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拯救聲名狼藉的P2P網貸?專欄
近日有報道稱,繼國務院組織14部委、宣布將開啟為期一年的全國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后,部分地區已開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部署。
伴隨著政府步步緊逼的監管,經過幾年野蠻生長的P2P網貸行業,“洗牌”無疑。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底,P2P網貸平臺數量達4000多家,但正常運營的平臺卻不足1900家,有2000多家平臺失聯、停業或跑路。
問題平臺加速爆發、大批網貸平臺死亡,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犧牲的不僅是整個網貸行業的聲譽與穩定,還有問題平臺投資人的血汗錢。
面對整個行業信譽的崩塌,網貸評級幾乎成了投資人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從泛亞到望洲
那些網站簡陋、運營粗糙的網貸平臺,歷練多年的投資人已能夠一眼看穿個中貓膩。
從2015年開始,網貸行業現狀,只能用“慘烈”來形容了。
出事的不僅是那些山寨小平臺,一個個宣傳艷麗,包裝精美,關聯公司復雜,運營時間較長,投資金額上億的網貸平臺也紛紛暴雷。
第一場波及全國的“大雷”,是去年7月,泛亞日金寶事件。融資400億的日金寶被曝資金鏈斷裂,原本應獲得“固定收益”的泛亞投資人,莫名其妙地成為貴金屬“現貨持有人”。
而年末e租寶的驚天大雷,直接震蕩了整個業界。e租寶前期的宣傳有多瘋狂,坍塌后的恐慌就有多嚴重。
幾周后,頗為低調的大大集團被爆非法集資。彼時,大大已在全國擁有近8萬員工、700多家支公司,龐大的體系、不擇手段的斂財,立刻被冠以“e租寶第二”。
今年,這種動輒上億的“大雷”并沒有停止。
3月,因電影《葉問3》造假而牽出的快鹿集團,被爆百億資金兌付危機。與此同時,快鹿集團用于融資的十幾家P2P平臺集體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快鹿集團董事長施建祥擁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手段,其布局的電影發行公司、擔保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其控股、關聯的多家P2P平臺聯系緊密,這讓快鹿集團陷入自融的嫌疑。
風聲鶴唳下,被外界扒出與快鹿集團相關的金鹿財行、當天財富、東融在線、菜苗金融等網貸平臺,無論關系深淺,均出現了資金缺口、逾期或網站無法打開等問題。
就在外界翹首期盼快鹿集團盡快推出、執行兌付危機的解決方案時,百億級理財平臺“中晉系”坍塌地猝不及防。
嚴格來說,中晉系推出的“合伙人”產品,核心運作模式是私募基金的“公募化”,這種線下理財模式,并不屬于P2P網貸范疇。
但是,在中晉短短幾年內猖狂注冊的50余家子公司、控制的100余家企業中,有不少理財平臺打著“互聯網+”的旗號招搖撞騙。
而近期,董事長楊衛國卷款10億失聯、涉嫌自融的望洲集團也不是單純的P2P網貸平臺。望洲不僅涉及股權私募、互聯網金融、銀行、融資租賃、征信等領域,且以線下理財為主,“后來線下理財搞不下去了,楊衛國開始搞線上”。
幾天后,楊衛國又離奇出現,稱自己只是休假。
仿佛一場鬧劇,不管真相如何,投資人的擠兌必然發生,且沒有哪個平臺在瘋狂擠兌后還能安然無恙。
望洲也是前途未卜。
業內紛紛發聲,指出近期出事平臺主要是經營灰色的線下理財,并不是單純的P2P網貸模式。但不可否認,他們是借著P2P網貸的名義,打著互聯網理財的擦邊球,才能如此肆無忌憚。
可見,線上融資、網貸平臺,已成為一些別有用心的集團的撈錢手段。
最終的受害者
這些跑路大戲之后,埋單的都是投資人。
據不完全統計:
泛亞日金寶客戶資金超過400億元,波及28個省市22萬投資者。
警方公布的數據顯示,e租寶實際吸收資金500余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
大大線上理財產品大大寶累計投資近1億9千萬,線下融資規模雖未透露,但僅是“帶單入職”的工作人員,就有7.8萬。
快鹿集團對外宣布,兌付事件涉及到3000到4000個員工,涉及到30萬以上的投資者。
中晉系投資總額已突破340億元,涉及總人次超過13萬,其中60歲以上投資人超過2萬。
望洲財富目前2萬多名投資人,共計22億元資金無法提現。
這是一個巨大的泥潭,深陷其中很難全身而退。數百萬的投資人,追償無門。自發組織的維權活動,并未明顯的進展。
目前,泛亞集團、e租寶、大大集團等案件仍在偵辦中,警方呼吁投資人配合公安機關,做好報案、登記工作。
但因案情復雜,波及人員多,關聯公司雜,涉及資金數目高,調查取證工作量大,案件訴訟及涉案資產處置工作在短期內難以完成。
在走完整個司法程序后,如果涉案公司資產不夠支付投資人投資款,只能根據被追回的贓款按比例償還。
這意味著,投資人血本無歸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承諾兌付的快鹿集團、望洲財富,投資人依舊焦灼不安,只求能拿回本金。
不容樂觀的投資環境
不僅是網貸平臺投資人戰戰兢兢,在經濟形勢波段下行的影響下,其他行業投資人的日子也不好過。
保守的投資者會直接選擇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但收益一直不盡如人意。
曾經備受矚目的余額寶,如今收益已跌至歷史最低點,僅有2.45%。
2015年備受股災和熔斷摧殘的中國股民,在今年3月嘗到了股票上漲的甜頭,但還未從上次股災中解套,便又被割了韭菜。
相對于大起大落的股市、收益低迷的貨幣基金,門檻過高的私募、信托,種類繁多且收益不穩的基金,對金融知識要求較低、收益相對較高且穩定的網貸行業,仍是普通投資人的理想選擇。
但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投資人要能避開網貸行業中的“大雷”。
雖然身處動蕩的洗牌期,但P2P網貸行業依舊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P2P借貸行業整體交易規模約為1417億元,同比增長166%。但投資人數上漲并不明顯,穩定在379.3萬人左右。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發言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互聯網金融“比較集中、失敗率比較高的”是P2P網貸;而即將展開的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會將網貸機構嚴格劃分為“合規類、整改類、取締類”三個檔次。
合規、優質的網貸平臺也將在洗牌期內,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與資源。
也就是說,P2P行業仍然布滿金礦,投資人要做的,就是甄別。
但是,因為投資途徑少、投資理念不足,投資人很容易進入跟風誤區。
比如近期被頻繁打臉的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首席教授郎咸平,曾有不少投資人拜服在其光環下。
可郎教授先是為泛亞模式站臺,接著成為快鹿旗下多家公司的“首席榮譽指導”,后又被扒出參加望洲財富的金融論壇并發表演講的照片。犯了眾怒的郎教授不但被上海大媽追堵截打,還被戲封“江左霉郎”。
這種情況下,靠譜的網貸評級,成了投資人的救命稻草。
但是,鑒別網貸評級的優劣,又讓投資人頭痛不已。一般來說,和網貸行業沒有直接關系、學術性的評級,公信力更高;除此之外,還要看評級的評判維度,是否科學。
在融360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發布的網貸評級中顯示,背景實力、平臺風控、運營能力、信息披露、用戶體驗是評價一個平臺的五個重要維度。
按照這個標準,最新的融360網貸評級中,將6家平臺評為A級。
A級平臺雖然在行業中“靠譜度”高,投資風險小,風險覆蓋能力好,但在融360的評級說明中特別標注,這類平臺,僅是“1年內出現風險的概率較低”。
一位資深投資人透露,目前投資人的普遍策略就是以網貸評級作為基準出發,合理匹配資金。
某種意義上說,科學的網貸評級,提供了拯救P2P行業的契機——將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加速了洗牌,同時,重建行業信譽。
(更多深度內容請關注微信“一本財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