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不差錢”但還要融資,難道都要投到人工智能上?金融
近日,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在舊金山接受了彭博電視Emily Chang的采訪。Emily Chang比較犀利地問了柳青幾個問題,比如“你們和監管部門以及中國政府的關系如何”,“這個市場是一場兩家公司的游戲,還是一家公司的游戲,還是多家公司的游戲?”“滴滴目前虧損多少?”。
柳青的回答并沒有給人太多驚喜,和此前相同,對于這些問題她以三兩撥千金的方式應對,不過在公關詞令之下還是透露了一些新的信息,比如滴滴下一個投入重點在人工智能,公司已經接近盈利,新一輪融資接近完成。
柳青強調了,滴滴不差錢,去年年底賬上還趴著30億美元。既然不差錢又在短時間內進行新一輪融資,難道這些錢都要投入到人工智能上嗎?
我們不差錢,但還要融資
對于外界最關注的滴滴目前虧損多少,柳青并未給出具體數字,而是說“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由于規模的擴大,效率的提升,我們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接近盈利。目前可以說,到去年底,我們的財務報表上還有30億美元。我們正接近完成第二輪融資。因此,我們的現金儲備是非常充足的。”
這一說法和此前滴滴戰略副總裁朱景士的說法一致。
下一個投入重點在人工智能
Uber從去年開始大力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已經不是秘密,并在去年“一鍋端了”微軟必應地圖團隊。
為了應對人工智能大勢,從今年年初開始,滴滴的對外宣傳重點放在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上。在十幾天前,滴滴曾對外宣布人工智能科學家何曉飛教授加盟滴滴,擔任滴滴研究院首屆院長,負責滴滴研究院和大數據團隊建設。
官方資料顯示,何曉飛教授2005年畢業于美國芝加哥大學,獲計算機博士學位,之后加入美國雅虎公司,曾擔任雅虎研究科學家。作為人才引進,何曉飛在2007年從美國雅虎研究院回到浙江大學任職教授。
在此次采訪中,柳青介紹了一些滴滴人工智能的設想。從目前來看,主要集中在乘客訂單的精準調配:
下個階段我們的目標在日訂單1100萬的規?;A上,加大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投資。如此大的體量,不應該再人為地制定策略,而是讓機器來做決策,我們的智能調配網絡每天都通過自我學習不斷進步。這樣說是因為在中國,我們目前正面臨供應側的短缺。例如,在彭博社的大樓里,這一秒發出了50個打車訂單,所有人都希望能在5分鐘里動身,一刻也等不了,但如果周圍只有20輛車,那么會怎么樣?你永遠無法匹配這樣的需求。網絡可以自動學習,從而更加智能,甚至在乘客發出訂單前,就預測到彭博社大樓需求的數量和動向,提前調配足夠的司機來這里。因此,如果你有需求,我們就可以即時滿足。網絡會逐步學習演進,了解每個特定地區,例如有多少訂單即將發出,如何及時安排司機去響應你的訂單。
中國政府對于我們的做法持越來越開放的態度
有媒體報道專車新政將在五一后出臺,有觀點認為對滴滴、滴滴等C2C模式會造成不利影響。
在回答“滴滴與監管部門以及中國政府的關系如何?”,柳青十分樂觀:
這是個好問題。我認為首先,中國政府對于我們的做法持越來越開放的態度。供給側挑戰是中國當前的首要問題。因此,中國政府知道,我們需要將一切現有的資源納入至交通體系,幫助人們的出行。目前,中國用戶在出行時面臨兩難處境,因為當前的系統未能帶來足夠的支持,我們正在積極協助解決這一基礎性問題,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在于,我們的平臺每月創造了400萬個工作機會。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產業重組,可能會有不少人需要再就業,因此400萬的工作崗位會有很大積極影響,而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增長。這是我們能貢獻力量嘗試與政府合作解決的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因素在于環境。很明顯,拼車服務使得更多乘客合乘出行,有利環保,這也是我們和政府溝通合作的一個方面。
其實,從到政府挖司局級干部到開辟政府業務,再到自己招募司機發展B2C業務,滴滴處理政府關系和規避風險的手段已見高明。
滴滴首席發展官李建華,原為政府部門司局級干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李建華毫不掩飾的說,他的工作是要推動現有政策改革。“我要在法律和道德的基點上做點事情。在中國,我是官員下海的最高級別。我以前在政府做的事是跟約談有關系的,但現在我們要推動現有政策的改革。”除了李建華外,滴滴還挖來原交通部運輸服務司出租汽車管理處副處長張貝,擔任滴滴副總裁,政策研究院院長。有小道消息說,張貝曾經參與專車新政的制定工作。
作者:嘎嘣脆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