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是A股最后的傻瓜?金融
看到最近A股的瘋狂,我想到了300多年前牛頓炒股最后虧的傾家蕩產的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
18世紀初,西班牙爆發王位爭奪戰,英國參戰,在連年戰爭的消耗下,英國政府欠下了大量的債務,為了解決債務危機,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建議設立一家公司,政府授權其壟斷某一地區的貿易從而獲利,然后政府再從這家公司的利潤當中拿出一部分去償還政府債務。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當時的財務大臣羅伯特·哈利的認可,在他的倡議下,南海公司在1711年成立,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授權壟斷了英國對南海地區(即南美洲和太平洋)的貿易。
1719年初,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戰爭行將結束,這將為南海貿易創造更加和平、順暢的環境,是極大的利好消息。南海公司的董事會瞅準時機在英國發行了3100萬英鎊股票,股價從130英鎊漲至300英鎊。1720年4月份,南海公司再次以300英鎊的價格發行新股,此時,投資者可以選擇預付60英鎊、分八次還清的分期付款方式投資南海公司的股票。連英國國王也無法抗拒這樣的誘惑,他在此時購買了10萬英鎊的南海股票。幾天之后,股價漲到340英鎊,仍然供不應求,南海公司再次以400英鎊的價格發行新股。一個月之后,股價漲至550英鎊,這個時候,人們徹底瘋了。于是,6月份,南海公司再次發行新股,付款方式更加簡單,只需預付10%的費用,剩余款項1年內結清即可。在巨大的需求推動下,南海公司的股價飆升至1000英鎊。
但好景不長,很快泡沫破滅,南海公司股價7月份開始一路下跌,到12月份跌至124英鎊,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包括物理學家牛頓。牛頓一開始便參與了這場賭博,沒多久就賺了不少錢,不過,經過計算,他覺得南海公司的合理股價完全不可能到達340英鎊,因此,在股價到達340英鎊牛頓清倉退出。只是沒想到,在他退出之后,南海股價仍然瘋漲不停,當南海股價達到800英鎊時,原本猶豫不決的他再也坐不住了,在市場誘惑下,他再次進場,遺憾的是,這次他不但把之前賺到的錢賠光,還倒貼進去2萬英鎊。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如果按照2.25%的年通脹率計算,牛頓賠掉的2萬英鎊在今天價值760萬英鎊。
泡沫破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南海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極其有限。一方面,南海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南美洲的奴隸貿易,由于遠洋航行導致奴隸死亡率高,這部分業務的利潤率很低。另一方面,受制于當時英國與西班牙政府之間的協議限定,南海公司每年只能派遣三只船只進行南美洲貿易,這導致南海公司的規模極其受限。
這樣一個質地不佳的公司,為什么其股價上漲如此瘋狂?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南海公司與政府關系密切,人們相信這家公司不會倒閉,加上管理層不斷放出利好消息,使人們更加相信即使股價再高,也一定有人繼續買進。有人將股市中的這種現象成為“博傻理論”,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愿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所以,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個接盤的傻子,就一定不會遭受損失。
今天的A股或許就是一個“博傻市場”。
尤其是一些互聯網概念的公司,市盈率數百倍,卻仍然有大量投資者涌進。
比如,A股上市的二三四五,其總市值超過400億,甚至曾一度超過跟其業務相對應、且盈利能力遠高于它的奇虎。
再比如,上市后連續25個漲停的暴風科技,其動態市盈率高達700多倍,遠遠超過國內互聯網三巨頭阿里、騰訊和百度。
3月21日,證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市盈率超過100倍的公司超過700家,按照這些公司的合理盈利能力,投資者的投入至少需要100年才會獲得合理的回報。很顯然,購買這些股票的人,不是在投資標的公司的真實價值,他們只是在投機。
我想,幾乎每一個人都清楚的看到了現在的泡沫,只是,他們都相信會有下一個傻瓜來給自己接盤。那么,究竟誰會成為那最后一個傻瓜呢?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如對文章有異議,請聯系個人微信溝通。微信號:GuLangisland。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