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憋了兩年的產品,能拿得出手嗎?自媒體
花了兩年時間,搜狐新聞客戶端升級到了5.4版本。
這一次,看得出來,張朝陽還算滿意,特意邀請了王凱、趙麗穎、大鵬、于莎莎四位明星拍攝了一組海報,在樓宇、公交站臺鋪天蓋地的推廣。
“今天可能關于攻勢,可以討論一下,回答一下大家的問題。”張朝陽的開場白似乎在向世人宣告,搜狐將擺脫不溫不火的狀態,開啟主動進攻模式,“過去有一段時間在閉門造車,造了一定時間以后,產品達到了一個完美的狀態,最近這個市場攻勢起來了,我們覺得這個產品拿得出手。”
廣告是奶油和面包
受霧霾天氣的影響,張朝陽當天咳嗽不止。盡管如此,有“媒體情結”的張朝陽還是熱情洋溢的出來為搜狐新聞客戶端站臺。在他眼中,搜狗已經獨立運營,暢游給搜狐積累了現金流,而“視頻還處在1.0時代”,新聞資訊平臺被認為是當下最為迫切的角斗場。他甚至喊出了“2016年新聞客戶端打頭陣”的口號。
資歷老、技術雄厚,這是張朝陽給搜狐新聞客戶端總結的兩點優勢。“我覺得我們歷史比較悠久,那么時間悠久會打磨出一些東西來。”歷史悠久是第一批互聯網人張朝陽喜歡強調的一點,無論是談到搜狐,或者是旗下產品,“(搜狐是)新聞的正規軍,最早的門戶,積累了多年的功底”。
而在技術上的計算能力和個性化推薦方面,搜狐專門開發了“下拉一下”功能,在首頁下拉可以出現根據用戶興趣推薦的內容。
張朝陽對這款新版的客戶端評價頗高,“無論是從傳統新聞庫對新聞推薦,以及下拉之后,根據用戶項個性化的推薦都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說在這個時代,搜狐對于資訊新聞處理最前沿吧。”
他把搜狐新聞的生產模式形容為“雙輪驅動”,其中一輪是“編輯”,包括搜狐的原創和編輯的手工編輯選擇,另外一輪是“推薦”,由機器和算法推薦。
2016年2月1日,搜狐公司公布了2015年全年財報,總營收為19億美元,創搜狐運營歷史新高。其中來自廣告的營收為5.77億美元,同比增長7%。
在新聞流量變現方面,張朝陽更加的務實,他并不否認對于廣告的依賴。“那是我們的奶油和面包”,廣告被認為是搜狐新聞客戶端最為重要收入來源。而廣告形式也是最為傳統的信息流當中穿插廣告條。
搜狐還有戲嗎?
與十年前門戶的競爭迥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網易、新浪等老對手依然存在,而新的對手,諸如今日頭條、一點咨詢也開始批量涌現。
“對于純新聞資訊的APP,搜狐新聞排名至少前三,或者是第一或者第二。騰訊新聞,因為微信里面都看騰訊,流量也許很大,但是真正深入使用它的還沒有。”張朝陽少有的對競爭對手進行了簡要評價。
然而,搜狐的處境并不容樂觀。騰訊新聞有微信導流,網易新聞主打跟貼文化,今日頭條強調算法和新聞聚合,各自都已經形成優勢和壁壘。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用戶數量上,搜狐新聞都不占優勢。
根據第三方的統計數據,騰訊新聞、網易新聞和今日頭條位列手機新聞客戶端前三,搜狐新聞排在第四或者第五。
為了避免版權糾紛和同質化競爭,在經歷了前期拼抓取技術的階段,現在各方都開始注重內容原創。
搜狐有自己的采編制作團隊,偏重于娛樂和科技方面,而更多的內容依然依靠自媒體和機構媒體。在過去兩年,搜狐建立了自己的自媒體平臺,招攬了大批入駐者,而平臺自動將內容分發給PC端和手機端,給搜狐的內容增加了一條重要渠道。
競爭對手也在行動。本月初,騰訊公司宣布啟動“芒種計劃”,將微信、QQ、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四大平臺將全面打通,不僅給予自媒體內容發布的矩陣渠道,也通過算法增加其流量和收入,招攬自媒體人。今日頭條則在去年推出了“千人萬元”計劃,平臺將確保至少1000個頭條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1萬元的保底收入。本月初已經公布了30個自媒體扶持項目,將為總共300個自媒體項目投資2億元。
上個月,搜狐迎來了18歲“成人禮”。作為四大門戶之一,搜狐已經經歷了鼎盛時代,相比于騰訊和網易,搜狐已經錯失了太多,而張朝陽當前將押寶視頻和新聞客戶端。
“我們抓住了很多的機會,也失去了很多機會。公司多年打造(的新聞客戶端)也是想重新開啟。”未來,張朝陽的關注點依然集中于新聞和視頻。
“對啊,我們應該……”張朝陽停頓了足足5秒,然后略微低著頭思考片刻,緩緩接上,“創造新的高度。”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