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時阿里京東根本不會管你 中小電商的出路在社群電商專欄
前些天坤鵬論與一群做電商的朋友交流,本來大家是隨意交流,結果卻變成了主題討論,因為大家不約而同地都在討論電商的出路到底在哪兒?
因為這幾年電商越來越難做,除了那些大平臺大商家外,小平臺中小賣家的日子越過越難,甚至是舉步維艱。早些年電商不是挺風光嗎?怎么會變成這樣呢?
一、為什么電商越來越難過
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經濟下行,錢越來越少,還不敢消費
前一陣連權威人士都說了,“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L型是啥意思,看看這個型你就明白了吧?!
所以現在人們工作越來越辛苦,但收入卻不見增加,再加上貨幣出了問題,錢不值錢,未來預期又是L型,還“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那必然要捂緊錢袋子,能不花就不花,能少花就少花,包括電商在內的零售業自然最先受到沖擊的,也是感觸最為深刻的。
2.平臺上市,戰略變局
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在美國上市后,自然要接受人家的監督與拷問,所以必然小心翼翼,阿里一直以來被人家指著鼻子說是假貨的聚集地,怎么辦?如果再照顧大批中小賣家,那假貨監管成本將非常龐大,換誰可能都會改變戰略,專注于20%給他帶來最大收益的大商家,這樣不僅管起來省心,而且大商家應對危機的能力更強,不至于被風浪掀翻,即使經濟不景氣也有能力給平臺貢獻廣告費,所以80%的中小賣家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地發展吧!
3.比價嚴重
互聯網的特點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消除了信息不對稱,互聯網將你和你的競爭對手拉到了同一平臺競爭。比如我們在淘寶購物,首先是輸入關鍵詞,然后點擊搜索,然后全淘寶所有的相關產品全出來了。這種情況下,出現比價、拼低價就顯得很正常了。而一旦拼低價,首先受傷的自然是商家,因為沒了利潤。其次受傷害的是消費者,因為商家沒了利潤,自然要在產品品質上打折扣。
4.成本上升
有人說了,這個搞電商又不像實體店需要租昂貴的門店,那有太大成本?要知道,這幾年互聯網人才的身價可是越來越高,而且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人力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除了人之外,關鍵還有推廣的成本,這個更高,經濟越不好,大家就越想爭奪有限的流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拼殺,最直接的招數就是加大推廣成本。
除了上述的正常成本外,如果是做淘寶或是天貓,還有刷單、打點小二等不菲的隱性成本。
5.競爭加劇
這幾年實體經濟越來越不景氣,越來越多的人工作無著,電商算是最簡單的創業道路,比起其他創業來說,先期投入成本小,進入快,平臺各方面成熟,門檻低。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轉型互聯網,導致互聯網的競爭極為激烈。而在這競爭激烈的背后,是天貓淘寶、京東等大平臺一家獨大,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剩下的那點市場份額,還要和那么多競爭對手搶,這種競爭局面可以說已經到了慘烈的境地。
二、有沒有可以破解的招數
其實想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并不難,首先要弄清楚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實坤鵬論認為上面說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電商難做的根本原因是,現在做電商的都沒解決商業中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用戶粘性問題。
不管什么商,如果用戶沒粘性、沒忠誠度,那就不會有復購和轉介紹,如果一味全靠發展新客戶,那肯定越來越難做,特別是現在這種經濟狀態下。目前,獲取新客戶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理論上新客戶都找完了,還找誰?而現在的電商普遍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這么說很多人會不服,很多電商平臺有CRM系統呀,也能發短信關懷用戶呀,我們也有復購呀,怎么能說沒解決呢?
其實這種解決方式很粗淺,甚至你的短信在用戶眼里就是騷擾。另外大家可以去查查,看看現在做電商的,復購率平均能有多少?高的又能有多少?
知道問題的原因就好辦了,那具體如何解決呢?
坤鵬論給出的答案是將社群與電商結合,也就是社群電商。因為社群能夠徹底解決上面說的這些問題。為什么能解決,具體怎么解決呢?下面坤鵬論以學員的一個案例來說一下。
坤鵬論有一個學員,是做線下母嬰店的,他建立了一個針對當地寶媽的社群,社群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微信群。他的這個社群最初針對自己的老客戶,由于運營的好,慢慢也吸引了一些非客戶的寶媽加入。他的運營方法很簡單,第一,每周組織一次群分享,分享內容主要是圍繞寶媽的需求進行,比如育兒經驗、早教經驗、幼兒保健等;第二,經常組織線下的各種聚會,比如沙龍、聚餐、戶外等。
有了這個社群后,他發現第一,老用戶的粘性增加了、復購增加了,第二,還吸引來了很多潛在用戶。為什么呢?
首先,正常情況下,老用戶買完東西就走了,下次不一定會再來,就算來,也不一定是什么時候的事。而有了社群后,凡是進過店的,都盡可能加進社群。而通過社群,大家受益了,而且越來越喜歡這個社群,自然就對這社群背后的店里越來越認可和忠誠。繼而就會經常復購。
其次,社群會員還會帶來潛在用戶。因為有的寶媽感覺這社群不錯,就會介紹身邊的寶媽進入這個社群,實際上等于變相給店家轉介紹客戶了。而新進來的寶媽慢慢被社群感染,自然也就變成客戶了。
當然,這個說的是線下,線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坤鵬論幫助孵化的項目舌尖小鎮,就是社群電商,很快就實現了盈利。他的商業邏輯就是先建立一個吃貨方面的社群,先聚人,然后再進行銷售。
而且社群也可以和微商結合,像現在坤鵬論幫助孵化的項目吳教瘦,就是社群微商的模式。
社群其實和很多行業和模式都能結合,因為他真正解決了客戶粘性、忠誠度、轉化率和復購的問題。像互聯網經常說的粉絲經濟,如何讓客戶變成粉絲?特別是客戶很多的時候?而社群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關于社群的話題今天就聊到這里。如果大家想就此話題交流,歡迎添加微信:27342537。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