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70家電商平臺在2016年上半年拿到了錢,說好的“資本寒冬”呢?創投
日前,一篇《包凡快點交稿吧,大家等著過冬呢》的文章又引起一陣“資本寒冬”恐慌,而這次“寒冬論”的罪魁禍首貌似就是被推下神壇的電商平臺們:除了早受熱議的神奇百貨,愛鮮蜂、考拉FM、車易拍、微店、豌豆莢、春雨醫生、蜜淘網、澎湃養車、美味七七、金聯所等電商類公司也紛紛被吊起來接受盤點。電商類真的被資本淘汰了?
帶著疑問,小編對比了6家活躍投資機構(IDG資本、北極光創投、創新工場、經緯中國、真格基金、梅花天使創投)2016年上半年投資各領域項目情況的公開資料。發現相比這半年資本鼓吹的“文化娛樂”與“企業服務”,他們投資電商平臺的數量竟然是位列第一的(文化娛樂:20家;企業服務:23家;電子商務:34家)。難道,嘴上說著“不要”的資本們,身體還是很“想要”的?
之后,小編盡量詳實地搜集了“上半年(2016年)電商平臺的融資情況(公開數據)”,結果也是出乎意料。
從圖表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早期的天使和種子投資數量非常可觀,而進入下一輪的比例也非常多。雖然不能跟2015年上半年的數量比,但是相比2016年上半年其他領域的融資情況,已經非常可觀了。那么,為什么在“資本寒冬”、“電商騙局論”,以及“O2O到處是坑”的情況下,資本還是會“賭”電商?
1、垂直電商:最受資本青睞
我們可以看到2016上半年,雖然幾乎沒有一家傳統領域意義的電商獲得融資,社區電商也仍然慘淡。但在垂直電商領域獲得天使投資的就有21家初創公司;走到A輪(包括PreA、A+)的有39家創業公司;B輪(B+輪)也不算少,15家;C輪以上的則有12家。就2016年上半年電商平臺的融資情況看,經過淘寶、京東的輪番清洗,“垂直電商”和“非標電商”最受資本青睞。
從市場角度講,這與其“零售市場的差異化優勢”息息相關,早有AC尼爾森調查研究發現,消費者對某一零售商的忠誠度非常低。在消費升級下這種趨勢越演愈烈,而垂直電商剛好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面,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依賴電商,現在它已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最主要的業態。
2、生鮮電商:B2C模式幾乎霸屏
雖然關于生鮮電商的壞消息一波一波地傳出,但是憑借其極低的滲透率(僅1-2%)帶來的市場近乎成倍的增長,還是非常讓資本動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19家生鮮電商拿到資本投資。其中,B2C模式幾乎霸屏,有10家之多,其余除了3家B2B模式/F2C模式、3家O2O模式外,還可以發現“生鮮SaaS”的身影擠進A輪,這似乎是生鮮電商的新希望。當然,除了“SaaS”,生鮮還有另一個勢頭,就是“線下”,這個模式瞄的是美國的一個公司——“Costco”。
3、醫藥電商:處方藥是下一個增長點
一個月前更有“360健康成立四個月融資1個億,刷新了中國醫藥電商融資紀錄。但實際上,醫藥電商作為傳統醫藥流通行業與電商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早在2014年就通過醫藥流通行業進行了“互聯網+”的積極嘗試。據了解,截至2015年12月,共有500多家企業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
且在日前由易觀發布的《中國醫藥電商市場專題報告2016》中也指出,在政策、經濟、社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預測2016年~2018年中國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該報告還顯示,各醫藥平臺也紛紛拓展醫療服務,往“醫藥”方向發展;此外,“處方藥電子處方醫保在線支付”將為下一個增長點。需要提醒的是,相比OTC藥品和醫療器械,處方藥可是剛需高利,它也幾乎不受物流影響。
4、農業電商:垂直B2B是最大風口
2015年可謂是不折不扣的“互聯網+農業”爆發元年,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政策利好的推波助瀾下,經過一年發展,垂直B2B已成今年農業電商創業最大風口。但商業模式、物流配送、專利種植等等問題依然不可小覷。而且在中國發展農業的根本不是商業問題,是政治問題。當然,福禍相依,互聯網+農業也確實是因其“基礎差才空間大”被風投看好。
5、跨境電商:或迎來緩沖期
跨境電商的難點,除了商業模式、倉儲物流等自身問題外,跨境電商同樣有一個更重要的左右它的硬性條件——“政策”。
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中產階級崛起、消費觀念改變、出境人數攀升等因素,中國消費者的跨境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在2014年7月海關總署發布“56號文”“57號文”肯定了跨境電商的合法性后,就迎來“元年的”跨境電商在后面的一年的時間里集中爆發,就像滾雪球一樣迅速壯大,M2C、B2C、C2C模式迅速崛起,一大波兒跨境電商撲面而來。致使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高達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
而另一方面,自2016年4月8日啟動實施的稅改新政、“三單對接”加強稅收和質量監管,讓火熱的跨境電商一下子冷靜了不少,好在政策放緩一年,讓這半年的數據還不算難看。在上面的數據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2016年上半年跨境電子商務共有49家創業公司進行了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0億人民幣,其中也不乏上半年完成兩次融資的創業公司,如豌豆公主。
但是另說,政策是公平的,就算是“免稅”占便宜的也是消費者,而不是電商平臺。所以與其干等政策,不如想辦法如何壓縮成本。
6、直播電商:電商的下一個機會?還是功能?
隨著直播的火熱,除了強行取得了直播入場券、大玩兒“直播”這個功能銷售產品的傳統電商平臺外,垂直于“直播”模式的電商平臺也漸漸冒出了頭兒。更有言論指出“直播或成后跨境電商時代的最大推手”、“直播+電商是繞過BAT的另一個機會”等等。不可否認的是,網紅依附各大直播平臺做電商、廣告的數據確實可觀。也許,直播電商真的是電商的下一個機會?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垂直電商最受資本青睞,而且跨境電商(海淘)、生鮮電商、醫療健康電商的地位越來越重。更值得注意的是,陸續出現了直播電商平臺。所以這是不是更像是電商的一次“更新”?只是,不論是“寒冬”還是“更新”,“優勝劣汰”都不會停止。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琥珀,微信:weimic,聯系請戳:chenhongwei@startup-partner.com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