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改拍電影,韓寒的泛娛樂全產業鏈計劃開始了創投
幾天前,“ONE·一個” 和亭東影業共同的老板韓寒,在上海辦了一場脫口秀式的發布會。120 分鐘的時間里,觀眾情緒大概出現 6 次高潮:韓寒出場時、現場鏡頭掃到王思聰時、現場鏡頭掃到羅永浩時、韓寒唱第一首歌時還有韓寒唱第二首歌時。
是的你數對了,還少說了一次。
作為一場發布會,除了典型的韓式段子和必須要有的雞湯,在活動快結束時,韓寒終于 “發布了一些新東西”—— 亭東影業旗下兩部新電影首次得到披露。
成名作《三重門》將被翻拍成電影,由韓寒親自導演,計劃在 2018 年暑期檔(不出意外的話)上映;《三重門》之前,另一部新片《天空制造》將率先于明年秋天登上銀幕。這部新電影完全基于全新的原創劇本拍攝,不由 IP 改編,總投資額在三億人民幣左右。導演依舊是韓寒,監制則由導了《建國大業》的黃建新擔任。
如果你年紀和我差的不多,看到現場熒幕掛出 “三重門” 三個字時應該會勾起許多青春回憶;而換個角度這也是韓寒的意圖所在。早在今年2月 的時候,韓寒就發布了一條投票微博,讓粉絲選出心中最希望被拍成電影的那部小說。
不管最后選出的是《三重門》還是其它,成立于 15 年下半年的新公司 “亭東” 計劃用一個成熟的 IP 來打頭陣,戰略上和當年的 “ONE·一個” 類似。先用韓寒的個人品牌制造 “爆點”,積累一定影響力后再逐漸 “去韓寒化”,避免前期優勢變成公司發展的瓶頸。而與之類似的,還可以想到 “王尼瑪” 的去王尼瑪化,以及 “馬東” 的去馬東化。
另外,36 氪獲悉韓寒手上的兩家公司 ——“ONE·一個” 和亭東影業不久后將實現合并,可能會在今年中宣布。在之前對韓寒的專訪中,我的前同事小周就介紹過 ONE 和亭東的串聯思路:
通過 ONE 將平臺上的作者或他們本人打造成 IP ,然后輸送給產業鏈內其他環節轉制成其他作品。變現方式一塊是出版圖書,賣書帶來的收入已經占了 2015 年 ONE 整體盈利的 30% - 40% 左右。而經過 “圖書” 這一環把文本相對碎片的內容集結成強邏輯性的作品后,就會向更賺錢的影視作品延伸。
為此去年開始,他們簽約了一批作者,大約在二三十位左右,這些作者貢獻的內容版權會和 ONE 共同擁有。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都已經想到了韓寒的熒幕 CP 郭敬明。在這方面,郭敬明算是走的比韓寒快一些,四部電影拍完《小時代》后,郭敬明的另一部小說《爵跡》的上映也已提上日程;與此同時小四手上也抓著一批數量不少的簽約作者,未來這些文字作品同樣會被專制成其他形態。
畢竟不管是韓寒還是郭敬明,總不能一茬又一茬地收割少男少女心。用多元化的內容盡可能觸及更廣的受眾范圍,可能是當下韓寒們最該做的事。
原創文章,作者:二水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