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創業指南:常識、產品邏輯與創業者創投
文|三文娛
本文略長,分為上篇——二次元的十個常識,中篇——細分產品的基本邏輯,下篇——創業者都有誰。
上篇:關于二次元的十個常識
在一場活動上,某CEO向臺下眾人推薦《三體》,書中講述了降維打擊等流行于互聯網行業的概念。這時,一名稚氣未脫的女孩當場向他介紹江南的《龍族》:若要了解她這樣的95后,應讀此書。
這是一幅很有趣的圖景,按某些分析人士所言,再度驗證了90后到95后個性張揚、思維獨立的特質。更有甚者會提出要向90后取經,只聘用或投資90后來做產品為90后提供服務:80后都已經老了,更遑論70后60后。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龍族》一書的作者江南是70后——一個“老人”們無法理解的“95后”,需要用一本70后寫的書來標榜自我。
與“90后”關系密切的“二次元”概念,同樣存在著種種誤區。因此,在分析二次元細分產品之前,三文娛首先要講講“二次元產業”的一些常識。
一、定義:沒有人能定義二次元
“二次元豈是你一個圈外人能評價的? ”
“這篇文章,一派胡言。”
“只不過是對某些事物抱有熱愛,只不過恰好這個事物是二次元,這些人就得在這里讓你妄加揣測嗎?”
試圖分析二次元的人,一般會收獲這樣的評價。
即便是所謂圈內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最終定義。因為,勾搭、安利的時候大家都是二次元,被黑的時候“你們都是偽二次元,給二次元丟臉”。實在不能開除教籍的,比如日本的宮崎勤,就說他只是個案。亨利·福特的名言在這里同樣適用,“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想要什么,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
盡管混亂,筆者還是找到了一些脈絡。
二、他有他的仁波切,我有我的二次元
我們都需要去異鄉尋覓心靈的寄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很多事業有成的明星富商熱衷追捧各路仁波切,許多女星不惜為活佛生子。仁波切是成功人士與準成功人士們在面對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時的寄托,也是中產階級自我標榜身份的工具。名聲和財富來之太偶然,明日財運星運太不確定,需要仁波切來加持。
上行下效,崛起的中產階級也需要活佛上師來作為身份標簽,凸顯文化品格和地位優勢,區分開蕓蕓眾生——手頭沒幾個錢,真做不起愛的供養。
年輕人之于二次元,是一樣的道理。每一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都會有自我意識覺醒的環節,要證明自己與老去的上一代人不同,要證明自己與身邊平庸的大眾不同。
在重金屬搖滾、朋克、奧地利經濟學派甚至黃納、黃俄等思潮當中,二次元成了新一代人的身份標簽,借由對“跟不上時代”的恐懼和無法與同齡人愉快聊天的同儕壓力,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青春”代名詞。
三、二次元流行的本質原因:社會對新思潮新現象有了更高的包容度
標新立異、彰顯個性的行為每一個時代都有,模仿一個心中的“真善美”也不是90后與二次元的專利。
比如雍正和乾隆,就多次在圓明園穿漢服“cosplay”魏晉隱士,還有歷朝歷代的“服妖”現象,明末江浙一帶就有許多公子追求華麗斗艷的服裝,而清末北京的貝勒貴胄又普遍喜歡著乞丐裝。
不變的是這種心理根源,變的是社會的包容程度。在雍正乾隆的時代,如果一個漢人或八旗平民穿漢裝,就要被砍掉腦袋,但滿洲皇帝老兒自娛自樂就沒事,沒人來給他們施壓。“服妖”現象被目為天下大亂、王朝氣數將盡的表現,在封建政權控制力強的時候要嚴加打擊。即便在新社會的80年代初,穿短褲上街都可能要被當流氓抓起來,穿喇叭褲也被看作不務正業吊兒郎當。
到了21世紀,社會的包容度真的提高了很多,不光年輕人更自由地表達,連老年人都更自由地用廣場舞來擾民了。人們對奇裝異服,對寄托心智于虛擬事物、御宅、事業上缺少成就甚至啃老,容忍度越來越高。與缺乏選擇自由的前輩們相比,二次元群體是幸運兒。當然,在中國舉行的漫展上cos二戰侵華日軍還是挑戰人們底線的。
四、二次元更傾向于動物化的享樂
人類是社會化動物,在動物化與社會化的兩端之間,每一個人都享受社會化,因為它可以驅逐孤獨獲得溫暖,但又想逃避社會化隨之而來所對應的責任,傾向于另一端,也就是動物化的享樂主義。
比如幾個月前“春節防身術”系列在朋友圈刷屏,背后就是年輕大眾的這種共鳴——如果換作孤獨無助而親人伸出援手的場景,怎不見有人惡向膽邊生要暴打一通。
二次元能戰勝諸多思潮慢慢成為主流,就在于它越來越多的動物化和享樂主義屬性。
首先是“廉價”的視聽享樂。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國獲取動漫產品的經濟成本極低,而來自日本的內容,畫面美型夢幻,劇情有著強烈代入感,聲優也有極強的表現力(比如嬌滴滴喊著“歐尼醬”),再加上同人作品滿足意淫,讓少男少女容易與虛擬角色之間產生感情的羈絆。
這當中軟色情(soft porn)的成分比較大。日本的二次元文化里含有大量性的內容,且不論成人向游戲、里番與工口本,“萌”這一概念的核心就是精神上的性刺激,正合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的少男少女。起初“萌”是呆毛是大眼睛是絕對領域,隨著用戶能夠感知到的刺激閾值不斷上升,在向廢萌和重口味發展,妹控、賣肉番等內容都多了起來,比如流行過一陣子的“俺妹”《我的妹妹哪有這么可愛》和《我的妹妹最近有點奇怪》。韓國人把這一點更加放大,制造了一個又一個賣胸賣腿女團和整容男團。
(“胖次”什么的,在日本ACG中早已泛濫)
(妹控作品《我的妹妹哪有這么可愛》走向了兄妹禁斷之戀)
其次,許多近年的日本動漫有意制造“CP”,利用的也是少年對異性的好奇心、開始喜歡談論異性與同性情侶(八卦之心覺醒)。
再次是逃避現實,有些人會沉浸在二次元世界,試圖獲取現實世界中得不到的溫暖或奇遇。二次元中有無數超級學霸,不努力學習也能優異發揮;無數少年資質平庸,卻可以不用謀生,只需拯救萬千美貌少女開后宮。
用上海大學葛穎的專業話語,就是,“二次元審美是一種關于’逃避’的文化。異世界本質上是一個容納少年煩惱與無因反抗的桃花源。雖然它對現實世界的矛盾與沖突有著曲折的呈現,但其提供的解決方式往往是一廂情愿或浪漫詩意的。”
(講述水手服拯救世界與宅男拯救世界的日本動漫有很多)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