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線下店又獲億元D輪融資:天天果園已觸及投資領域“底線”專欄
生鮮電商在近月來又迎來一輪死亡潮,青年菜君因為資本不到位發不起工資,愛鮮蜂被爆大規模裁員,果食幫宣布停止營業,天天果園大規模關閉線下店,雖然這樣,但是還是阻止不了資本的前赴后繼。
今日,天天果園宣布已完成1億元D輪融資,資方為張江高科參股投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將主要用于供應鏈和物流建設。
據一鳴網了解,天天果園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別進行了A輪和B輪融資,投資方為SIG和Clearvue數千萬美元的投資。2015年5月,完成總金額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京東領投,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鍇明(Clearvue)投資等機構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后半年開始,天天果園發力線下店,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成都五個城市開設了近50家線下“品牌店”,并計劃在年內擴展到100家,從時間節點上看,顯然,開設線下店只是為C輪融資講的一個好故事罷了。這個看上去美好的愿望,一年后夭折,而夭折的罪魁禍首是誰,終于大市場環境接盤。
對此,天天果園官方表示,公司在試運營O2O門店的過程中,發現讓用戶到門店來獲取商品,已經不再符合移動時代的消費習慣。屬于戰略調整。是在發展策略上變得相對謹慎一些。
而業內人士認為,天天果園關閉線下店是運營成本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生鮮電商本來就是一份高損耗的生意,產品成本及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至今未找到盈利點,而大力推廣線下店已經遠遠趕不上融資的速度。
據《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統計的數據,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實現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虧,剩下7%則處于巨虧狀態。
同樣,在投資領域有一個定律,一個創業公司融資到C輪,沒有壟斷市場,沒有盈利,那么投資方將對這個公司進行重新評估,顯然,已到D輪的天天果園已經碰到了投資領域的“底線”。
更不樂觀的是,生鮮電商不同于其他電商品類,原有的菜場及水果店遍及到每個社區,生鮮電商要面臨的除了是價格低于傳統線下,還要承受包括獲取流量以及物流配送等等成本。
據業內人士分析,一般水果的毛利潤在25%左右,而按照每單30元的配送成本,那么每單必須超過150元才能盈利。但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流量,電商通常會給予消費者大額補貼, 就目前的生鮮電商的運營概念來看,部分生鮮電商從成本結構來看,幾乎不可能盈利,很多生鮮電商只是為了拖上互聯網的概念。那么將來資本收緊是顯而易見的。
而天天果園為了破除這個魔咒,推出了“閃電送”,有目的性地向非水果類生鮮靠攏,然而這種方式也是難上加難,因為其可以拓展的領域顯然都是紅海一片。
而天天果園關于D輪融資用于供應鏈和物流建設,依然是新瓶裝舊酒,未來依然不可期!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