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流量思維模式在移動互聯網場景模式下的變化專欄
互聯網從業者說,說說當下的互聯網,聊聊互聯網的那些年。這些年,每個行業都發生了太多的變化。曾經有大佬說過,互聯網5年一個輪回,從門戶、搜索引擎、SNS、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改變了他們,或者是在顛覆的路上。也有人將互聯網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為此,我們不爭論,也不過度渲染。但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就是每個人都想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一個屬于我們每個群體應有的位置,因為我們也是參與者。我們聊聊當下的互聯網的流量思維和免費思維在產品運營、社群等場景模式下的變化。
流量思維模式在移動互聯網場景下的變化。
做互聯網的人經常提及的一句話就是,流量為王,特別是在門戶、搜索引擎,有流量就代表了一切。曾經一個簡單網址導航站,在互聯網的初期階段就代表著流量的超級入口,各家紛紛效仿,百度曾經也花巨資收購。目前這個方式有所弱化,但是確實一個時期的產物。傳統互聯網運作的基本思路就是流量思維,掌握和引入流量所代表的是你的用戶規模和市場的支配地位,就是我們常見的運營過程中的拉新、留存、促活等成為在平臺、產品、社區等基本的運營方式。
01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基于人與人之間社交模式的更加深入,今天社群散落在每個人周圍,社群的概念不是一個新的詞匯,自古有人的地方就有群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著共同屬性標簽的人聚集在一起,才會有共同的話題,才可以一起做有價值的事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下鑒于社交屬性在移動互聯網場景中互動屬性的變化,參與者對社群價值期望度的不斷提高,互動的更加深入,體現每個人對所在社群價值的體現,和自我價值,就是目前實現社群價值和形成自己的社群文化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基于不同平臺有著不同的社交群體,微信、脈脈、陌陌等等這些基于移動互聯網下的app,都有自己的社群定位,服務著不同的群體,當然這些群體中是有交叉的,也就是說,我有可能是微信的用戶,也同時也是脈脈的用戶,因為人們在不同場景下,角色是在不斷變化的。就如同我們每個人每天角色的變化一樣,每天上班來到公司你的角色是一個職場人或是一個創業者,回到家里你的角色就會演變成一個父母、兒女的角色。而每個角色之間的變換因為場景的不同而改變。提高每個人在場景的中歸屬感,位置就成為了我們在社群運營中一個重要話題。
我們都知道微信是一個基于熟人關系建立起來的一種連接,我們使用微信的很多訴求就是實現和周圍朋友之間的一些互動交流。脈脈是一個基于職場類的社交平臺,活躍在這個平臺的人很多都是職場中有工作效率提升、自我價值提高的基本訴求,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著多種標簽,我們有親朋好友之間溝通的需求,作為職場人也同時也有著個人職業提升的潛在目的。而這些都是基于場景模式的不斷變化而完成。這個時候,如果作為平臺的運營者,不僅僅依靠以往的流量的思維模式運營平臺,因為即使我們通過各種流量入口通過一些營銷方式吸引了用戶使用平臺,但是我們的用戶的需求的不斷變化,出現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用戶在各個平臺之間的不斷角色的轉換。在流量模式的背后,有效的解決用戶在平臺中個人價值的體現,就是我們常說的輸出“內容”的價值,這個價值包括社群成員之間關系鏈接的打通,用戶在平臺場景中屬性的精確定位,在一個職場社群中,我們的基本需求就是完成人脈關系連接,職場信息的傳遞,當這個需求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后,可以快速離開,不會對所在場景有過多訴求,這樣這個社群在用戶中地位就會更加深入。
這個過程中用戶有感知,有想法,有自己的訴求可以快速完成,在場景變化中不過多消耗無用時間。年初的時候微信之父張小龍在第一次公共演講中曾將講過一句話,我們希望微信的用戶達到用完即走的目的(好的產品應該讓用戶用完即走),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在平臺上。實際上,如何不占用用戶過多的時間,平臺幫助用戶高效率的完成任務,才是最根本的事情。當用戶在一個平臺上完成了自己訴求,用戶是有感知的,這個過程就自然會形成傳播效應。反之,如果用戶長期黏在平臺上,用戶的訴求一直沒有得到完成,當用戶用完即走和用戶用完放棄使用,對平臺來完全是兩個境遇的。
小結:平臺在流量思維的模式下,不在是簡單的將用戶如何留在平臺上,通過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實現用戶的留存方式,當下,用戶在不同場景之間的轉換的邊際成本基本為零,用戶對平臺中的價值,不再是在平臺的停留時間、活躍度等做為基本的考核平臺的條件,用戶對平臺的有感知,才是尤為關鍵。讓用戶在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場景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平臺下必須深入解決的問題。
baidu 拷貝
文/馬玉華 長春 互聯網從業者說,同步電子書《互聯網從業者“說”》在百度、當當閱讀平臺持續更新,您的支持和訂閱,是您對作者的一個態度,對一個自媒體人莫大的行為上的支持,百度閱讀,搜索作者:馬玉華,感謝支持。
微信交流:17909852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