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的挑戰:尋求金融和科技之間的平衡專欄
近期,曾經很熱的“互聯網金融”一詞,被 Fintech(金融科技)代替,這意味著一場新的變化已經來臨。有人認為金融科技的重點在于金融;也有人認為金融科技的重點在于技術,兩種不同的立場都各有道理。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新挑戰是尋求金融和科技之間的平衡。
金融和科技,看似相悖的邏輯
在金融行業,所有人都明白金融需要謹慎、嚴肅的態度,需要細致嚴密的規劃和充分的經濟周期驗證,重視盈利性和持續性發展,需要金融底蘊、經驗的積累,利用已有的經驗和實踐做出一個穩定的模型,保證效率和風險可控。而科技、互聯網更強調用戶思維、高效、敏捷、快速迭代,注重規模地迅速擴大和用戶量,而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和活躍度時,往往可以創造出新的模式。金融和科技一個求穩,一個求快,在邏輯上看起來似乎是相悖的。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史上,尤其是在P2P行業,曾經出現金融和科技關系失衡的局面。國內的P2P行業在2006年萌芽,但由于P2P行業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制,在互聯網金融火熱的大背景下,互聯網科技占據優勢的情況下,P2P行業規模和用戶量極速擴大,各種P2P網貸平臺群涌而上。到2014年,國內網絡借貸平臺的月交易量就達到了300億左右,而目前為止國內P2P平臺數量超過2000家。但遺憾的是,2013年問題平臺僅有76家。2014年,這一數據是275家,到了2015年全國網貸行業出現了896家問題平臺。目前3464家被監測的P2P借貸平臺中,問題平臺約占46%!在缺乏規范、監管的政策真空下,詐騙、跑路成為行業之常見現象,這就是沒有處理好金融和技術之間平衡的代價。
如何尋求金融和科技的平衡發展?
金融科技,不是單純地將線下的金融服務流程復制到線上,而是從更深的層次將金融和科技相結合,從客戶獲取、風控、體驗等多個方面,提升金融的有效性。
以宜人貸為例,平臺通過對其目標用戶群體白領人群的信息數據定義、收集、篩選、甄別、評級形成風控模型,才做到快速準確地對用戶進行科學的風險定價,從而提升借款申請的效率和用戶體驗。
要實現金融和科技的平衡發展,就必須革新“金融的嚴謹性與互聯網的用戶體驗相互矛盾”的思路,真正的將金融服務互聯網化,不是單純地將線下業務搬到線上,而是賦予線上自主“造血”能力,讓科技深度融入在金融服務中。目前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如宜人貸,就在借款和理財兩端提供從客戶獲取、風控、交易撮合、客戶服務全流程線上服務,整個業務體系的設計已經具備充足的“造血”功能,是金融和科技有機結合的典型代表。
未來,金融科技行業應當著眼于優質資產的獲取能力、風控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提升,而非采取燒錢模式,獵取投機用戶。平臺應該致力于滿足用戶在互聯網時代新形式下的個性化服務需求,真正從金融底層環節,用科技對金融業務的各個鏈條全面優化,實現金融和科技的有機結合。
作者:何帥 微博:@小編也瘋狂 微信訂閱號:小編也瘋狂(id:xiaobianyefengkuang)專注科技硬件、互聯網分析評論、電商研究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作者: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