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虐戀聯想,本不鐘情何必秀恩愛?專欄
京東和聯想近來上演了一場瓊瑤式的劇情。
先是今年6月1日,天貓和蘇寧易購聯合重點品牌商結成“王者聯盟”,聯想楊元慶出席此次戰略發布會為阿蘇站臺,但此前卻缺席了京東“618”大促啟動儀式。
第二天,像是受到此事刺激,京東自營便下線了所有的聯想手機。
而最近,聯想重量級新品ZUKZ2手機發布,選擇的首發電商平臺為阿里和蘇寧,唯獨沒有京東。天貓線上超大流量和蘇寧線上線下雙重渠道固然是聯想看重的關鍵因素,但外界猜測,聯想此舉,多少有點對京東下線聯想手機的回應意味。
不過最近兩天,劇情又出現了反轉。7月26日,京東和聯想對外宣布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力爭在京東實現600億元人民幣的目標銷售額。
約會宣言,不是生米煮熟飯
這次簽約,京東大開媒體渠道,大發各式新聞稿,開啟了花樣秀恩愛。那種失而復得,如獲至寶的心情,可以理解,不過此次聯合不必過分看高。
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遠的來說,去年11月底,劉強東在云南玉溪與知名企業家、“褚橙”創始人褚時健會面。隨后,有京東方面消息傳出,稱“伴隨著褚老與劉強東的會面,11月20日起,‘褚橙’即在京東現貨發售”,并且還表示“京東橙”將上市。
然而,正當外界暢想褚橙登錄京東時,劇情卻急轉直下,演變成一場“打假”風波。褚時健家族旗下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發聲明稱,“京東及其投資的天天果園目前暫未和金泰果品達成合作。”
而上個月,京東和上海家化簽訂的戰略框架協議,甚至驚動了上交所。
7月6日,京東和上海家化簽訂協議,雙方將共同創建京東生態系統品牌建設與消費者連接創新營銷模式、行業分析洞察與行業報告、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和供應鏈優化等。
對此,上交所發函上海家化,要求補充披露與京東是否已就此制定了具體的合作方案,擬推進哪些資源合作、合作的時間進度安排。
據報道,上海家化的回應是,本次簽訂的僅為戰略框架協議,具體的實施內容和進度尚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與京東合作目標的達成受制于具體業務合同的簽訂、業務合同的落實、雙方工作人員的配合等,最終合作目標能否達成尚存在不確定性。
這合作,說白了,什么都沒定。只是看起來很美。
更重要的是,京東和聯想的本次合作,概括起來不過三樣東西:一是在京東增加聯想的銷售額,二是聯想加強和京東各方面合作,三是聯想新品優先在京東首發。
這樣的協議,聯想其實和誰都能簽,只要協議不具備排他性,這就是一次品牌商和零售商的聯誼行為,不必過于渲染和,進行借機炒作、放大。
忽悠來的愛情,也得有個好身板
零售商的本分,不過是為供應商如何服好務,實現和消費者三方的共贏。服務好供應商,零售商則需要專心修煉自己的零售武功。
但京東在打造零售武功的道路上,似乎力不從心。盡快盈利,成了這條路上的最大的壓力。
京東已經連續虧損了12年。最近,美國《財富》雜志旗下財富中文網公布了 “2016年中國500強虧損公司”,京東以93.78億的虧損額,位列虧損之首,被稱為中國500強中的“虧損王”。
所以京東開始將注意力往其他方向轉移。
比如京東金融和京東到家。而實際上,面對阿里和騰訊兩家巨頭,京東金融肯定是塊艱澀的硬骨頭。京東到家則依靠補貼吸引用戶。上季度,京東金融和京東到家為代表的新業務虧損高達6億人民幣。
本該用來填坑的新業務,卻又成了坑。
京東和聯想的此番協議約定三年內做出一些事,但對一家年年巨額虧損看不到盈利著力點的企業而言,三年的變數其實很大。千萬莫要秀恩愛死得快,辜負了聯想的親睞。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