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移動取消漫游費,消費者并未受益專欄
對國內三大運營商而言,傳統語音業務收入下滑、流量收入取而代之并快速增長,語音業務主導下的長途漫游費已逐漸處于“雞肋”的尷尬處境,被取消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日前,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已相繼表示,將逐步取消長途漫游費,推進一體化資費。不過,長期推行3G、4G套餐“長市漫”一口價的中國聯通尚未對外透露此類消息。業內分析認為,在“提速降費”及競爭對手先行的背景下,聯通很可能將會加速跟進。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消費者并未真正受益。
提速降費之下,取消長途漫游費將是大勢所趨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國務院就做出了“提速降費、信息惠民”的工作部署,但至今始終沒有實質性的改革動作;消費者獲益不多,引來吐槽不斷。此后多年,漫游費作為通訊資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取消的呼聲日益增強。
眾所周知,手機漫游費始于九十年代,屬于2G時代的產物。當時,消費者只要在外地打電話,都會被扣取相對高額的漫游費,被戲稱為“化石費用”。直到3G、4G時代,運營商才開始采取“長市漫合一”話費套餐,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推動用戶4G轉移。
隨著技術及網絡的不斷升級換代,4G用戶的爆發式增長、漫游成本快速下降,傳統語音業務收入已落后于流量收入,取消漫游費已成大勢所趨。以中移動為例,根據中國移動中期業績報告,其4G用戶總數達到4.29億,4G滲透率已達到51.2%;上半年流量收入達到1950億元,同比增長26.7%,首次超過傳統業務收入。
不僅如此,放眼全球,漫游費的取消也已勢不可擋。據悉,日本國內沒有漫游費;歐盟決定從2017年6月起取消成員國之間的手機漫游費;俄羅斯、印度等國也在計劃取消漫游費。
電信、移動均將取消漫游費,聯通或將跟進
所幸的是,中國電信和移動也開始有所動作。中國電信集團董事長楊杰于7月15日曾來對外表示,該公司今年將逐步取消長途漫游費,并將率先推行全流量計費,即電話、短信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
與之對應的是,中國電信剛剛發布的“天翼4G+云卡”不設置月套餐費,用戶充值付費后便獲得相應額度的流量。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使用該卡購買的流量有效期為3個月,期間不清零,消費者打電話或發短信的費用均可折算為流量計費。
一個月后,中國移動也做出了類似的表述。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李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移動已經從7月份起停止銷售包含長途漫游的新套餐,并預計今年底取消銷售所有長途漫游套餐,逐步推進全國一體化資費。
對于取消漫游費的影響,李躍表示,由于語音業務仍占整體收入的37%,取消漫游費對中國移動來說有風險,集團計劃用兩年時間消除風險。但另一方面,取消長途漫游套餐可以簡化業務,有利于提升競爭力。
雖然工信部并未給出具體的長途漫游費退市時間表,但業內分析認為,在“提速降費”及電信、移動相繼取消長途漫游費的大背景下,聯通很可能加速跟進,三大運營商的長途漫游費可能會在2017年被徹底取消。這意味著,長途和漫游資費的取消在呼吁多年后,終于要正式落地了。
消費者并未真正受益
不過,針對目前的情況,業內分析師認為,盡管當前運營商在取消漫游費方面已經有所表示,但仔細探究之后,不難發現,消費者并沒有真正受益。
獨立TMT分析師付亮在接受藍鯨TMT采訪時表示,目前很多報道都對運營商取消漫游費一事存在誤解,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家運營商承諾取消漫游費。比如中國移動,它只是表示從7月份起不再銷售包含長途漫游的新套餐,這其實和取消漫游費沒有直接關系。
而運營商推出的不含有長途漫游費的套餐是不是就會大受歡迎?也不見得。
付亮說,新套餐門檻較高,如中國移動套餐最低門檻變為18元(過去有5元套餐),這大大超出許多用戶的月使用費 ,還只包含流量不包含語音 ,而對于本地語音較多的用戶來說,無合適的4G套餐可選,消耗同樣的語音會花費更多。
電信專家項立剛認為,判斷消費者是否真正受益,首先可以將消費者做一個區分。顯然,只有部分前期使用了漫游資費套餐的用戶可能受益,而大部分用戶,尤其是后期用戶是不受益的。運營商歸根結底是企業性質,有對收入和利潤的要求,不可能無故砍掉部分業務收入。對用戶而言,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支出不減少,但在運營商提供的其他服務方面享受更多服務增量。
寫在最后
舉國上下都在呼吁的“提速降費”有兩年了,作為上市公司的三大運營商一直是半推半就緩步推進。這一次漫游費取消,也只是恰好迎合了運營商從語音收入向流量收入轉型的大勢而已。幾乎可以斷言,“提速降費”很多年以后,通信費支出也不見得比現在少,消費者唯一可期的是,未來單位費用內能享受到的流量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快,越來越豐富。這種變相“降費”或許才是“提速降費”的題中之意。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