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萬人,諾基亞返璞歸真想成為“西方華為”?觀點
日前,關于諾基亞又傳出了兩則震撼性的消息,一個是將在全球裁員14%,涉及30多個國家,人數超過萬人,但諾基亞裁員好處顯而易見,就是每年節約開支超過10億美元,通過裁員變相實現盈利。另一個消息也是諾粉比較關注的,據外媒CNET報道稱,諾基亞智能手機要回歸了。也許就在2016年。諾基亞此前也在MWC大會也表示,該公司計劃重新銷售智能手機,但時間尚未確定。
在裁員的重要關頭表示要回歸手機,很顯然,既然諾基亞想要節約成本,自然需要多方面來開辟盈利來源,將自身所有核心資產價值最大化,顯然,目前的諾基亞要再推出具備顛覆式創新的手機產品的可能性已經是微乎其微,但對于諾基亞來說,它需要將諾基亞這三個字在手機市場的品牌價值進一步釋放,實現對股東、投資者的價值變現與回饋。因為再不回歸手機,諾基亞恐怕再難有翻身的機會。
也許我們認為諾基亞已經沉寂多時,裁員在外界看來可能是諾基亞持續衰敗的表征,然而事實上,諾基亞少為人知的另一面是其財務表現與盈利表現已經超過了多數人的認知。諾基亞2015年的財務報表顯示,諾基亞公司的整體業務收入達到了291億美元,全年凈營收為124.99億歐元,同比增長6%。運營利潤為19.49億歐元,凈利潤為11.94億歐元。
要知道,諾基亞除了通訊設備等主業務上的營收之外,還有裁員與專利帶來的營收,另外,去年諾基亞作價28億美元將HERE地圖業務進行了出售,也計入財報利潤,說到裁員,可能是諾基亞不得不為之的舉動,因為收購阿爾卡特朗之后,全球擁有10.4萬名員工,據諾基亞方面稱,裁員主要是針對在重疊的職位,比如研發、區域和銷售、公司職能。諾基亞這些年不斷裁員為諾基亞節約不少成本,比如消息稱,該輪裁員將為諾基亞帶來10.2億美元的成本開支收入。
再看專利。這些年,諾基亞的專利授權費成為其一大營收來源。諾基亞的專利發明有多少呢?據了解,諾基亞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后,持有約3萬個手機專利。這些專利多是移動通信技術有關的大量基礎專利以及通信上的標準要素專利,其專利數量是蘋果的7倍,更遑論其他手機廠商能夠與之相提并論。
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幾乎繞不開諾基亞的專利,數據顯示,包括蘋果、三星、HTC、黑莓、LG、索尼、摩托羅拉、華為等諸多品牌都需要向諾基亞繳納專利授權費,包括三星蘋果等廠商都在專利問題上在諾基亞身上栽過跟斗。據悉,諾基亞每年至少可以獲得5億歐元的專利收入。去年,來自三星的專利授權費用讓諾基亞總運營利潤同比增長46%,至 7.34 億歐元。有業內人士表示,除非你不用手機連網,否則都要用到諾基亞的專利。
隨著諾基亞和阿朗公司合并之后實現了盈利,那么外界與資本市場對其開始有了新的期待。而諾基亞自身也在業務梳理上開始包裝自身,希望可以成為西方華為,也在努力轉型成為一家類似華為的公司,目前諾基亞主業是為德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等運營商提供電信設備。得益于主業務的營收,新諾基亞公司的整體業務收入在2015年與愛立信持平,位居行業前三。從市場份額占比來看,華為占比35%、諾基亞與愛立信已經持平,分別占比30%左右。在通信設備市場,諾基亞已經做到與華為愛立信三足鼎立,并且三者的市場份額相當接近,并開始競爭未來的通信標準。
因此,新諾基亞目前也具備了在主業務上與華為一戰的實力,但差距卻在于手機業務。而且目前來看,通訊設備可能已經是夕陽產業。
盡管諾基亞從通信設備行業再次找回了自信,但目前從整個產業來看,通信設備的市場前景與想象空間已經不大,并呈現飽和的趨勢,比如說,北美與日韓已跨過大規模4G網絡建設投入高峰期,電信設備商在北美市場已經走入下滑的時間周期。即便是華為,在中國市場,其運營商業務還是主要受益于中國移動的TD-LTE網絡建設才得以持續維持緩慢增長。
而去年華為的業務收入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消費者業務:年度增幅高達72%。而作為提供基礎硬件和信息服務的通訊產業,實際上已經逐漸走向它生命周期的中后期。所以諾基亞為避免以后的風險,也可能走主業與輔業并進的路子,也就是走華為的路子,因為華為是做網絡設備起家,后來才做了手機。諾基亞目前想將通訊業務作為主業,回過頭來繼續開辟手機業務的盈利。
其實在去年,諾基亞集團總裁兼CEO拉吉夫·蘇里也表達過這樣一種意思,基于諾基亞在合并后將如何面對愛立信或華為公司這些競爭者,他當時向記者表示,諾基亞與愛立信公司不同,我們的業務更多是端到端的服務,與華為公司更加類似。諾基亞與華為都擁有互聯網協議,固定資產,手機,應用以及分析業務。但愛立信則較為欠缺。因此其實我們是“西方華為”。
很多人覺得諾基亞做手機是糟蹋品牌,但如果它不做手機,“諾基亞”這三個字對于其通訊業務來說又是否有更大的增值意義?諾基亞現在正在開發的5G網絡,以及計劃在印度推出大范圍的4G LTE網絡,都是可以做到與手機業務的協同發展效應,在面臨未來運營商業務放緩的時間風口,重提手機業務的權重,借鑒華為的模式來復制一個西方的華為,可能是諾基亞更加聰明的策略,因為它更需要一款手機來為這些新的業務鋪路并形成新的入口。另外一方面,諾基亞面對資本市場的壓力,需要實現對股東、投資者的價值變現與回饋,因此需要制造新的概念來重拾資本市場的自信,而目前華為在海外的知名度與增長勢頭還不錯,宣稱自身是西方華為是一個不錯的概念包裝,具備一定的想象空間。
但諾基亞也明白自身與華為的差距在于手機,包裝西方華為的概念,手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目前面臨一個好的回歸時間節點。我們看到,全球手機市場呈現飽和與增長停滯,多數廠商的銷量下滑或者放緩,并且開始將重心轉移到通過微創新優化產品中來驅動消費,手機用戶也出現審美疲勞,諾基亞切入手機市場,或能引發新的關注,它面臨的市場局面或許并不糟糕。
目前諾基亞奉行的是“減法”轉型策略,根據很早之前的傳言,諾基亞不會在手機上投入太多資源,更多是做品牌授權,然后由代工廠代工,做貼牌生產。有人認為這種追求短期效益的品牌授權會毀掉諾基亞的品牌,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在技術上,諾基亞是值得信賴的公司,在品牌上,諾基亞依然有溫度與情懷在,前面還提到,諾基亞掌握著很多手機廠商無法繞開的通訊專利,而且對于諾基亞的利好在于,目前的手機市場創新停滯,急需鲇魚效應來攪動新一波創新潮,很多業內人士表示諾基亞回歸手機市場會榨干其剩余價值,但對于有剩余價值可以利用總比品牌價值被白白荒廢要好,充分利用諾基亞的品牌和情懷還有翻身的機會,但若從此不做手機,那么諾基亞連僅有的品牌價值都會被浪費。
但諾基亞的困境是,中國乃至全球手機市場商業模式已經升級,當前手機市場的商業模式、競爭模式與盈利模式都已發生變化,告別手機市場這么久,諾基亞恐怕將有很長一段適應期。因此諾基亞需要的是一種非玩票的心態,要知道當年手機業務被微軟收購之后,制造、市場和渠道隨著收購都轉交給了微軟,目前在全球市場的手機供應鏈與銷售渠道,軟硬件研發實力方面,諾基亞已也無力與當今的主流手機品牌抗衡。
但如果手機業務對于諾基亞只是玩票的話,顯然諾基亞無力再復制一個西方華為,我們看到在2015年,華為在運營商、企業、消費者業務三大業務收入分別占比59%、7%、33%,手機業務的權重已經大大提升。諾基亞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相比華為,手機已是自身的業務短板,即便在在電信網絡設備主業上,新諾基亞在業務整合、組織調整上也面臨諸多難題,對于此,諾基亞要成為西方華為,必須有更長遠的戰略性部署,當然諾基亞正在布局的新業務有包括5G網絡驅動的無人駕駛和遠程機器人,還推出了虛擬現實(VR)攝像平臺Ozo,對于諾基亞來說,能否在手機之外的例如物聯網、5G通信、安全和虛擬現實等方面業務都拿出新的亮點并與手機業務取得協同效應,是未來崛起的關鍵。
但從此次裁員萬人來看,也體現出諾基亞兩家公司在文化、管理、人員和體制等諸多方面,都面臨整合難題。權利的爭端、業務交叉互補與業務重疊的部分過多,往往導致整合出現內部矛盾與架構冗余,諾基亞需要盡快處理好合并提升運轉效應,取得成本節約上的協同效應,加快整合流程,放下包袱縱情向前,這些年來,關于諾基亞的消息總離不開裁員,這意味著諾基亞還需要好好理清自身的業務關系,關鍵點還在于諾基亞需要找到自己新的增長點,否則諾基亞的未來依然不容樂觀。
【作者介紹:王新喜 ,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