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餓了么“有菜”大規模裁員,多動的餓了么確實容易餓!專欄
近日,多名餓了么員工在匿名社交平臺無秘發帖,稱餓了么已經撤掉“有菜”,“有菜”團隊已開始大面積裁員。對此,筆者表示驚奇,餓了么上個月剛斥重金請科比代言,又要撤掉有菜,每月一變也是夠可以。自動腦補“跟著我 左手 右手 一個慢動作”……
“有菜”泡湯,是餓了么有意拔草?
若傳言為真,那我們就有必要細究一下有菜泡湯的原因。
筆者想說有菜被拔草應該是無奈之舉。有菜是餓了么食品外賣主項目之外開拓的新項目,是餓了么不滿足于經營產品太垂直想拓寬布局的產物。剛開始勁頭十足想做一個大文章,但餓了么并沒有足夠的資源、管理能力做好to B端的有菜,虛弱的有菜已經開始拖后腿,遂棄之。
為什么說有菜虛弱呢?其實很早就有關于有菜運營不佳的報道了。
2016年2月25日的一篇報道稱“記者近日登錄“有菜”App卻發現,運營半年之久的“有菜”近乎荒廢,平臺上現有供應商家數量少且良莠不齊,所提供的產品則是以餐盒、糧油等為主,餐廳每天都需采購的生鮮類食材屈指可數。”
不久前的3月15日,還有一篇北京商報的報道對有菜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北京商報記者日前走訪北京地區多家中小餐飲商戶了解到,餓了么B2B平臺“有菜”由于平臺上商品價格高于零售價、送貨不便、缺貨、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已經導致很多餐飲商家棄用。”對于餓了么,這無疑是繼315曝光之后雪上加霜。
所以說有菜其實很早就已經奄奄一息了,餓了么遲遲不肯理清亂麻可能是想掙扎一下吧。有菜說明餓了么想做新的探索,但現實告訴它“no can no up”,別瞎搞!
一邊廣裁員,一邊請代言,一邊狂滿減,餓了么到底在想什么?
餓了么7月13號宣布聘請科比與王祖藍一同代言餓了么;同時,餓了么“準時達”業務正式上線,且承諾“準時必達,超時秒賠”。 餓了么COO康嘉介紹,用戶在餓了么App帶有“準”字的商家下單,若餐品確認送達時間超出承諾時間,餓了么將賠付無門檻紅包。
不僅是這些砸錢行為,在常規的燒錢補貼中,餓了么的手筆也顯得比另兩家更大一些。
這是筆者隨手截下的外賣截圖:
(百度外賣和美團外賣)
很明顯餓了么的滿減力度要大于百度和美團。當然,如果讀者覺得這優惠截的太隨意,不妨再拿出同一家店鋪的優惠對比:
對比結果很明顯,餓了么的尺度基本是三強里最大的。所以餓了么這么不缺錢,甘當雷鋒,服務人民嗎?
缺乏入口,餓了么只能靠廣告和補貼吸引大眾
當然不是,互聯網廠商從來沒有活雷鋒。餓了么動作頻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能讓自己從大眾的視線中消失。因為餓了么始終缺乏一個堅實的盟友,以及一個流量充足的入口。這一點,與美團、百度外賣相比,劣勢尤為明顯。
美團不僅有美團外賣還有美團團購和大眾點評,二者都能給美團外賣引入巨大流量。
百度外賣,更不必說,百度搜索以及百度旗下大量APP入口,都在為其提供流量支撐。
綜上,對比之下,餓了么的流量入口比競爭對手美團和百度差了不止一個量級。所以為了長期維持用戶增長率,餓了么不得不選擇請代言、打廣告、拼補貼等方式來吸引大眾眼球。
而前文提到的“有菜”,事實上就是餓了么為了走出燒錢漩渦的一個戰略。眾所周知,to B業務與to C不同,商家粘性較大且不需要過多的營銷成本。因此有菜順勢而生。無奈,有菜發展的越來越差,餓了么的美好愿望距實現越來越遠。
這一系列動作都昭示著餓了么的迷茫,它在不斷的嘗試。有菜可以說是餓了么的一次試錯。畢竟先天不足需要后臺來湊。一個有菜倒下了,可能還有“有碗”、“有筷”相繼出來和趴下,但弱弱的問一句“餓了么的明天到底在何方?”
楊桃兒,字天靈,號無囫。互聯網新鮮事編輯,90后妹紙一枚。時而鬼畜,時而嚴肅,據題材屬性無縫轉換。如有共鳴,絕非巧合~如有非議,還請多多指教,抱拳
匯集34萬行業大咖,有種、有料、有視角的互聯網原創平臺,關注“互聯網新鮮事”公眾平臺(webtech)還可免費領取200本經典行業電子書籍哦!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