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競價十大預言④:iOS App積分墻平臺將在2017年末滑鐵盧專欄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主線完全依托于iPhone的發展,2010 年的 iPhone 3GS 可謂頂尖科技產品,當時拿著iPhone打電話可比拎著愛馬仕更受人關注,而如今 iPhone 6s 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硬件設備飛速發展的這5年里,iOS App的發展也同樣高歌猛進,一路狂奔。
積分墻的緣起
2008年7月11日是App Store推出的日子,但直到2011年 iPhone 4S系列成為爆款,iOS APP的發展才走上高速公路。2011年至2013年夏,主要的App 推廣方式是刷榜,是靠技術模擬手機下載的方式來推動iOS APP在App Store內的下載量,從而獲得免費總榜排名的提升。而在2013年,蘋果官方針對刷榜開始調整App Store的排名算法,造成模擬刷榜瞬間死亡。模擬技術不行了,水軍真機刷榜就興起了,水軍積分墻APP就在這個時間點開始崛起。
圖:最早的積分墻應用之一
米賺是APPYING所知的第一個積分墻,在2011年9月推出,模式是收CP推廣費后用獎勵下載的方式吸引用戶下載,完成推廣任務。舉例來說,CP給每個下載付出¥4元,而米賺給每次下載用戶獎勵¥2元,賺取中間的¥2元。2013年初另一款亮點產品“賺話費”推出后,迅速成為抄襲對象,幾百個抄襲者蜂擁效仿,造成當時搜索“賺話費”都無法分辨哪個是真的。2013年最終的勝利者是一款叫“賺錢高手”的APP,這就是錢咖的前身。
2014年開始,因為蘋果對積分墻政策的明確打擊態度,在App Store內的水軍積分墻應用被普遍下架,于是這些APP被迫轉向微信平臺,利用蘋果企業級開發賬號的政策漏洞,這些APP開始脫離App Store,專用H5技術做積分墻,在微信平臺進行推廣,應用試客成為了第一波參與者。
積分墻賺的不只是差價,更多的是沉淀資金
應用試客作為目前最牛逼的iOS積分墻平臺之一,2016年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資產負載表顯示其流動負債 9731萬。這些錢就是用戶在應用試客內未提現的累計金額。
圖:應用試客用戶未提現金額超過9000萬
黑箱數據+先付全款=CP無奈
積分墻行業有2個規則:
一切結算數據以積分墻平臺數據為準;先付全款再推廣。
在所有服務行業這簡直就是霸王條款,有些不講道理。打個比喻:你住在山上,方圓百里只有1個菜場。你去買菜,想買5斤肉,肉攤老板只說:”有肉,先把5斤肉的錢付了。“你乖乖把錢付了,老板隨便拿了一塊給你,老板說這塊肉是多少斤就多少斤,那怕只有4斤你也要按5斤結算。你如果質疑老板的缺斤少兩,那下次就別想吃到肉了,因為老板不賣給你,而肉又根本不愁賣不掉。這么好的生意自然有人來搶,肉攤老板之間產生競爭,于是注水肉產生了,表面看來分量十足,但肉的口感卻天差地別。
蘋果算法不斷調整,積分墻效果逐步弱化,沖榜無效轉型刷ASO
2013年積分墻作為刷榜的替代品,幾萬個下載就可以快速沖到iPhone免費總榜TOP10,但2014年,蘋果官方對App Store總榜排名的算法又開始進行調整,積分墻推廣效果開始弱化,CP為了保住應用排名投入的推廣費越來越多。
2015年ASO興起,積分墻順勢轉型,刷搜索關鍵詞排名成了新的推動力,CP也無奈的從追求榜單排名轉變成追求關鍵詞排名。
當前的ASO服務商都成為了積分墻的代理商,提供的服務看似是高大上的ASO方案,其核心還是購買CPA下載量。
蘋果搜索競價推出后,CP的預算將逐步從積分墻移走
現在的 iOS推廣生態中,積分墻成了繞不過的墻,iOS的推廣渠道太少太少,造成積分墻如此強勢,黑箱操作滋生虛假數據,CP們卻無可奈何。隨著CP對積分墻的抱怨逐步累加,一些大CP在2014年末開始把預算從積分墻移走轉向信息流廣告,包括ZAKER、今日頭條和微博等?,F在你打開積分墻,已經看不到例如攜程等大品牌應用在積分墻的投放,主要以一些中型或拿到融資在沖量階段的APP為主,市場最大的需求期已經過去。
蘋果競價廣告,作為蘋果官方的唯一付費推廣資源,一定會受到廣大CP的追捧。在最近的1個月內,APPYING拜訪了多家知名CP的移動推廣負責人,他們均表示在競價廣告推出的第一時間就會嘗試,而最初的預算則會從現有預算中分配,也就是說原本給積分墻的一部分預算,會被轉移到蘋果競價投放上。
本文標題說積分墻滑鐵盧,并不是說會馬上死掉,只是想表達 iOS 積分墻行業將在蘋果競價推出后的半年期進入拐點,而這半年是蘋果競價萌芽發育的時期,蘋果競價必定會壟斷iOS推廣預算!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