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3個人,也許就是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詮釋觀點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經(jīng)緯創(chuàng)投”(ID:matrixpartnerschina)。
人類有五種通用語言。金錢、戰(zhàn)爭、藝術(shù)、性和體育,而體育能把前四者融合在一起。
——薩馬蘭奇
比如本屆奧運會上,一支特殊代表隊持五環(huán)旗,以倒數(shù)第二位的次序,高調(diào)入場。這是一支由無國籍運動員組成的難民代表隊,共計10人參賽,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帶著笑容站起來為他們鼓掌。
這10人中,5人來自蘇丹、2人來自敘利亞,2人來自剛果(金),還有1人來自埃塞俄比亞。他們將參加里約奧運會田徑,游泳和柔道等項目的比賽。這些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可能很難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但他們參加奧運會有更重要的意義。但隊員們希望通過比賽,讓更多人關(guān)注難民的遭遇。
△里約奧運也成為世界超模吉賽爾邦辰的落幕秀
競技精神的精髓,在于每一次對身體極限的挑戰(zhàn),不斷埋葬自己過去的最佳,一次又一次沖擊更高峰。但“奧林匹克”精神似乎還不止如此,它仿佛還多了一些別的東西——不管人類文明彼此的矛盾多么激烈,奧運會總會帶來彼此的“沉寂期”。從古希臘的城邦,到當前各類國家形態(tài),奧運期間不得開戰(zhàn)似乎成為了共識。也許這就是奧林匹克精神中,一些比勝利更為重要的東西。而個人的夢想與追求,刨除獎牌之外,也還有更多輸贏之外的意義。
馬修·埃蒙斯,或者生命中一些風景比勝利美好
中國人通常都信奉“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或者說在我們眼中,最可惜的不是永遠拿不到冠軍,而是永遠差那一小步。連續(xù)三屆奧運會,十二年過去,馬修·埃蒙斯始終都在步槍三姿決賽的最后一槍錯失機會。《費城日報》曾說:“這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噩夢。”然而對于馬修·埃蒙斯來說,這只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如此輕描淡寫。
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步槍三姿的決賽開始,埃蒙斯一直處于領(lǐng)先狀態(tài),只要發(fā)揮正常,金牌就將在一槍之后飛到手上。然而命運仿佛在開玩笑,他一槍打到別人的靶子上,將金牌拱手讓給了中國老將賈占波。
BBC曾經(jīng)說:“這也許是最倒霉的美國運動員了。”
四年之后,北京奧運會他再次遭遇滑鐵盧,比賽伊始他依舊獨占鰲頭,僅僅需要6.7環(huán)以上的成績就能夠抓到勝利的橄欖枝。最后時刻,埃蒙斯集中精神,將手中的槍慢慢抬起……但,沒有想到這次真的手滑,他僅僅打出了4.4環(huán)的成績。
《紐約時報》評價說“這種情況下,業(yè)余水平才會低于8.0環(huán)。”然而埃蒙斯說:“這是自然的怪誕(freakof nature)。”倫敦奧運會上,他又一次“優(yōu)勢失金”,有的時候,命運真實一件讓人捉摸不透的事情。
不過,在他第一次失去金牌的時候,他結(jié)識了妻子捷克射擊運動員卡特琳娜。當時,卡特琳娜作為解說員目睹了埃蒙斯丟金的全程,“我替他遺憾,我要告訴他這沒什么大不了的”,這是他們相遇的開始。
馬修曾經(jīng)說過:“如果早知道,在奧運會上脫靶能夠認識卡特琳娜,我第一槍就會選擇打偏。”北京奧運會的決賽上,當埃蒙斯再次失去金牌,卡特琳娜輕輕地抱著自己的丈夫。埃蒙斯沉默不語,身旁的姑娘安靜堅定地站在他身旁。
2010年,馬特·埃蒙斯被診斷出癌癥,摘除了整個甲狀腺。他的朋友說:“馬特對于疾病的態(tài)度,才是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生病之后的他對于一切顯得更加淡然:“其實現(xiàn)在的生活沒什么不同,也就是每天早上要吃點藥,為了一個我根本就沒有的甲狀腺!”
他是一個熬過了“失金”和“癌癥”的奧林匹克運動員。或許這就是競技體育應(yīng)該更為閃光的地方,比賽的勝利可以有很多種,在生活中贏得自我的勝利是一種。奧林匹克精神延伸出了多維的衡量標準,是一個立體的“勝利”概念。所以,遠方捷克的小徑上,馬修和妻子的身影顯得格外美好,今年他再度征戰(zhàn)里約,我們可以懷抱著美好的祝福,希望他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那份勝利。
我熱愛我的事業(yè),這是體育精神的核心。這一切同金牌無關(guān),我已經(jīng)獲得了足夠多的勝利。如果說明天就讓我退休,我也可以,但如果你可以前進并且展翅高飛,用你曾夢想過的姿態(tài)勝利,那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馬修·埃蒙斯
“丘索維金娜——“你不痊愈,我不敢老”
2014年仁川亞運會女子跳馬比賽的賽場上,39歲的烏茲別克斯坦老將丘索維金娜以14.750的分數(shù)獲得銀牌。當全場為她響起掌聲的時候,每個人慶祝的是她所完成的,一個來自母親的承諾。
丘索維金娜出生于1975年,16歲時便代表著獨聯(lián)體奪得了世錦賽女團和自由體操金牌、跳馬項目的銀牌。1992年,她同隊友一起問鼎女團冠軍。此后的1996年亞特蘭大、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她都身披戰(zhàn)袍,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征戰(zhàn)奧運。
實際上,丘索維金娜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后,曾經(jīng)選擇退役。三年后大兒子阿里什出生,然則不久后阿里什被診斷出白血病。高昂的醫(yī)療費用逼著丘索維金娜再度出山。她說:“一枚世錦賽金牌等于3000歐元獎金,這是我唯一的辦法。”
在賽場上,她從未隱藏過自己的動機就是掙錢。一個為了兒子籌錢治病的母親,不斷訓練、到處比賽;曾經(jīng)身為摔跤運動員的丈夫放棄了事業(yè),專心照顧兒子。
重返賽場后的丘索維金娜迅速調(diào)整狀態(tài),2002年世界杯總決賽斯圖加特站上,她奪得了跳馬金牌。一年后在世錦賽上,她獲得了首枚世錦賽的個人金牌。有人將這枚金牌看成夢想實現(xiàn)的標志、或是國家榮譽的集成。然而對于丘索維金娜來說,她不過是想延續(xù)兒子的生命,在同死神的拉扯中,占得一點點優(yōu)勢。
賽場上的順遂并未換來兒子的明顯好轉(zhuǎn),由于國內(nèi)醫(yī)療條件的限制,丘索維金娜揮別烏茲別克斯坦,舉家搬遷德國。事實也證明,來到德國確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2008年她第五次征戰(zhàn)奧運會,身披德國戰(zhàn)袍的她,斬獲銀牌。那個晚上,33歲的丘索維金娜在一群年輕女孩中顯得格外沉靜,特別。
她第五個出場亮相,選擇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姿勢——丘索維金娜跳,沉沉呼出一口氣,穩(wěn)穩(wěn)起跳,完成空中動作之后,穩(wěn)穩(wěn)落地。當掌聲響起的時候,這位母親贏得了來自整個世界的尊重。她曾對孩子說:“你不痊愈,我不敢老。”現(xiàn)在,兒子的病已經(jīng)逐漸痊愈,而她依舊如此年輕澎湃。
“在33歲,依舊能完成這個動作。我想,我還能繼續(xù)比賽。”丘索維金娜這樣告訴全世界。如今她劍指里約,即將進行她第七次的奧運征程,41歲的她被人稱為“體操活化石”,但誰會否認她的動人呢?
現(xiàn)在我是為了自己而練習體操。對我來說,體操就像是一份工作,我就像是遇到水的魚。——丘索維金娜
“達娜——“誰能保證我能活到奧運會?”
短跑比賽中明星多如星辰,從劉易斯、瓊斯再到如今在真人秀上露面的劉翔。很少有人知道一位來自伊拉克的女孩——達娜·侯賽因·阿卜杜勒拉扎克,她一直在為自己的奧運夢想拼盡全力。
2008年,21歲的她為了奧運會在努力訓練。作為一名什葉派的伊斯蘭教徒,她一直生活在宗教紛爭以及國家戰(zhàn)亂當中。她的目標和其他人相比實在渺小的很——“只要能在北京奧運會上亮相露面就好。”
她說:“體育能讓這個國家再次團結(jié),不管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都是為了國家而努力。”她日復一日穿著從約旦買來的二手跑鞋,在操場上一圈一圈地練習著。教練曾經(jīng)談起他們的訓練經(jīng)歷——為了趕往訓練場,他們必須驅(qū)車穿越巴格達南部的戰(zhàn)場,8次駛過交火地帶,好幾度他們都覺得自己死定了。教練尤素福開車飛奔,逃過了一劫。
達娜的訓練日常也寫滿了危險,她曾在巴格達大學田徑場遭遇狙擊手射擊,子彈擦肩而過,達娜臥倒躲避;就在她摔向地面的瞬間,第二發(fā)子彈擊中身旁的地面,雖然躲過了子彈,但是由于驚嚇,達娜當場就暈了過去。
休息了半個小時之后,她再次恢復了訓練。達娜說:“如果街道被封鎖了,如果搶占會發(fā)生了,我會繞路走啊。我要實現(xiàn)新的目標,我要前進。”
遺憾的是,由于伊拉克的奧運禁賽問題,2008年時她最終無緣北京奧運會。當時教練安慰她說:“沒關(guān)系,我們四年后還可以去倫敦。”21歲的達娜說:“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2012年……”
她的教練尤素福說:“為了接她訓練,我們同什葉派民兵和遜尼派的反叛者都達成了協(xié)議。”盡管如此,她也從來都沒有享受過什么良好的運動員待遇,伊拉克田徑協(xié)會甚至沒有為她支付會員費用,場地都需要他們費盡口舌才能進去。
穿著一雙破舊開裂的跑鞋,她從來沒有停下腳步。奧林匹克并不是All About Gold Medals,總有一些人是在追求生命中更高的價值。
如果我離開運動,我想我的生命就停止了。——達娜·侯賽因·阿卜杜勒拉扎克
我們的生命有千千萬萬種形態(tài),而奧運就是生命之集大成者。我們能在單純地只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亦能看盡人生百態(tài)苦辣甜酸。這是人類最為和平與沉靜的時刻,也是人類最為澎湃與激昂的時刻。生命也是被這些東西所感召,越發(fā)“燃”了起來。
永遠不要讓別人對你說,你不能做一件事,哪怕是自己也不可以。假如你有夢想,你就有責任去捍衛(wèi)它。有些人自己做不成事,他就會告訴你你也不可以。但如果你想得到一樣東西,你就要踏前一步,實現(xiàn)它。——《當幸福來敲門》
參考資料:
《伊拉克女運動員:重返奧運會給全世界驚喜》
作者 / 吳志浩,BY 解放網(wǎng)—新聞晨報
《丘索維金娜:兒子的癌細胞不見了,我還要去奧運》
作者 / 佚名,BY 中國新聞網(wǎng)
《London 2012: Is Matt Emmons America’sunluckiest Olympian? 》
作者 / OllieWilliams,BY BBC
《Matt Emmons: the smiling Olympian who survived missed medals and cancer》
作者 / Beau Dure,BY The Guardian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經(jīng)緯創(chuàng)投”(ID:matrixpartnerschina)
1.砍柴網(wǎng)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zhuǎn)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wǎng)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zhuǎn)載時務(wù)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wǎng)",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wǎng)或?qū)⒆肪控熑危?.作者投稿可能會經(jīng)砍柴網(wǎng)編輯修改或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