是要把握金融的首要特性——安全。金融科技無論如何發展,都繞不開金融的根本。任何服務的提升,最首要的前提是保證資金的安全性。而對于P2P平臺來說,擁抱新概念的首要目標就是打磨好自己的風控體系,保證資金的安全性。
比如宜人貸打造的風控體系,通過建立大數據風控模型,從多個精準維度對用戶數據進行篩選,標記與判定,快速準確地對用戶進行“信用評分”。此外,宜人貸還會以用戶授權提供的電商網站及社交信息數據作為參考,對客戶的身份信息和信用狀況進行交叉驗證。
風控是任何金融平臺的核心,這一點不會隨著金融的概念的出現而改變,金融科技首先是要服務于風控。所以,金融科技潮流下,P2P平臺最先要做的就是利用技術提高安全性。
金融科技的亮點在服務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金融科技實際上是優化和服務提升。所以對P2P平臺來說,金融科技的另一大方向在于服務。
金融的創新實際上是在安全的基礎上的服務創新。服務水平的提高是平臺獲得青睞的關鍵。互聯網金融能夠快速發展是因為它簡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同樣,金融科技發展的方向也是讓大眾獲得更便捷的服務。
金融科技為P2P平臺提供了更先進的技術工具,對平臺來說,就是要利用好工具,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宜人貸在借款端所做出的服務提升。宜人貸簡化了借款申請流程,用戶只需要在手機上簡單幾步操作就可以完成申請,實現前所未有的最快10分鐘批核、最快2小時資金到賬,為用戶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服務的提升讓宜人貸在借款端獲得了高速增長。宜人貸平臺第二季度借款總額為人民幣45.387億元(約合6.8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0.840億元增長118%;第二季度宜人貸吸引了6.89萬名合格的借貸人,放款人數較上年同期的3.46萬人上漲99%。
創新是金融的命脈。在金融領域,創新的概念始終是層出不窮的。當下,P2P正在步入正軌,應當沿著既定的軌道,安全穩健地發展下去。金融科技的大潮并非要掀翻P2P平臺,而是為平臺提供更長久的動力。
歡迎關注筆者的公眾號向遠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