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運營商釜底抽薪,虛擬運營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觀點

虛擬運營商(簡稱虛商)170號段放號沒幾天,就報出了一系列故障:驗證短信接收不到、手機運營商標識不顯示、不被銀行客服系統識別等體驗瑕疵,云云。
此故障被診斷為網絡間互聯互通障礙。半年來,工信部數次發放虛擬運營商牌照,為何對此而不見呢?
用戶列舉故障有以下幾種:
1.使用170號卡發現,手機開機聯網后屏幕左上角并不顯示運營商名稱;
2.用固定電話撥打170號段號碼,提示撥打的號碼為空號;
3.銀行和網站不識別170開頭的號碼,收不到驗證碼。(話機世界副總裁江衛平:比例上比較多,大概有5%到10%的用戶已經發生驗證碼收不到等問題)
4.被手機上已安裝的號碼軟件攔截……
短短一個月事件,虛商就被第二次曝光170號碼出現問題。第一次應是中國聯通叫停蝸牛數字事件,用戶辦理170業務之后,蝸牛數字被指違規,企業公開給用戶退費……
中國聯通叫停蝸牛事件,以蝸牛公開承認違規,聯通逃過公關危機。那么,這一次故障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運營商數據沒有更新。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說,固定電話無法撥打170號段,其實是運營商與虛擬運營商之間的協作問題,要想實現撥打無障礙,需要對固定電話網絡進行數據更新。
2013年12月27日,工信部發放了11虛擬運營商牌照;2014年2月13日,工信部在公布第二批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企業名單,至此,已有19家企業獲此牌照。工信部部長苗圩對外透露,第三批虛擬運營牌照正在申請過程中,將在一兩個月內發放。此次獲得新牌照的企業將有7-8家。
時間已過去了半年,牌照發放數十家,虛商放號聲勢浩大,而電信運營商對170的數據仍然沒有更新,電信運營商在等什么?某虛商大佬很謙虛地說,運營商不是“刁難”,而是沒有準備好。現在虛商用戶數量非常少,也服務不好,那用戶多了,投訴遞增,又如何解決?
2.“互聯互通”誰來管?
170號段收不到來自銀行、網站的驗證碼收,虛商與銀行等金融系統還沒有溝通。三大電信運營商擁有10多年的歷史,很多網站和銀行的驗證碼也經常出錯。不過,更多的借口網絡信號不好。那么,到了虛擬運營商時代,故伎重演嗎?如果讓每一個虛商和銀行系統分別溝通,那需要耗費多少人力財力?既然工信部發放了虛商牌照,允許虛商發展170號段,那么,互聯互通的問題就不應由虛商親自去“跨界”了吧?
一般情況下,一個新號段開通,工信部會要求三大運營商發文給各省公司,要求落地經營數據配置、撥打測試等。此次19家虛擬運營商的170號段在全國320多個城市放號,基礎運營商與虛擬運營商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進行大量的配置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會有部分區域出現固網互通問題。但也不排除一些企業內部固網的限制,并非網絡互通問題。
3.虛商面臨雙重監管。
虛商大佬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對此哭笑不得,工信部發放牌照,運營商和他們簽訂合約,他們面臨雙重監管。譬如,給運營商交付保證金,承諾發展用戶數(中聯通對虛擬運營商采用競標方式,企業對在每個城市的最低激活用戶數進行承諾,每個城市給3000個號,激活率50%,聯通才給放下一批號。)但是,遇到互聯互通的問題,用戶投訴他們卻要“背黑鍋”。
蝸牛被叫停的“烏龍事件”、電話故障,虛商剛剛在中國市場發展用戶,就遭遇當頭一棒,后面的口碑如何塑造呀?如何讓用戶信任虛商?電信運營商“講政治”,總是被和諧。而虛商是民企,沒有沒有運營商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壟斷,只有對用戶做好服務才能生存。運營商之間博弈施展的小九九,最好不要在虛商身上發生。
截止目前,已經有19家獲牌虛擬運營商正在陸續把業務推向市場。迪信通、愛施德、京東、蘇寧等11家虛擬運營商陸續公布了相關的資費信息,多家企業也將在近期陸續放號。從已發布的資費套餐來看,相比基礎運營商并不存在明顯的價格優勢。虛擬運營商進入市場的真正目的在于結合企業主營業務,為細分用戶推送特色服務,只是目前還在尋找這個模式的切入點,但目前來看,挑戰虛擬運營商的當屬與基礎運營商的磨合和自身售后服務問題。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