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入職互聯網公司,用戶會不會買賬創投
壹
高曉松、何炅入職阿里,王力宏、李宇春入職騰訊,劉建宏、劉語熙入職樂視體育,李湘入職360,周杰倫入職唯品會——在繼廣告代言和資本投資之后,明星團體開發了擁抱互聯網的第三種姿勢:入職企業,放下身段做員工。
但是,需要點破的一點是,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會真正入職。王力宏和李宇春加盟QQ音樂,事實上只是加入名為“Music+”的明星IP定制計劃,而周杰倫入職唯品會擔任首席驚喜官,則完全是廣告代言的一種噱頭而已。因此去偽存真之后,我們會發現真正在企業入職的明星并沒有那么多,而這背后的原因存在太多種可能性。常規的待遇問題之外,一方面是能為明星提供演武場的企業本身就為數不多,另一方面,具備商業能力與商業資源的明星同樣是鳳毛麟角。
貳
今日討論的問題是,明星入職互聯網公司后,用戶是否會買賬。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用戶會出于什么樣的原因買賬。這雖然是一個延展性極大的話題,但其中有兩個很關鍵的因素:一、這款產品或服務是否足夠好,是否可以滿足用戶需求;二、在都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同類競品中,感情因素會令用戶的決策傾斜,朋友的推薦、喜歡的明星代言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明星親自負責的產品或業務當然也會提升情感分。
從這樣的維度來看,明星員工在博得用戶好感的環節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因此討論范圍甚至已經可以縮小到第一點,也就是明星是否能真正做好一個產品的問題。
叁
大多數情況下,談及明星與商業的結合,我們都會習慣性地考慮到明星效應對企業PR的積極作用,而忽視明星作為個體進行全新的職業選擇的背后動機。
假如我們就此忘掉明星們的光環,視其為普通人,那么一個普通人階段性地跳出自己熟悉的行業,加入到全新的領域中,其原因要么是在追求職業挑戰,要么是看中了新職業對實現個人職業訴求的全新可能,能夠與企業達成雙贏。在這樣的進程中,明星光環有時反而會成為一種阻礙,高曉松入職阿里時呼喊要聽《曉松奇談》的人有多沸騰,阿里音樂出現問題時,討伐戲謔的聲音就可能會有多高漲。盛名所帶來的關注,會迫使明星們的工作更加努力,這使優秀產品的誕生有了可能性。
同樣,企業對明星員工的選擇也必定不是“唯聲名論”的,名氣會對工作產生幫助,但卻不是決定性的因素。相比于此,員工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以及與崗位的適配程度可能更重要。高曉松在任職阿里音樂董事長前,不僅僅有著在娛樂圈浸淫多年的音樂人身份,也從事過多年的商業管理,從太合麥田到搜狐、新浪和恒大音樂,他的企業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能在他鬼馬惡搞的微博自拍中被人遺忘了。
事實上縱觀幾名真正入職互聯網公司從事相關職業的明星,大多也都有過人之處。例如高曉松就曾說起過何炅的兩大優點,一是他有著娛樂圈最好的人緣,全年齡段通殺;二是他經歷過太多的晚會和節目了,心里積累了那么多得失的經驗而自己卻從未實操過,這一點尤為難得。
受盛名壓力所迫下超乎常人的努力,以及明星光環下容易被忽視的行業資深實力,是明星員工有可能做出異乎尋常的產品的核心素質。我們誰都無法預測用戶是否會為最終的結果買賬,但是有了如此的加持,最起碼我們看到了讓用戶買賬的可能。
如此,已是足夠。
(文/默爾索 獨立互聯網批評人 微信公眾號“默爾索”)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