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概念終究被戳穿!汽車電商死傷殆盡只因自己“作”專欄
在互聯網+概念興起之前,互聯網元素其實就已經開始滲入傳統行業中。但實事求是地講,并不是所有傳統行業都以開放地態度熱忱地擁抱互聯網,也不是都適合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比如出行行業插上互聯網翅膀而實現騰飛,而汽車銷售行業在互聯網的刺激下,卻時至今日依然沒有起色。汽車電商領域不僅沒有一飛沖天,反而是愈發萎靡。
隨著多家汽車電商項目的轉型乃至倒閉,汽車電商這一偽概念終于被戳穿。其中既有沒能真正站在風口的原因,也有自己“作死”的緣故。或許在接下來,如何挽回損失將是汽車電商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死傷殆盡!汽車電商或剩一地雞毛
原本出盡風頭的汽車電商,如今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崩潰了。原本降臨于汽車后服務市場,如洗車、維修等領域的轉型、倒閉風潮,也讓籠罩在了汽車電商領域。就在本月,有著汽車電商領域“獨角獸公司”之稱的車風網倒閉。車風網于2013年11月正式上線,在去年4月獲得騰信股份6000萬元A輪融資。三個月后,再次獲得騰信股份5億元的B輪融資,曾經估值高達10億。但據了解,騰信股份在未完成5億元投資的情況下,開始向車風網追討前期的投資款,最終車風網人去樓空。
而在7月,易車商城裁員260多人,另外40多人轉崗,易車調整電商政策,決定未來將取消向廠家買斷車的業務。另一家名為團車網的汽車電商也剛進行D輪融資,但稱并未達到公司期望值。甚至就連大佬阿里都表示不再執著于線上賣車,而是要轉型汽車金融服務。
可以說,當下汽車電商已經死傷殆盡。在汽車電商火爆的概念下,卻沒有一家能夠真正站出來,成為這一領域的中流砥柱,反而是發展到現在,只有“一地雞毛”。
太作!汽車電商概念不接地氣
汽車電商之所以死傷殆盡,很關鍵的一點在于眾多殺入此領域的巨頭和創業者將其這一概念想得太過簡單,認為只是汽車+線上銷售的結合。雖然汽車電商也從不同角度切入,但始終未能擺脫這一概念的桎梏。
以阿里為代表的綜合性電商平臺,上線汽車電商服務似乎是理所應當。憑借阿里本身雄厚的實力,應該能夠迅速玩轉。但事實卻是以阿里的影響力,也無法持續性地從車企源源不斷地拿到低價車。而沒有低價車的存在,汽車本身的高價格特性自然還是會驅使消費者在線下進行購買。
而以汽車之家、易車網等為代表的汽車信息網站,不甘于信息傳播渠道的身份,也想化身銷售中介,來賺錢高額傭金。雖然憑借信息殺入汽車電商領域,但所遇到的困難與阿里一樣,無法保證對消費者有持續吸引力。至于以車享平臺為代表的上汽集團開設的電商網站,更像是展示自家汽車的平臺。車企只是希望能對終端銷售產生刺激作用,卻不可能真正自斬雙手,低價銷售汽車,讓加盟的4S店受到沖擊。
前一兩年汽車電商之所以還能呈現火爆態勢,關鍵在于汽車銷售市場出現瓶頸,多家車企庫存擴大,傳統4S店銷售模式不足以消化庫存。而隨著多項利好政策的出臺和車企的自我調整,國內市場銷售迅速邁向高點,汽車電商的存在就顯得若有若無。畢竟面對4S店的強勢,車企根本不愿放棄這一成熟模式。
汽車電商的存在感薄弱之后,再加上資本寒冬的駕臨,汽車電商“燒錢大戶”和需持久投入的特性,注定其不可能繼續火爆下去。想當然的汽車電商概念,最終讓參與者吃盡苦頭。簡單地將汽車與線上銷售結合起來,證明并不具備可行性。不接地氣,讓消費者只是“遠觀”的汽車電商,終究變得落寞了。
汽車電商要想活下去 要互補而不是取代
從很多互聯網項目不難看出,它們都是變革者,想要取代傳統、老套行業模式。比如滴滴就是想取代原有出行模式,電商是想取代原有線下銷售模式,攜程是想改變原有預訂酒店/機票模式,視頻網站是想取代線下娛樂模式……
而汽車電商的初衷或者說野心也是如此:汽車電商想要徹底終結汽車線下銷售模式,將汽車銷售全部遷移至線上,最終憑借先入局者的身份,占據其中大量市場份額,賺得盤滿缽滿。但就目前來看,這只是一張自己畫的大餅。
汽車電商根本不具備取代線下銷售的能力,也不具備顛覆的實力。如果就奔著取代的目標去,最終只能是將自己毀滅。要想在當下的轉型、倒閉風潮中活下,汽車電商必須找準自己的位置。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汽車電商會是汽車銷售行業的有力補充,但在很長的時間中都將處于輔助地位,不可能真正與線下銷售并駕齊驅。走到最后,也是與線下銷售互補,雙管齊下,盤活汽車銷售行業。
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讓汽車電商的心氣不再那么高,才能更好地躲過資本寒冬的傷害。畢竟阿里都認慫了,其他汽車電商項目也都別硬撐著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