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菜鳥物流反被戳脊梁骨 劉強東這回咋想的?專欄
要說中國互聯網大公司里最失意的,京東肯定能擠進前三。幾年前,當大家紛紛討論,“誰最有望成為BAT之后的第四極”,京東絕對是最受推舉的公司。然而,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后,京東難以擺脫連年虧損的窘境,甚至越虧越多,導致其市值距離最高點縮水了近50%,目前將將超過300億美元。
別說追趕BAT,以估值層面來看,京東已經被螞蟻金服(600億美元)、小米(450億美元)等公司超越,后來者滴滴(276億美元)也有望實現對京東的反超。按理說當前的京東,的確是處在了一個困局,掌舵人劉強東應該帶頭反思下公司的整體戰略和業務方向。不過,劉強東卻劍走偏鋒,反而逐漸高調了起來。
于7月17日晚間播出的央視《對話》節目中,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從為何要做自營、自建倉儲,一直談到了對阿里、菜鳥物流甚至馬云個人的看法。不知道是為節目效果還是另有用意,劉強東盡顯攻擊姿態,發起了對對手們的連環炮轟。
連環炮轟友商 東哥變身“自信帝”
談馬云和張近東:“他們年齡比我大太多了,就是有代溝了。”
談超越阿里:“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終究有一天我們會超過阿里。”
評價菜鳥網絡:“菜鳥網絡本質上還是要在幾個快遞公司之上,搭建一個數據系統,說的好聽點就是提升這幾個快遞公司的效率,說的難聽一點,最后,你等著瞧,幾家快遞公司大部分的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給吸走。”
談快遞行業:“所以(快遞公司)命根子已經被抓到手里了,只有一家順豐是拒絕這么做的,所以我相信將來只有一個順豐能夠在獨立的快遞公司當中,長時間的存活下去,而且能夠有很好的利潤。”
再來看看,東哥怎么評價京東和物流虧損的:
談京東未來規模:“將來我們在各方面都會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包括凈利潤,終有一天,我們的凈利潤會超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
談京東不停虧損:“我們去年按照USGAAP(美國會計準則)來講,是賬面虧損94億……我們其實真是燒錢很少,都變成公司有價值的資產……燒錢一定要燒出核心競爭力,任何一家公司你如果能燒出核心競爭力你就可以成功。”
談京東構建的壁壘:“全球最好的用戶體驗。”
實話實說,在比較認真的看了這次《對話》之后,我還是有點詫異的。畢竟在這個有較高知名度的財經節目里,東哥對于對手似乎總帶著“激情”和批判情緒,尤其是對于菜鳥網絡的評價,直接用了“幾家快遞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吸走的”這樣讓人震撼的字眼;而對于自己公司自建物流導致的巨額虧損,東哥卻能“恰如其分”找到道理自圓其說,甚至自信滿滿的說出,“終有一天,我們的凈利潤會超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的豪言壯志。
而看到該期節目的主題是《“異類”劉強東》時,我又似乎有所領悟。不得不說,對于中國互聯網,劉強東和京東都曾是“攪局者”。但東哥此番在央視節目里炮轟友商所列舉的論據,真的能站住腳跟嗎?
菜鳥回應:不懂平臺共享,您慢慢虧
針對劉強東的各種言論,菜鳥網絡新聞發言人于當日作出回應稱,能有這樣的想法,只能說明劉強東真的不懂什么叫平臺共享。
“一家沒有平臺共享思維的企業,眼界只能停留榨取合作伙伴利潤養活自己上,不可能理解賦能伙伴、提升行業、繁榮生態的意義。”這位發言人說。
有了菜鳥方面的回應,筆者意識到這次事件已經不僅僅是一次口水仗,而是演變成了一場關于物流模式PK以及快遞行業、互聯網公司如何合作共贏的大辯論。而真理,往往是越辯越明的。按照東哥的說法,菜鳥網絡著實是一個壓迫者,壓榨傳統快遞行業的利潤。那么,真相呢?
該發言人表示,在阿里巴巴和菜鳥網絡的生態平臺上,快遞公司每年營收都呈現了超過30%以上的增速,創造就業超過200萬人,今年以來多家快遞公司均已申請上市,市值都超過了數百億元。反觀京東,不僅連年虧損,還成為并購絞肉機,對合作伙伴的“吸血和壓榨”恰恰是京東的慣常手法。比如之前的易迅和拍拍,被收購后就迅速枯萎、死去。
“明明物流是可以賺錢的行業,卻被塑造成’虧損才是常態’,以此搪塞投資人。”菜鳥發言人說,“資本市場是很公平的,這樣的企業一年市值蒸發掉一半也就不奇怪了。”
顯然對于來自東哥的、突如其來的冷箭,菜鳥方面擺出了充足的證據來印證:1. 菜鳥讓快遞公司變的更好;2. 物流是可以賺錢的,京東想用“物流虧損是常態”搪塞投資者;3. 易迅和拍拍在和京東合作后,結果卻很慘。
同時,針對劉強東認為的“只有順豐與菜鳥沒有開展深入合作”的說法,也被菜鳥新聞發言人“打臉”,他透露,實際上,順豐和菜鳥正在各方面展開積極合作,豐巢自提柜信息就已經全面接入菜鳥系統。
事情進展到這兒,主動出拳的東哥著實遭到了菜鳥的有力回擊。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言論自由的東哥充分表達了個人的諸多看法,但菜鳥卻拿出了更站得住腳的客觀事實。
京東真的不需要社會化物流?
劉強東稱,市場所有的快遞公司,設計初衷都是希望物品不斷搬運,搬運次數越多,越有利潤空間。但京東物流設計理念是減少商品搬運次數。
對此,筆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對于快遞公司希望通過不斷搬運提升利潤的說法是很詭異的,其次京東之所以能減少貨物搬運次數,完全是由自身品類決定,京東是賣家電3C的,一方面大家電是標品,就那么幾個SKU且消費穩定,可以庫存前置;其次,家電貨品搬運超過三次就容易造成損壞率大增。實際上,菜鳥大電倉都是這么做的,只是京東做得早一些。試想一下,京東像淘寶那樣做服裝品類,也不敢去做前置庫存來降低所謂到搬運次數吧。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堅持自建物流一方面是要適應自己的自營模式,另一方面原因是,東哥一直看不上社會化物流的方式。
劉強東曾表示,中國的社會化物流成本奇高無比,而京東自建物流模式領先對手5年。然而,隨著京東自營業務逐漸接近天花板,其拓展第三方平臺規模依然要仰仗第三方物流配送。據估算,目前京東配送在第三方賣家訂單中占比不超過10%,其余90%的訂單都依賴于第三方物流配送。一個鮮明的例子是,今年京東618店慶大促,社會化物流就承擔了比較重要的角色,甚至京東618第一單也是由圓通速遞幫忙完成的。圓通是地道的菜鳥系,曾接受過阿里的戰略投資。
實際上一些快遞公司也對京東有所抱怨,認為京東把賺錢的業務都留給了自己,只給“四通一達”邊遠地區的配送,還有退回件的配送,快遞員經常要等幾個小時才能退回京東倉庫。這也是幾家快遞公司不愿意和京東合作的原因。早在2012年,申通就因擔心京東盤剝快遞公司、養活自己物流團隊,以及其他矛盾選擇對京東予以封殺。
在筆者看來,劉強東之所以對菜鳥有極大的成見,核心原因還是在于雙方處于刺刀見紅的大戰階段,而單打獨頭的京東相比堅持社會化物流模式的菜鳥,已經有了不小的落后。京東2016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訂單總量為3.4億個,平攤到一天大約有370萬-400個包裹。而菜鳥一天能完成4000-5000萬個包裹,是jd的十幾倍;其中,僅圓通一家,一天就超過1000萬包裹了,作為物流企業來說,京東的盤子還是太小。
寫在最后
如菜鳥網絡發言人所提到的,京東作為一家企業年虧損94億元,剛剛榮獲中國500強虧損公司第一名,實在不該拿快遞公司與菜鳥的合作當幌子。畢竟,他們到底是合作共贏還是受制于菜鳥,快遞公司遠比旁觀者京東有更多的發言權。
如果真要為東哥這次失態“炮轟”找一個解釋的理由,我想還是東哥在變相給處于困境中的京東加油打氣罷了。京東能否早日擺脫困局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