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真的能降低風險嗎?專欄
隨著監管合規化要求的進一步明確,以及央行的多次降準降息,進入2016年以來,P2P網貸行業的綜合收益率仍然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走勢。
為什么網貸平臺會持續不斷的降息
據網貸天眼發布的數據報告,2016年7月373家平臺平均借款年利率10.17%,相比6月仍有所下降。網貸行業出現降息潮的原因,業內總結大概有一下三點:
1. 去年央行5次降準降息,使得貨幣市場較為寬松,銀行貸款基準幾率不斷下調,推動網貸綜合收益率不斷下降;
2. 為了改善運營成本,降低平臺風險及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平臺必然降息;
3.優質資產端增長速度過慢,投資者持續不斷增長,部分平臺產品出現供不應求,從而影響網貸平均收益率下降。
降息標志著網貸平臺經營者開始放棄盲目地跑馬圈地擴大規模進入到深耕細作的精細化運營當中,當然我們也不能只看收益面板上數字的變化,而是要以平臺的近期動作分析平臺降息背后的邏輯。
資產不變,降息不會改變風險
不可否認的是,降息是行業回歸理性的一種標志。同時,平臺敢于做出降息決定,也是對平臺自身品牌的一種信任,因為降息很有可能會導致投資失。然而,降息并不意味著平臺項目風險減小,因為如果平臺的資產類型或者風控管理沒有發生變化,理論上平臺的借款項目風險沒有發生變化。
例如,在美國上市的宜人貸,宜人貸接連作出降息的決定,但是據壞賬數據顯示,二季度宜人貸壞賬率上升明顯。截至2016年6月30日, A、B、C、D借款的壞賬率分別為4.5%、 4.5%、5.7% 和4.2%;相對于2016年3月31日的數據,分別上升1.1%、1.6%、2.5%和1.7%。
宜人貸的不良率數據口徑是2015年新發生貸款的壞賬率,而宜人貸的平均貸款期限約為三年左右,2015年新發生貸款尚未到風險集中暴露期,不良率水平自然較低,事實上,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不良率已經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上升,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壞賬會陸續爆出,不良率還可能還會提升。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降息并不能單純的降低該平臺的風險,衡量一個平臺還需全方位考察
面對降息潮,平臺該何去何從
在降息潮的影響下,平臺有部分用戶的流逝和資金的流逝是必然的,然后平臺需要做到的依然是:
1. 尋找優質資產,提高項目質量,嚴格執行準化風控流程;
2. 能根據大數定律逐步將客戶風險進行分散,最終保持總體風險可控并符合監管 ;
3. 順應監管政策,完善監管機制 。
如今,行業大環境已經有了徹底的改善,隨著監管的日趨完善,行業競爭步入良性化最為顯著的表現當屬,良性退出的平臺在增多。
降息是平臺主動向合規、成熟、市場化靠攏的意愿使然。P2P平臺面對監管政策調整時,不應抱有僥幸心理,單純的為降而降,而是應該看清楚降息背后的真正含義,以求長存為最終的發展目的。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