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中的禮貌,是虛偽的。
網約車合法了,互聯網賽道上的『老司機』紛紛翻了車。痛失愛車的『Uber』,再也跑不起為精彩生活而領航的理想賽程。繼『快的』之后,它也落寞的出局了。
這場共享了人文經濟,優化了出行的精神浪潮,讓這兩年的資本運作不斷加速。好景著實不長,從滴滴收購快的開始,專車市場就陷入了一陣沉思。
連極富自由色彩的Uber,最終也沒能逃脫『合并』的魔咒,還能說什么呢?資本市場一向風聲迭起,一場颶風刮起,即可『吹散』成為現實。我想這場風暴,絕對不是Uber最好的出路,但恰是不會被『退出』中國的最好理由。
當Uber進入中國的時候,大家滿心都是希望。而現在,一肚子都是憂慮。身為優步中國區的代言人柳甄曾說過,“Uber每去到一個國家一座城池,都會插上獨樹一幟的旗幟。而在中國始終無法循環漸進,因為中國的『土』太硬了。”
當理想跨進現實,那繁華色彩光影,誰不曾為它唏噓,迷倒。
C2C模式,專車儼然走入了窮途末路。
毫無疑問,這兩年C2C專車服務鋪滿全國,讓乘客與司機都有了一定的依賴性。一句您好,記得給我一個五星好評啊,謝謝。專車司機飽滿的熱情,與對服務的信任滿足感,乘客亦然。
C2C的專車模式:一端是車輛供給,另一端則是乘客自主下單。所以C2C的商業模式由于競爭的原因,需要對供給端不斷的『補貼』。自此為金錢而工作的,就怕遇到更多的金錢,所謂的忠誠不立就在金錢上,燒錢者亦然。
網約車合法后,一旦作為供給的『私家車』選擇退出,就會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相反,B2C模式的贏利成本相對固定,固定的人力成本、購車成本,油是變動成本了。隨著規模的提高和運營效率的提高,單均成本就會顯著下降。
合法后,私家車主就成了駱駝祥子?
網約車合法后,首先滴滴、優步、易到等平臺是不可能提供接入服務的,只有網約車才能接單。新政明確規定,私家車如繼續做專車,將罰款1萬到3萬元。而專車平臺接入私家車,也會“連坐”,同樣是罰款1萬到3萬元。
擺在眼前的是:1,三年以下的新司機,無法登記網約車。2,需要從新考取上崗資格證,拿到運管部門發放的《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3,需要自行安裝數千元的GPS定位裝置以及應急報警裝置,而且沒有任何隱私可言。不信,往下看。
網約車嚴苛的登記要求
問題來了,1,私家車主如何從心里上接受即將成為8年時長的拉活司機?2,跑夠公里數,8年就會強制報廢。3,干不滿8年要想賣車『分文不值』,因為有登記合約。4,成本太大,保費基本一萬一年,八年折舊,每年成本起碼2W,不談提成,油費,話費。基本每天70起步,如果司機運氣不好,一天才拉200,那么基本就是虧的,這可不像之前優步每天干滿12單,或者收尾22單就可以收攤回家了。
新政后,雨下給富人,也會下給窮人。
通俗的說,新政實施后,民眾一方認為打車會更難,但實際上,也或許會分為兩極化,一是打車確實難,如果城市實現對網約車的數量管控,那么專車的數量肯定一時減少『青黃不接』。車少了,自然就形成了打車難的困境。
另外也許會變的更加容易,怎么說,因為在新政不明朗之前,很多『迫于生計』接著干的私家司機,一是怕沒合法身份、怕被查。二是專車合法后,反而讓自己的顧慮打消,這些熱愛行業的司機,可能就會加入專車大軍。所以在一些不實行數量管控的城市,車一多,自然打車可能就會容易些。
價格上,說實話這是一個未知,因為政府實施網約車為市場調節價及政府指導價,這個調節與指導價,我們不得而知是多少,但是我想還能做到之前專車之間競爭的『白菜價』,是非常困難的。
難道說,網約車的時代來臨,就沒有專業的,質量高的,專車服務了?答案絕對不是必然的。
鳳凰涅磐,神州優車或成最終大贏家。
在網約車合法后,神州是唯一一家全自營車隊投入服務的專車企業,其運營、商業模式非常契合《暫行辦法》中的各項規定。這對于已經登陸新三板的神州優車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
布局上,神州專車B2C模式首先解決了司機和平臺的管理難題,又在全國55個重點城市布局具備了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同時主打高端市場靈巧地避免陷入平面競爭的泥潭。
在安全、服務等方面,神州專車相比滴滴、優步等都有著極為明顯的優勢。比如在對司機的審查中,神州專車就沒有一名司機有『暴力犯罪』前科,其專業性的規范化的服務流程在行業內拔得先籌。
規模上數量龐大,目前神州專車的車隊超過3萬輛。一方面神州專車的車輛管控力很強,能夠按照需求加裝技術設備,運營成本有統一管理、統一支出。實現對車輛和司機的監控,保證了乘客的安全。
所以,對于神州來說,經常見諸媒體報端的惡性安全事件,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無力反駁,但我們堅信又一神話誕生。
但凡共享主義的初心一經改變,就無力消滅資本。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應有的,如果我們制止不了,就只能堅信,堅信下一個神話的誕生。
回望專車服務自推出以來,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什么?我想除了讓人接受的價格,最感同身受的便是服務的差別。因為,我們不用再看那幫地域『出租老炮兒』們的眼色,來緩和心情了。我們可以和專車司機溝通,相互督促服務,甚至交流,這就是差別。
同樣,我并不認為網約車的合法,即是專車服務結束的開始。這或多或少是充斥了滿滿的負能量,也是縱容資本介入市場,令事態發展成惡性循環的一種理由。
也許這次網約車的合法,Uber的并入,成就了神州的『雄心大志』。也或許這是神州堅定走B2C模式,最為深層的原因。被互聯網停泊炒作邊緣的神州,這一次真正上演了一場『不燒錢』的逆襲大戲,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