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動4G假象繁榮的背后尷尬觀點
【砍柴網推薦】當4G被炒得火熱的時候,中國本土三大運營商也沒閑著,尤其是中移動:推品牌,換標志,微信微博自媒體廣告鋪天蓋地,推廣可謂不遺余力。相比聯通和電信,中移動仿佛已經把它們甩開了幾條街的樣子。但是市場不是看誰熱鬧的,還是靠數字說話的,最新公布的財報,讓中移動漏了怯。
在聯通2013年凈利同比增46.7%的時候,中移動2013年凈利同比下降了5.9%,2014年首季凈利也未見起色,同比下降9.4%。事實告訴我們:中移動發展沒有那么順風順水。隱藏在中移動假象繁華背后的是“五座大山”的苦悶現實。
中聯通“捷報”頻傳。2013年凈利同比增46.7%。2014年首季凈利33.02億元,同比增73.9%。
相比中聯通,中移動前晚比較難熬。一個月前2013年財報顯示,凈利1217億,同比降5.9%,“利空”消息傳出,股價大跌,眼下卻要直面凈利下降10%的尷尬。(中移動首季凈利252億元,同比降9.4%)。
投入與產出越來越背離
首季度財報顯示,移動用戶數高7.81億,在全球遙遙領先,一枝獨秀。
但是,首季財報也顯示出,3G用戶僅2.25億,4G用戶僅279萬。即便是到年底4G用戶增加1億,2G用戶數量仍然在50%以上。
低端用戶持續增加,“一人多卡”現象普遍,4G資費繼續下調……未來,ARPU值不穩定,利潤持續下降,是板上釘釘子的事情。
2G已成為過去時,4G嗷嗷待哺,中移動到哪里去尋找利潤的回升?一個大大的問號。
未來開銷有增無減。
第一、4G投資巨大
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預計,2014年到2016年,我國TD-LTE基站建設將超過100萬個,4G網絡總投資超過2300億元。而2014年,中移動4G網絡投資預計將超過500億元。
除了4G建網之外,4G終端補貼也是有增無減。僅廣東移動2014年要投入終端補貼100億元,渠道補貼100億元,其它省份3G補貼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第二、3G還要吃“返銷糧”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薛濤海指出,中移動2013年終端補貼為263億,同比增長11%。中移動官方則表示預計2014年將對終端補貼要超過340億元。
而奚國華也表示,中移動2014年終端補貼重點投向4G用戶和3G中高端用戶;話費補貼重點補貼3G中低端用戶。
4G業務沒有發展起來,4G補貼增加,3G終端還在吃返銷糧,勢必會影響到中移動2014年的全年利潤。
中移動早期得以徹底壓制聯通的核心原因在于,中移動建立了一張全世界最優質的精品GSM網絡。而在3G時代,中移動落后挨打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樣在于網絡質量與用戶體驗差。所以,在4G時代,中移動更希望,通過加快建網,盡力提升TD-LTE的網絡質量與用戶體驗,重新塑造“精品4G網絡”的形象。但就目前形勢看,中移動已進入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根據中移動高層在公開場合透露的數據,在2014年,中移動的TD-SCDMA基站總數也至少將增加6萬個。這也就是說,如果以計劃數計算,在2014年,中移動至少需要新建36萬個基站。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移動無疑在走危險的“大躍進”路線。直接的表現就是財報數字的下滑。
“圍墻”外正發生著的變化
微信崛起、虛擬運營商“虛火”上升、稅改增壓力以及人才外流,這些成為運營商面尤其是中移動面臨的“五座大山”。
第一、微信用戶將超中移動
騰訊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微信月活躍用戶達3.55億。外界猜測,為避開與運營商直面沖突,騰訊給了是一個“保守”的數字,但是這個數字卻超過了聯通、電信移動用戶數。
中移動在首季財報承認,OTT對傳統通信業務替代加劇,語音通話分鐘數量增長放緩。2014年首季度總通話分鐘數比上年同期僅增長0.6%。
面對微信的壓力,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抵制”后,三大運營商均改變了原來的策略,從對抗走向合作。聯通推微信“沃”卡,市場從廣東擴張到廣西等地;三大運營商員工普遍使用微信溝通,多位運營商高管由抵制微信到使用微信交流。
Jego被叫停后,中移動對飛信的投入在繼續減少,中移動CEO李躍提出的“新通信”短期內難以落地。與此同時,中電信主打的易信平臺門前冷落。微信用戶正在超越中移動用戶,動搖這中移動賴以生存的根基,運營商逐漸淪為互聯網企業走秀的陪襯。
第二、虛擬運營商崛起
工信部發放19張虛擬運營商牌照。其中,中電信16家,中聯通14家,中移動17家。剔除重合簽約,目前虛擬運營商超過26家。
虛擬運營商在流量、話音以及互聯網服務方面,采用互聯網“免費”模式,擊垮運營商的價格戰。正如小米雷軍所說,“聯網從來不打價格戰,而是免費。”這對于價格戰以及惡性競爭的運營商來說,弱勢捉襟見肘。
隨著國務院鼓勵民營政策推動,虛擬運營商的顛覆性越來越強烈。
第三、“稅改增”持續拋壓,利潤雪上加霜
運營商是國企,受到政策的影響較大。
國務院“稅改增”政策將在6月1日起正式實施。運營商原來上繳3%稅率可能會增加到6%或者11%。
中移動利潤下降,在上繳稅收增加后,凈利潤可能進一步降低。
第四、員工外流,埋下隱患
最近,網速曝出中移動深圳公司3月份就有74名員工離職,人力資源部門壓力很大。而運營商基層員工對此評論說,深圳離職潮僅是一個開始。
運營商高管“投奔”虛擬運營商大家都知道了。中國聯通市場部副總經理周友盟、中國電信終端公司總經理助理何寧分別加盟了愛施德與樂語。
高管紛紛選擇逃離,基層員工蠢蠢欲動。
一位在聯通基層工總10多年的縣級經理同學給筆者說,今年上市公司利潤增加,工資卻沒有因此而增加,如果虛擬運營商也搞區域營銷店,他們之中很多人準備另起爐灶。
人才外流,這對每況愈下的三大運營商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中移動擁有55萬以上的員工,占據著5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人才流失最大的受害者。
第五、資本還不相信4G故事
今年以來,中國三大運營商相繼發布4G品牌,和、沃、天翼。中移動對4G品牌非常高調,推品牌,換標志,微信微博自媒體,廣告鋪天蓋地,推廣可謂不遺余力。
然而,資本市場卻對此表現異常冷漠。三大運營商上市公司股價(A股、港股、美股)均不見有大的攀升,低點橫盤,原地打轉,快見底了。
這與整個4G板塊利好消息,形成鮮明的底部背離。在巴克萊銀行減持中移動后,4月17日,摩根大通減持中電信H股。
未來,三大運營商股價如何穩步提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通過4G的故事去打動資本?中移動目前仍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利潤、用戶數、網絡、終端、ARPU值,一個“降”字成為紙媒、網媒、自媒體以及博客、微信批評的重要參考武器。中移動這頭大象終于卸下了日進3億這個沉重“包袱”,通過4G走進另外一個舞臺。只是這個舞臺雖然華麗,卻不是那么容易表演,尤其對在3G市場發展不佳,急于靠4G來搶占市場的中移動來說,更是這個樣子。在人口紅利消失,國家政策施壓,互聯網企業搶食的夾縫里生存著實不易,但是中移動如果能真的打開4G局面,度過轉型的陣痛,未來的收獲也將是巨大的。(毛啟盈)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