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創業,怎樣才能活下來?VR
VR技術已經熱到成為高考作文題。的確,VR技術很神奇,你可以輕易在身邊制造一圈圍繞自己的魔法光芒,也可以置身僵尸出沒的大樓;同樣,可以真實的看到會議桌上坐的另一個人,也可以走入一架機器之中,真實地發現問題。
這些例子,前者代表了娛樂,而后者則體現出了商業上的巨大前景。
對于VR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黃金時代嗎?我們先來看技術本身,目前有多少含金量吧。雖然在媒體上,在資本圈中,VR技術炙手可熱,但實際上,還遠遠不成熟。
這一點得到了一些技術權威的印證。最近,英偉達(Nvidia)執行總監黃仁勛表示,當下的VR存在一系列問題與缺陷,笨重、線纜、分辨率都是問題。在黃仁勛提及的這些問題當中,以筆者自身的體驗來看,前兩點不難去適應,物理規律的真實也可以忽略。VR要想真正爆發,當務之急是分辨率。只有把分辨率提升到單眼4K,才能消除紗門效應(在像素不足的情況下,實時渲染引發的細線條舞動、高對比度邊緣出現分離式閃爍(sparkle distractingly)。),簡單的說,就是看不到網格——真實世界怎么會有網格呢,怎么會有鋸齒呢?
實際上,制造具備單眼4K分辨率的顯示屏,對當下的技術來說,并不是很難。但現在的計算機的實時渲染性能還跟不上。前不久,Nvidia發布了最新一代的顯卡GTX1080,在4K顯示器上,如果游戲畫面足夠好,GTX1080能夠達每秒輸出40多幀,這在顯示器上是夠了,但離虛擬現實所需要的90幀還有一段距離。更何況,虛擬現實需要雙眼渲染不同畫面。
除了性能,還有成本問題。按照現在的技術,通過SLI結構,同時使用多張顯卡,是可以進一步提升性能的。按目前的價格計算,一張1080顯卡是5000元,如果要支持單眼4K,4張顯卡疊加,則需要2萬元,再加上其他硬件。電腦價格會高達3萬元。如果單眼4K的頭盔價格翻番,達到1萬5千元的話。一套看不到網格的虛擬現實設備價格會高達4萬5千元。
在當下,資本與互聯網結合之后,很大程度上,技術產品的商業規律已經改變了。目前耳熟能詳的融資模式,本質上是通過融資,補貼“黑科技”,降低成本,引入用戶,跳躍式的發展,然后,在技術成熟階段慢慢收入成本。
但是,遺憾的是,這條路對VR行不通。
按照前面提到的價格,不打折扣的VR體驗,需4-5萬人民幣的成本,與現在1.5萬元的實際價格,中間的差價,無法通過融資的方式來彌補,哪怕是Facebook,也不敢補貼。所以,還是走了先推出初級產品,賺取利潤,投入研發,升級技術的老路。從這個角度看,三巨頭的 VR頭盔,實際上是基于成本做出的讓步,是一個折中的產品。這就意味著,這場VR游戲離成熟,離真正爆發,還有一段時間。既然如此,現在比拼的就是誰能活的更長,這對于國內的VR創業,特別是硬件創業者來說,恐怕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一個更有可能活下來的方向,或許是行業應用。在旅游、房產、家裝、教育、醫療等行業中,VR技術或在2016年全面爆發。坦白說,行業應用,重要的在于關鍵體驗,比如,走入機器,比如在一個房間內就體驗三套不同的裝修風格,再如,面對面的開一場全球會議。這些體驗,只要能達到關鍵需求,其他的問題,都是可以忍受的。
對于VR項目的投資人來說,國內外的狀況也是各有千秋。具體來看,美國和歐洲技術領先,中國的優勢是市場大、供應鏈強大、行業應用廣闊。所以在國外,技術類公司更有投資價值,國內做內容的、做行業解決方案的、做平臺的、做渠道的公司更有投資價值。對VR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說它是最好的時代,是因為已經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娛樂、商業上的應用不是看到了,而是可以觸摸到,可以實際應用。說它是最壞的時代,是因為巨頭已經進入,現在不進入,以后肯定沒有機會,而進入,技術還不成熟,很可能是第一批死在浪頭的人。
作者:劉遠舉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