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對話曾學忠:中國通訊業如何走出世界級公司?專欄
過去5至10年間,中國一直在強調市場經濟由制造向智造轉型。這是橫亙在經濟轉型和社會升級當中的一塊硬骨頭。在整個國家以成本和規模取得經濟的飛速發展后,“世界工廠”的名頭聽起來卻越來越刺耳。
如何從勞動密集型、大規模生產的中國制造轉向更高精尖的智造,是當下整個國家以及所有企業的頭等問題。這也是近期在世界移動大會上吳曉波與曾學忠探討的話題。
世界級品牌誕生在紅海中
在2016世界移動上海站“中國造 興未來”的訪談現場,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與中興通訊副總裁、終端CEO兼首席體驗官曾學忠坐而論道,討論中國制造如何升華為中國智造,如何將企業打造成世界級品牌。
吳曉波認為,競爭越是激烈的行業越是有機會走出世界級品牌。例如中國的通訊產業已是紅海,在這個大的浪潮下,下一個十年是中國誕生世界級品牌的黃金十年。
過去十年,中國已經有多家企業走出去,并成功打開海外市場。比如家電行業的海爾、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華為等。它們都是在各自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依靠創新和產品服務成功走向世界。
但在通訊行業,目前中國還未出現一個真正的世界級品牌。長久以來,中國通訊市場被國際品牌占據,近五年國產品牌崛起促使市場洗牌,而核心因素筆者認為緣于國產品牌更加精于打磨產品,抓住了社會消費升級和供給側改革的機遇。
筆者注意到,曾學忠在訪談中也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的核心在于,企業應該更加關注做出高品質的產品,做出用戶喜愛的產品。但他同時強調,中國智造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創新還有專利。
據筆者所知,中興通訊每年把超過10%的收入部分投入研發。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中興通訊位居2015年全球企業專利申請第三位。這是中興通訊連續第六年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三甲(2010年、2013年居第二,2011、2012年蟬聯第一,2014年第三)。
創新引領制造到智造
吳曉波和曾學忠都認同的一個觀點是,創新引領制造到智造。吳曉波認為手機還沒有進入革命性的迭代,從iPhone出現以后,基本在線性化過程中。
實際上,現在手機革命時代的確還沒有到來,市場競爭停留在某一個應用點部分,其關鍵就在于是否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筆者注意到,在討論這個問題是曾學忠拿剛發布的中興天機7舉例。中興天機系列一直是以商務人群為目標受眾,所以對中英翻譯功能特別需要。
曾學忠透露,剛做翻譯功能時,只有中文譯英文,很多消費者說不夠,中國人更多去的地方是日本、韓國、泰國。所以我們僅僅花了兩周迭代,就把韓語、泰語翻譯功能也加進去了。
還有在揚聲器的細節設計上,天機7采用了高級音箱使用的手工精心打磨胡桃木材質,并配備了AK380專業HiFi播放器使用的AK4490芯片。
但若想成為世界級品牌,專利保護也必不可少。我們知道,為避免發生專利糾紛中國手機廠商出海都會把初期市場放在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而不去觸碰擁有專利池的歐美發達國家,這就是專利匱乏帶來的短板。
雖然中興通訊已經成功打入歐美市場,超過70%的營收由海外市場貢獻,但據曾學忠透露,2012年中興通訊剛開始全球化戰略時,每周都會收到專利訴訟,一年專利訴訟超過50起。
試想一下,沒有很強有力的專利保障,手機廠商根本無法支撐下去。所以,曾學忠認為,中興通訊摸索出來的海外市場專利經驗可作為給其他中國企業的啟示。同時他也強調,如果要成為全球化企業,產品、專利之外,品牌也十分重要。
據了解,在品牌方面中興通訊也走的比較靠前。中興通訊贊助了美國5支NBA球隊、在歐洲贊助足球隊,今年國內請朗朗作為天機7代言人。
這一系列動作的結果是,在品牌上可以給消費者更加真切的感受,把品牌溢價做出來。如此一來再有技術支撐、專利保護,再加上做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就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信賴。
所以,當中國廠商現在確定了以創新為驅動力升級智造的策略后,中興通訊的出海經歷告訴我們,在技術創新背后,要有專利支撐,并且要懂得如何融入當地市場,將品牌做出更多溢價空間。
這不僅適用于通訊產業,也適用于當下面臨轉型和改革的所有中國企業。
科技說說,說說科技。由資深媒體人、前和訊網、21世紀網科技頻道主編劉勇創辦。專欄平臺閱讀量超過5000萬。文章轉載及商務合作,請添加作者微信:liuyong-hexun。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