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加快人形機器人技術研發、產業化和標準化工作,中國電子學會于4月25日-26日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辦“人形機器人百人會會議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無錫站)”活動。本次活動分為主題會議、行業洞察及供需對接會、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研討會等豐富內容,聚焦當前人形機器人的設計、研發、標準及場景應用等熱點話題,通過主旨報告、圓桌討論、政策解讀、成果發布、供需對接、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旨在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推動相關技術走向廣泛的實際應用場景,不斷推動人工智能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質生產力。
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杜廣達,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愛勛,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致辭。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會黨委書記、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理事長張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丁漢,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建偉作主旨報告。在多方見證下,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圖譜、人形機器人標準體系框架。無錫市發布“人工智能+”標桿城市政策、人形機器人需求清單,舉行無錫市具身智能機器人工業數據采集與實訓中心授牌儀式、達成多項項目合作和意向合作簽約成果。活動現場還圍繞“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兩大方向開展了熱烈討論,來自相關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的近200位代表參加活動。
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致辭
徐曉蘭在致辭中表示,今年兩會期間,“具身智能”等新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能+”等熱詞頻頻被提及。目前我國制造業正在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三樣”加速升級。具身智能是擁有物理“身軀”的人工智能系統,是人工智能走進真實物理世界的關鍵入口。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融合創新的產物,是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態,具有強勁的產業和消費帶動力。培育發展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對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電子學會自2015年起已連續舉辦9屆世界機器人大會,2023年發起成立了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等,近日在無錫舉辦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目前正在推進建設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化委員會,將持續推動機器人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是加快具身智能技術攻關,深化智能應用場景推廣。二是加速科技成果熟化,形成高質量合作對接。三是加強資源統籌整合,以創新促活力增效益。四是深化國際合作“朋友圈”,促進合作共贏。
杜廣達在致辭中表示,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高級載體。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突破,帶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加快迭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形機器人等智能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智能驅動、場景牽引、整機帶動、軟硬協同”的工作思路,加快技術攻關,夯實發展底座;拓展多元場景,加快應用落地;做優產業生態,營造良好環境,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以人形機器人小切口帶動人工智能大產業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愛勛致辭
朱愛勛在致辭中表示,江蘇工業基礎雄厚、發展動能強勁,近年來,在工信部的關心指導下,我們以“1650”產業體系建設為總抓手,持續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傳統產業煥新、智改數轉網聯、優質企業培育等各項工作。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發展勢頭好,屬于“黎明前夕”的未來產業。本次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和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活動來到江蘇、走進無錫,各位專家領導、行業精英相聚一堂,既是主動擁抱具身智能機器人這一未來產業,還寄托著對江蘇在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上“挑大梁、打頭陣”的期待與厚望。
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致辭
杜小剛在致辭中表示,從春晚舞臺上的賽博秧歌到馬拉松賽場上的人機共跑,人形機器人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從科幻的構想照進現實,走進生活。無錫不僅用火熱的地方實踐,呈現出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的迅猛態勢,同時更表明在人工智能的加速賦能下,百年工商名城也能自信地擁抱機器人革命,邁入人工智能的時代。正是由于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和汽車產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擁有規模超2,000億元汽車產業集群的無錫,擁有整車零部件4小時供應圈配套能力的惠山區,天然具備向機器人產業平替換道的優勢基礎。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朝著更快更高更強目標邁進,力爭在三年內將具身智能機器人打造成為300億級的未來產業集群。
為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國電子學會組織機器人企業、科研院所、高校120余家單位,編制了《人形機器人標準體系框架》。主要內容包括國內外標準建設進展、體系構建原則、體系結構、框架說明,以及急需標準清單。體系結構共有五個部分,其中基礎共性是通用性、指導性的標準和規范,為技術演進和發展提供合規保障;關鍵技術是研發和應用中的關鍵共性技術與融合技術標準,推動創新與應用。部組件是核心組成部分的標準,為產業模塊化發展提供技術指導。整機與系統標準是機器人整體所需的硬件和軟件的標準和規范,實現整機系統功能和性能。應用是人形機器人在不同應用場景的開發、運行和維護的標準等。下一步,中國電子學會將聯合機器人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推進行業標準研制,以標準為引領,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主旨報告環節,張峰表示,電子學會自2022年起,在部科技司的指導下,率先開展人形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研究,搭建產業合作平臺等多措并舉,推動我國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和產業培育、應用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后續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一是貫徹落實國家、地方相關產業政策,進一步發揮國家智庫作用,協助做好行動方案編制、技術和產業論證、成果轉化和產業對接等工作。二是推動做好人形機器人應用示范。三是加快人形機器人標準研制與宣貫,發布標準體系框架。四是精心籌劃辦好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五是辦好深度行活動,成為部產融合作的一張“名片”。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會黨委書記、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理事長張峰作《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構筑高水準創新生態體系》主旨報告
丁漢在主旨報告中提到,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得益于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機器人技術和汽車工業的結合,使得我們能夠買到這種價廉物美的汽車。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結合,會賦予機器人新的特征和功能,機器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想象的空間、探索的空間和應用的空間是非常多的,所以會賦予機器人新的特征和功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丁漢作了題為“人形機器人技術前沿趨勢”的主旨報告
張建偉在主旨報告中提到,現在從AI連接路燈,連接手表,連接終端,到未來連接人形機器人,現在這種多個高精尖技術的深度和廣度的融合,是我們下一步引領顛覆性創新的很好的基礎。人形機器人在未來的制造、未來的農業、未來的出行、未來的家務,都會有非常重要的前景。具身智能是未來真正的能夠連接物理世界、解決物理世界痛點的重要賽道,讓我們攜起手來,跨學科的交叉協同,共創和諧社會、美好生活。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建偉作了題為“具身智能連接物理世界—造福人類”的主旨報告
主題會議設置兩場討論環節。第一場討論圍繞“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瓶頸與突破路徑”主題,由蘇州大學教授孫立寧主持,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副秘書長熊友軍、國地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成員江磊、浙江省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宇樹科技技術副總經理王啟舟共同探討人形機器人如何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成本優化與場景落地的協同共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第二場討論圍繞“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的深度挖掘與落腳難點”主題,由清華大學特別研究員徐靜主持,天奇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黃斌、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冷曉琨、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清都、中電海康無錫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兆魁分享當前人形機器人在應用過程中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及現存難點,如何通過發揮創新應用牽引作用,推動人形機器人向重點領域廣泛滲透,釋放人形機器人更大的市場空間。
深度行活動同期,還舉辦了行業洞察及供需對接會、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研討會。行業洞察及供需對接會邀請行業專家、企業家、供需對接雙方等共同參與,分享整個行業趨勢、市場動態、技術發展,協助相關企業、高校挖掘行業高價值場景和高技術成果,幫助實質性解決知識產權共享、技術交易等成果轉化問題,推動園區幫助企業解決投融資及企業落地事宜,加快應用落地并產生效益。
行業洞察及供需對接會
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研討會主要圍繞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展開,包括智能化能力分級、訓練數據管理規范、訓練場構建技術規范、電驅動一體化關節技術要求、靈巧手技術要求,會議采用"標準起草單位主題匯報+行業專家互動研討"的形式,旨在凝聚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及相關單位行業標準共識,共同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規范健康發展。
人形機器人行業標準研討會
本次深度行活動的成功舉辦,為長三角地區搭建了創新資源對接的重要平臺,有力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加速了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落地。中國電子學會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智能化”,加快關鍵急需標準研制工作,持續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