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嚴重、快餐式發展,影視IP或許是時候降降溫了觀點
影視圈的水很深,深到無論哪種力量介入影視產業,似乎都不會一帆風順。
現在IP熱潮大肆興起,資本對IP趨之若鶩,“得IP者得天下”的理念似乎深入人心。然而事實情況并不是這樣。
《魔獸》作為一個典型超級IP出身的電影,在全球粉絲超過1億。然而其在北美票房慘淡,在中國票房也不及《捉妖記》和《美人魚》,作為一部制作費用1.6億美元,擁有數以億級粉絲的超級IP電影,并不被觀眾買單,這是為什么呢?
同一個IP,落在不同人手里,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去年IP熱潮大肆興起之時,業界就隱約感覺到影視產業存在虛火跡象,彼時IP質量參差不齊,出現各種IP形態,同桌的你、俄羅斯方塊甚至新華字典都被當作IP,好多人都癡心妄想把IP拉上快餐式的軌道。
但問題在于,不少團隊無法全面深入理解IP本質,更重要的是,盲目的制作,“豆腐渣”工程的堆砌,這樣的制作根本沒有打造明星IP孵化超級IP的能力和經驗。
筆者認為,IP這個目前被炒的火熱的關鍵詞面臨著以下的隱藏危機:
一、IP炒作,泡沫隱患
影視圈的現狀是大部分IP不成氣候,優質IP授權亂象叢生,為其打通全娛樂產業鏈蒙上陰影。在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瘋搶的刺激下,IP已經被打上了快餐的標簽,網絡文學作為IP核心來源地之一,作品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2012年,一部網絡小說的改編權只需10萬就能拿下,2014年知名作家的作品突破100萬,南派三叔、天下霸唱等一部作品版權費更是高達千萬級別。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涉及仙俠、懸疑等多個題材,但影視公司囤完IP之后就沒有然后。事實上,大部分IP被封存,IP改編影視劇不超過20個,IP價值未被有效開發為版權購買的億萬級泡沫埋下隱患。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就曾經說過:“不少IP劇所謂的粉絲基本都是假的,幾乎沒有真的東西,即便有真的東西也是前期炒作上去的,基本上屬于‘始于作偽,終于無恥’的狀態。”
二、快餐式發展,追求短期效益
雜亂無序的IP售賣、轉賣、囤積,不僅無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IP衍生的紅利,甚至還會造成整個原創市場的萎縮風險。除了身陷IP價值無法最大化的泥潭,接受市場考驗過關的超級IP也同樣面臨不小的尷尬。《鬼吹燈》版權歸屬極度混亂,陸川版《鬼吹燈之九層妖塔》和烏爾善版《鬼吹燈之尋龍訣》均由起點中文網授權,網絡季播劇也出現多個版本,個個都自稱原作者親自授權。
同時,新老花千骨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晨之科代理發行樂多數碼的《新花千骨》,天象互動聯合愛奇藝推出《花千骨》手游和頁游,前者改編自小說,后者改變自電視劇。顧漫的《何以笙簫默》、匪我思存的《迷霧之城》等版權都存在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事實上,在市場過于追逐熱門IP的熱潮下,IP拆分授權越來越普遍,游戲、漫畫、周邊等都曾因為版權原因出現過糾紛,不僅體現相關法律的不完善,而且同授權產品競爭激烈,往往使出渾身解數將自己與對方區別,卻忽略用戶的感受。
三、形式>質量,IP變現錯上加錯
回到影視劇本身,在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IP電影屢創票房奇跡,但沒有改變中國電影原創力匱乏的現狀,與資本牢牢捆綁的IP熱潮始終是商業運作大過藝術追求。趨利屬性使IP電影更符合大眾口味,并不能代表中國電影的藝術水準,主要有兩大原因:
有一些電影制作方急于拿到優質IP的電影改編權,但其并不具備相應的電影制作能力,這種改編只會破壞小說原本的魅力;
過度追逐熱門IP會將大量的優秀原創作品淹沒,不利于真正好電影的生產。為了影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編劇、導演和創作者應該努力打造屬于自己的熱門IP。
種種跡象表明,IP熱潮的形成與資本助推關系密切,但在短期商業訴求驅使下呈現拔苗助長、操之過急的不良狀態,使整個影視產業沉迷在虛假繁榮中不能自拔。
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就曾經說過:電影通過金融工具賺快錢對內容是傷害。
與快餐式電影不同的是那些口碑和評分很高的IP電影,比如說去年的《大圣歸來》票房就大獲成功,圈粉無數,周邊產品銷售火熱。這些都是因為制作團隊制作精良,注重技術和特效配合,制作周期長,仔細反復打磨出來的優秀作品,創作團隊能很好的把握IP的核心,符合收視率的規律,才能將好的IP的價值最大化。
IP培育需要更加精細化生產和個性化運營,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版權采集和運營方式,并不能穩定有效地產生優質IP。想要打造和檢驗一個優質IP,需要從傳播的空間和時間要素綜合衡量,缺少任何一個維度都不合適,妄圖用做快餐的方式去批量制造IP,最終用戶必然不買賬,鬧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少影視公司栽在IP培育上。
作者:第三只眼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