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再掀革命,傳統公積金借貸也要被顛覆?專欄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我國的公積金在全國覆蓋已超過2億人,繳存金額近9萬億元,這意味著平均每個人就有約4.5萬元的公積金額度,公積金借貸在我國擁有龐大的市場。
然,傳統公積金借貸卻再也傷不起
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其出發點是為幫助中低收入職工改善居住條件,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成果我們不能否認,但是回顧其發展歷程,傳統的公積金借貸實際上也帶來了諸多的用戶痛點。
痛點一:辦理公積金貸款手續繁瑣。在申請公積金借貸的過程中,僅僅是填寫申請表、提供諸多證明材料(包括商品房買賣合同正本及其復印件、身份證、戶口簿等等)就足夠讓人跑上跑下、奔波好幾天,在這些資料的申請過程中,甚至還會遇到一些相關部門的刁難。
痛點二:放款時間周期長。大家都知道公積金貸款相較于商業貸款,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它的放款時間慢,從開始申請公積金放貸到放款下來,一般都需要2-3個月的時間,有的甚至時間更長。
痛點三:公積金的放貸額度低。很多用戶通過公積金貸款購房,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首付比例,一般情況下,每個城市的公積金貸款額度都只有30-50萬,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等地方的公積金貸款額度會相對高些,但是也高不到哪兒去,可北京、上海、深圳房價那么高,用公積金借貸連首付都付不起。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很多人買房想通過公積金貸款卻沒有那么多的首付款,無奈之下仍然只能選擇商貸。
痛點四:由于公積金的放款速度慢,很多開發商為了盡快回款,他們往往都不愿意做公積金貸款。對于公積金購房者來說,他們就會錯失一些性價比相對較高的樓盤。
因此,對于很多用戶來說,公積金貸款無法充分滿足借款需求,但公積金人群普遍有著穩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信用意識,這種信用資本使得公積金人群有了更多的信用變現方式。目前,國內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如宜人貸就面向公積金人群推出了借款公積金模式。
宜人貸借款公積金模式申請流程非常便捷,用戶通過宜人貸的借款APP只需要授權公積金查詢號、征信報告查詢號和手機信息,就能完成借款申請,最高額度30萬元,而且成功申請后,借款人的公積金并未被抵押,也并不影響用戶買房,也無需提取。
互聯網借款公積金模式對于整個行業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以公積金繳存作為信用資本的的模式,將對整個行業帶來以下影響:
一、公積金用途多元化
傳統的公積金借貸僅僅只能是用作購房,并不能用作其他用途,這極大地限制了公積金的用途。而將公積金作為信用資本來申請借款,其用途更具靈活性。
二、互聯網借款公積金模式將會越來越受歡迎
傳統公積金主要是為了解決用戶買房問題,可是今天越來越多的樓盤卻不接受公積金貸款。一方面公積金的貸款額度有限制,另一方面公積金的放款速度實在是太慢了,開發商回款慢索性干脆不做公積金貸款了。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互聯網借款公積金模式的流行,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會直接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公積金借貸。
總體看來,我國的公積金借貸市場規模龐大,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借款公積金模式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是一大革新,未來這種互聯網借款公積金模式還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追捧。
作者: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