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偏頭疼:中關村居然是太監的墳地?觀點
公公偏頭疼
你可知道中關村幾十年前竟是一片太監的墳墓?太監是沒有后代的,古代欺負人的說法怎樣講?“踢寡婦門,挖絕戶墳”,太監就是“絕戶”,想到死后的不安,血食無繼,即便是地位尊榮的大太監,恐怕也難免憂心。
中關村曾一度被譽為“中國硅谷”,這里聚集了眾多互聯網企業,聯想、方正、同方、百度、新浪、搜狐等都在此辦公。中關村附近還聚集了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對于中國互聯網來說,中關村可謂是一個發源之地。
別看現在中關村全是科技、科研、學府,感覺每天都是車水馬龍。許多年前這里還是一大片的墳場,而且大都是明清兩朝埋葬太監的墳墓。不但荒涼,而且還陰森恐怖。
紫禁城里的太監們走出皇宮之后,都會選擇在此遠離市區的僻靜之地,蓋個太監養老院什么的,然后埋在這里。因為明清時期稱太監為“中官”,所以這里就被叫做“中官墳”了。
那時候出宮的太監,大多數可不是像魏忠賢,李蓮英那樣的榮華富貴,他們在宮里伺候主子一輩子,自己不僅六根不全,多數也都窮困潦倒,無兒無女,并且他們還得忍受社會對他們的歧視和排斥。所以,多數太監死了以后,就只能找個亂葬崗子埋了。久而久之,出宮的太監們覺得這樣的晚年太過凄慘,于是大家就在現在的中關村這塊兒地方,聚集,一起居住,活著的給死去的建墳送終。
慢慢的,這里的老太監越來越多,在宮里得勢的太監們也出錢在這兒建了寺廟,房屋,保福寺就是那時候供太監們拜佛的寺院。說句題外話,在我看來,這里就是太監們的養老院,年輕的老太監出了宮,負責照看住在這里的年老的老太監,給他們送終。等自己老了,又會有新的老太監來照顧他們,如此循環往復。
建國以后,中國科學院的諸多下轄院所,以及不少知名高校,都選擇建在海淀這一帶。那時諸單位周圍,仍然還有不少的太監墳地。他們覺得“中官”二字不好,才改名為“中關村”了。據說這還是時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和國學大師陳垣先生的提議。
當然還有另一種傳聞,《中華地理志》雜志社編輯部在1953年搬到中關村來,在印制新址第一批信封和信箋時,行政干事的袁保誠同志誤把“中官屯”聽作了“中關村”,便照此而行。時值“三反五反”時期,為了脫掉官僚主義的帽子,就只好把“中官”強行改為“中關”。
直到后來,單位、樓房越來越多,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初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這里迅速發展、繁榮起來,公司單位風起云涌、高樓大廈次第屹立。
太監們孤苦一生,死了之后也萬萬想不到自己的墳上全是高樓林立的互聯網企業吧?
第一批“IT狗”也就是從這里出來的,回想當年雷軍從湖北千里迢迢來到北京,在中關村進入了金山,在周鴻祎眼里雷軍簡直就是他的偶像,因為他在中關村的資格最老輩分大。劉強東后來也在中關村賣光碟搞京東起家。多少人曾在這里崛起,也在這里倒下。
現在的中關村,人們戴著口罩看著高樓大廈,心情復雜。這個地方經歷了太多的變遷,打工的人看到的是無盡的擁擠和輪回,讓創業者更加癡狂于互聯網。創業大街的咖啡從來沒有涼過,每時每刻中關村都會涌現出一波又一波公司,見證著北京乃至中國的起起落落。
當然中關村還有一個頭銜,它曾是電子賣場,“中國硅谷”的名號似乎讓人們誤認為這里有啟迪世界的新科技,但是在這個地方人們干得更多的是倒賣電子產品的生意。
很多賣場的負責人都是聽說滴滴出行就是從中關村E世界走出來的百億美金公司,受到了啟發,然后一窩蜂地復制O2O模式進行“產業升級”。其實很多所謂的孵化器背后是為了去拿政府補貼,再忽悠創業者入駐,交點工位租金,陷入一個無盡的深淵。
優酷之前在中鋼大廈發展多年不見起色,老板是個香港人迷信風水,于是找人算了一番,發現中鋼大廈的建筑形式非常不利發展,于是把核心部門搬到了500強聚集的風水寶地環球貿易中心,中鋼只留下苦逼的產品技術部門留守。但是搬遷并沒有改變優酷的命運,中關村的風水依舊影響優酷,不久之后優酷土豆就以45億美元的價格委身給阿里了。
陷入魔咒的中關村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逃離”這里,2008年京東率先搬走;2009年百度搬往西二旗;2009年美團遷置望京;2014年優酷搬到環球貿易中心;2014年滴滴去了上地;2016年新浪準備搬到西北旺;2017年騰訊也計劃去西北旺的新基地。
下一個又會是誰?
作者:互聯網圈內事 小內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