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刷屏的“大字”是怎么被做出來的?自媒體
(原標題:“大字”在朋友圈刷屏,創始人說產品設計只花了10分鐘)
19號下午四點,“大字”項目在微信公眾號里上線。
雖然上線時間不長,朋友圈里還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刷屏潮。人們將文字發給“大字”公眾號,隨即被回復一張帶有氣泡的文字圖片鏈接。圖里的文字很大,嗯,就是大字。
(“大字”操作界面,點擊查看大圖)
(“大字”圖片效果,點擊查看大圖)
“大字”創始人顧大宇告訴騰訊科技,其實本來準備叫“大聲”,但想想好像又繞了個彎子,不直白,就用回了“大字”。
不過,繞了一道彎的“大聲”,卻揭示了“大字”真正想迎合的需求:字那么大,無非是想讓聲音大點;朋友圈消息那么多那么雜,我想求看求關注。
人性所至,如此而已。
簡單的產品邏輯,簡單的需求,“大字”渾身上下充斥著簡單。而這款產品上線的故事,同樣契合了這種氣質。顧大宇說,兩個多月前,他有了“大字”產品的想法,前幾天興起,花了10分鐘設計了下產品形態。然后,一個技術+一個運營+半個設計,項目花了一天,上了。
“大字”團隊甚至沒去做數據監測。被問及相關數據,顧大宇表示,后臺關注人數上線沒多久就幾萬了,但生成了多少圖,真沒統計,“現在也沒辦法去算總數,圖生成后就從服務器里刪除,當時想著減輕服務器負載”。
即便這樣,伴隨“大字”上線的,依舊是無休止的服務器宕機。不少用戶表示,“大字”時斷時續,尤其是今天晚間下班時段,有較長時間無法使用。
而頻繁宕機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顧大宇。他說,沒想到這么多人用,開始服務器用的就小。他表示很無辜,畢竟這款產品一開始就是一個玩票。
根據微信顯示的認證信息,“大字”的運營主體是杭州秒贊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顧大宇今年的一個創業項目,在此之前,顧大宇最為人所知的是做了bong手環。不過“大字”并不是秒贊的第一款產品,在此之前,秒贊已經推出了一款叫“秒播”的社交應用。顧大宇告訴騰訊科技,秒播團隊比較新,成員來自互聯網的各個細分領域,所以希望做些項目練練兵。“大字”即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顧大宇的秒播也是一款頗具特色的產品,其邏輯也很簡單:打開秒播,界面十分簡單,選擇開始后,系統自動配對一個人跟你視頻通話。一位熟悉社交的業界人士告訴騰訊科技,秒播應該是同類產品里做減法做的最有特色的一個。
可以看出,不論是秒播,還是大字,顧大宇的這一系列產品都是回歸原始、回歸簡單的嘗試。也許,這是“大字”目前能傳達的最有價值的信息。
不過“大字”也并非完全沒有技術含量。顧大宇表示,在“大字”生成的圖片上,只要長按識別二維碼就能跳轉到公眾號,而二維碼卻十分之小,不會影響使用體驗。這一技術來自于顧大宇團隊此前的一個“儲備”。
根據“大字”團隊的粗略估測,在“大字”上線后的幾個小時,至少已經上線了20多個同類產品。不過,這些山寨與正版大字,最大的區別在于二維碼:“二維碼大的肯定是山寨”,顧大宇稱。
他說,在做這款產品最讓他沒想到的是,做完后發現二維碼居然成了最大的門檻。
至于很多人關心的生命周期問題,顧大宇并不想考慮:大字的生命力有一兩天夠了,做個小工具未嘗不好,為何要續命呢?
工具回歸工具,“大字”現在只想做個有趣的工具。但在商業價值上,“大字”真的沒辦法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來源:騰訊科技 作者:李儒超】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