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偷”字攪亂票房江湖 電影票房亟待法律保護水煮娛
【金融首席觀察】
7月3日傍晚,博納影業發行總經理劉歌發布了一封言辭激憤的公開信,稱公司制作和發行的電影《所以……和黑粉結婚了》(下簡稱《黑粉》)被“偷票房”,博納影業對查實偷票房的影院將斷其片源。一時間,“偷票房”再一次成為輿論焦點。然而,關于電影票房話題,在各種口誅筆伐的背后,又怎一個“偷”字能了得呢?
一個“偷”字攪亂票房江湖
眼下,高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像一塊誘人的蛋糕,票房的節節攀升令人艷羨:2015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達440.69億元,比上年增長48.7%,占全球總票房的17.8%,居世界第二。其中,國產電影票房達271.36億元,占票房總額的61.58%。2016年一季度,中國內地電影票房144.93億元,同比去年增長50%。
這一系列統計數字,足以表明當前中國電影市場的蒸蒸日上。然而,在華麗的數據背后,票房的“偷與被偷”等丑聞也被不斷曝出。
票房的江湖孰是孰非各有爭辯。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偷票房”事件近年來頻現報端,愈演愈烈。這其中,有主動偷,有被動被偷,有偷梁換柱,各種花樣層出不窮。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用“偷票房”伸張正義,也有人借“偷”趁機炒作。無論如何,在票房的一片繁榮前景中,“偷與被偷”的現象存在本身就是業內的奇恥大辱,“偷票房”已經被大家揭的體無完膚,但有一個角落發出的聲音卻被大眾一再忽視。如今,看一下票房江湖的另一面,撥開偷票房的烏云,有一些真相其實也值得大眾關注。
2015年7月,有人在新浪微博爆料某電影借國產動漫影片偷票房,并配圖附上電影票根言之鑿鑿。當大眾視線被無恥的偷票房概念先入為主之后,大家除了對偷票房行為的憤怒憤慨之后,卻沒有人關心后續事件的發展。其實,在經過嚴密的調查之后發現,該事件系水軍推波助瀾的炒作行為,事件中所涉及的影院公司也發出了嚴正聲明,并發布調查結果以正視聽。然而,這樣的聲音卻埋沒在深深的偷票房事件中無法自拔。
事件拉回到今天,當博納的公開信在業內沸沸揚揚之時,作為事件中心之一的大地影院也在第一時間給出了調查結果。據其官方調查結果顯示,出現票根價格為1元的影院為南寧東凱國際影城,影片名稱為“所以……和黑粉結婚了(數字)”,所謂“1元”票價實為打印錯誤。根據票面上的場次座位號,進行該票定位,在VISTA票務系統里定位結果,該票的出票金額為25元,在國家廣電專資辦平臺定位結果,該票出票金額也是25元。所謂“偷票房”的說法實為子虛烏有。
其實,博納老總劉歌也在接受媒體時也表示,“偷票房的現象目前主要在偏遠的小城市。一線城市的市場規范得多,幾乎不存在偷票房的現象,大影院更追求行業排名和品牌的建設,品牌、連鎖、直營影城在這方面非常規范,而且影院經理們對這種現象也深惡痛絕。”
一些影院負責人也表達了自己的無奈,無辜躺槍后,雖然有證據自證清白,但是當他們緊急追查之后澄清不實傳聞時,大眾已散場,舞臺上只有影院自家的獨角戲默默上演,不僅無人喝彩,更是連一個捧場的觀眾也沒有。換句話說,在輿論監督的當下,大家不應該放過一個偷票房的壞人,同時也不能冤枉一個沒有偷票房的好人。然而,除了熱鬧的關注了每一次偷票房的新聞事件之后,對于一些冤假錯案的事實真相卻沒有太多人關心。對于這些電影界的竇娥來說,這是怎樣的一種凄凄慘慘戚戚誰人知?
一張小票承載友誼之船
不僅如此,在一個被偷字攪亂的票房江湖,究竟還有哪些被大家忽略的背后的故事呢?有資深電影人士透露,造勢、競爭,借機炒作等只是票房注水的表面“效益”,“如今出現的一些極嚴重的票房造假事件,電影背后的資本介入是重要的推手”。
某影院負責人指出,如果要從院線層面解決票房造假問題,治本還要從資本和管理兩個層面入手。治本層面,就是促進影院院線的兼并重線,減少小型供片聯結院線,培植大型資產聯結院線。創新管理模式,推動專業影院管理輸出平臺的發展,指導那些資產無法聯結的影院通過強控制的管理聯結起來,取代弱控制的供片聯結。這樣,大型的影院及院線加強品牌管理和自律,就能從影院,院線方保證票房的真實可靠。
而另一方面,電影行業的票房也是影院及院線與投資方和片方聯結的一個重要載體,雙方在一個層面上其實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加強對彼此的監督和對自律才是保證友誼之船長久航行的根本所在。
一雙有形之手捍衛藍天
一方面,部分投資方、片方和影院為了利益鋌而走險,另一方面監管存在一些漏洞,技術規范跟不上。從近年的政策軌跡來看,監管已經行動,票房監察系統將越來越嚴格。
據報道,對于影院市場上的偷漏瞞報票房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2014年1月24日,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電影市場管理規范電影票務系統使用的通知》,提出了嚴格完善影院票務軟件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切實加強票務軟件產品市場應用管理,嚴格規范影院經營行為,大力加強行業監督,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等多項要求。彼時電影局局長張宏森稱:“我們這次就是要加大打擊力度,讓偷漏瞞報電影票房,以及其他違法違規的行為從市場消失。”
在期待法律出臺相應規范時,相關部門也在針對票房造假的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管。一雙有形之手正在想辦法捍衛電影界的一片藍天。據了解,其實早在五年前,針對“偷票房”這一現象,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資辦”(簡稱“專資辦”)就已開始著手研究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監管是其研究的方向。據悉,專資辦下一步將籌劃搭建一個票務中間監管平臺,接入所有網絡代售商,獲取每個影院、每個影廳,乃至每個座位的實時銷售情況,甚至在監管之外囊括中間結算系統,促進電影行業的資金高效結轉。
不僅如此,2016年初,廣電總局電影局召開在全國電影市場管理工作會議稱,電影市場中隱藏的一些長期痼疾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新涌現出來的一些不規范現象又在對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形成干擾,有些行為的危害性正在形成擴大趨勢。針對電影市場秩序亂象,要求從1月20日起全國展開電影市場集中治理活動。
借用一家影院負責人的話來做一個結尾:面對行業陋習,我們期待與企業共同探討產業發展中陽光透明的體系建設,攜手抵制影響產業發展的一切不良行為。也希望有形的大手更強有力的呵護正義的使者,打擊行業的不正之風。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