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與美麗說抱團取暖,抽了社交電商的臉?自媒體
去年,自從打車領域兩位水火不容的大佬,滴滴與快的合并后,商界中曾經大動干戈的對手們紛紛成了如今的不打不相識,即連過往的潑糞撕逼也多了份英雄惜英雄的深意。新年伊始,過往的“江湖規則”也被蘑菇街與美麗說很“局氣”的繼承了下來,兩者的合并也就成了2016年商界合并的第一范例。
跟以往的合并類似,都是因為業務的高度重合,你殺不死我,我也干不倒你,與其僵持鏖戰不如攜手共進。與此同時坊間也有不少人對社交電商的前途堪憂,畢竟二者均發軔于社交電商模式,如今抱團取暖,社交電商這個理論支撐難免讓人質疑,而且社交電商在國內一直定義和地位都十分模糊,前有微商將朋友圈攪得昏天暗地,后有阿里操縱微博卻模式不明。雙微霸占社交電商名號卻始終沒能拿出像樣的成績。
此時兩者抱團取暖是局勢所迫還是社交電商基因的病根在作怪那?兩者合并抽了社交電商的臉嗎?
社交電商:三大家族的愛恨情仇
解“毒”微商 提及社交電商大家心目中第一印象非微商概莫能外。自微信發布4.0版本中更新了朋友圈功能。這一通過發表文字、圖片,評論、點贊以及分享文章的功能,一經推出迅速被一些營銷人士所利用,至此,以朋友圈代購為代表的微商開始盛行,估計微信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個簡單的朋友圈功能竟然會成為無數草根創業致富的沃土,成就了無數草根品牌的崛起,并承載了下一個淘寶的厚望。 但伴隨著微商成功學故事而來的,更多的是對微商生態的質疑及模式爭論。這一瘋狂的高增長模式終于在2015年5月迎來了拐點。隨著央視對微商涉嫌造假、傳銷的連篇累牘的追蹤報道和商務部下發的《無店鋪零售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政策規范,微商業績開始出現“斷崖式”下滑,團隊分崩離析,品牌一夜之間灰飛煙滅的比比皆是。
面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微商,除了產品質量、營銷模式等被人詬病外,最深層次的原因應當是基于微信社交電商的基因問題,微商以朋友圈的這種封閉形態是強關系弱影響力,只能夠為電商帶來長尾后端的小流量,起不到決定性作用。用戶在打開微信時更強的是社交需求,刷朋友圈時突然出現一雙鞋,一件衣服難免是一種星巴克吃大蒜式不倫不類,場景不對,終究難成氣候,甚至會出現副作用,朋友圈里的微商要么被刪號,要么被屏蔽,各大微信圈里亦是見微商必剔除群聊。
沒有開放式平臺,光依靠朋友圈無法構成新興電商品牌的海量傳播,能在朋友圈構成大量傳播的都只是抓住人性底層的貪婪,不具備可持續性,比如傳銷,集贊送東西等等。社交電商如若成立的話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開放,并且還要讓原來的購物效率變得更高效,社交電商要想成功最終還是要回到弱關系強影響力的本質。
興趣部落電商。所謂的興趣部落電商,即消費者訂制將會成為商業的主流,消費者本身也將會以部落的方式存在,也就是說,消費者不再是單獨的個人,而是一個有共同興趣、愛好與價值的整體,這種商業形態也可以稱為C2B模式。
這就是新時代的生意方式,同時也是一個新時代的生活方式,人們在線下創造自己的生活或生意追求,然后通過線上“聚合同類”,從而形成一個“文化共同體”:消費者在其中追求共鳴與精神歸宿,企業通過物品承載消費者的追求。想想吧,我們今天的世界,有哪一件消費品,不是承載著使用者的精神追求?線下體驗靈魂創造傳播者,線上傳播靈魂創造粉絲,線下線上不斷互動,形成閉環,一個螺旋形的部落電商生態就此產生。
基于該模式建立起來的商業生態最典型的當屬羅輯思維,羅胖團隊通過知識共享形態,聚集起一大批的精準粉絲,以會員制度為基本依托,夾雜賣書,講座等形式,羅振宇團隊也并不否認該模式,多次聲稱自己就是賣書的。從目前羅輯思維估值看,該模式儼然是成功的。不僅如此,自媒體變現也算是找到了新的途徑,不再單一的通過軟文、廣告等形式。但該模式復制并不容易,首先需要運營者高超的行業積累、團隊的協同效應。當然也不乏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繼承者們,先后有吳曉波搞的吳酒、餐飲老板內參搞的線下講座模式,以及不久前獲得天使輪的環球旅行探索的旅行界的“滴滴模式”等。
基于產品的社交電商。基于產品形成的社交電商與興趣部落電商模式類似,只是最初聚合起來的產品形態不同,興趣部落更多的是興趣,屬比較抽象,寬泛的概念,這個興趣可能是讀書,就像豆瓣組織的社區那樣,蘑菇街與美麗說同屬于憑借對著裝的興趣、對衣服款型等具體產品衍生出來的社交電商模式,相對于興趣部落來講,興趣載體更加商品化、交易化,而且衣服屬于剛需頻次高類產品,因此基于此模式,蘑菇街、美麗說得以在資本市場備受眷顧,先后均獲得多輪巨額融資。
蘑菇街與美麗說的合并,基于多層原因的結合,不能單純說明社交電商的窮途末路,不僅兩者走社交電商道路,阿里等電商巨頭也采取部分社交電商策略。去年雙 12,除了常規的紅包之外,淘寶又發明出新的招數:推出 “求打賞”、“砍價” 和 “全民導購” 功能。簡單來說,就是鼓勵剁手黨通過在社交上分享商品的方式,來獲得朋友的眾籌支持,并取得一定的折扣作為回報。此外,最新更新的淘寶客戶端里還新添了 “問大家” 功能來幫助購物者之間進行互動。
可以看到,淘寶網想要的是一個全民參與的購物體系,即通過充分開發消費者自身社交關系的方式,用社交流量代替廣告的搜索,盡可能多的把每一個人都吸引到 “剁手” 的鏈條上來,這就是社交電商的邏輯,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的集散地,內容生產的成本也能大大降低。其實這個邏輯已經在許多大小公司身上產生雷同,比如去年京東和騰訊推出的 “京騰計劃”,雙方就是希望利用社交化數據幫助品牌進行營銷,雙 11 當天微信通過朋友圈推廣了京東的活動,成為很好的流量入口。現在淘寶也逐漸醒悟過來,社交網絡手握最大的移動流量,必須要以 “人” 為核心去連接平臺上的商品了。
寫在最后
基于興趣與產品衍生起來的電商,不同于基于社交衍生出來的電商,社交電商須遵循著一種弱關系,強影響力的模式,這也是各大平臺爭搶網紅的緣由,但是微商更多的是基于一種強關系的弱影響力,所以注定是個怪胎。同是社交電商但本質模式卻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不能把蘑菇街與美麗說的合并定性為社交電商的問題。不過話說回來,基于產品社交的模式雖沒錯,但是在聚美、唯品會等上市公司的圍追堵截下,資本寒冬下的“新婚燕爾”要想突圍也著實不易,前程如何還須看靜觀其變。
——————分割線————————
本文作者劉志剛,個人微信號lzg19900917。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網易等二十余家媒體專欄作者,長期專注于TMT領域深度報道。轉載請保留版權。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