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南華早報》,百年報業的三大可能走向?自媒體
12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收購《南華早報》。此次收購的是南華早報集團(SEHK:0583)旗下的媒體資產,包括《南華早報》的紙質和網絡版,雜志和戶外媒體等業務。其中,作為一家創刊于1903年的香港首屈一指的英文報章,《南華早報》以權威、獨立、具影響力的報導,受中港兩地和亞太地區讀者的一致推崇。那么,阿里巴巴收購后的《南華早報》將何去何從,其會有哪些可能的走向?(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可獲取更多內幕,每日一深度!)
【拆掉“付費墻”】
傳媒業已經到了不能不變的地步,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人們生活方式變化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人們新聞獲取方式的變化。從傳統的紙媒到紙媒的網頁版再到紙媒的移動端,盡管這幾乎是每一家傳統紙媒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路徑,但是這些路徑具體怎么走,其細節化的戰略和市場化的策略是怎樣的,其實還是大相徑庭的。即便是對于一家傳媒機構而言,其之前的戰略和現在的戰略也會發生近乎極端的變化。
以《紐約時報》為例,這家百年老報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就經歷了一次次陣痛。尤其是在是否采取付費閱讀戰略上,其可謂左右徘徊。直至2011年,《紐約時報》的內容付費模式正式確定,并持續了長達4年之久。不過,采取內容付費模式到底給《紐約時報》帶來了多少收益暫且不論,一個明顯的自我“掌摑”是,今年上半年,《紐約時報》移動版正式取消“付費墻”,其內容付費的模式終于被自我終結。當時,與其說是自我終結,不如說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趨勢使然更為妥當。
而阿里收購《南華早報》后,其要做的正是要拆掉“付費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致《南華早報》讀者的一封信”中表示,“在經過充分時間的準備后,我們會開放《南華早報》的網絡付費內容——讓大家能在網上和移動設備上隨時隨地免費讀到《南華早報》的報道。”
可以說,如果沒有阿里的收購之舉,與《紐約時報》同樣有著百年歷史的《南華早報》的“付費墻”到底何時能拆掉,恐怕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對于傳統的紙媒而言,其需要運營資金的持續投入,來確保新聞報道的正常運轉,來確保員工的福利不被縮水,來確保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被“擊倒”。而對于缺乏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運營經驗的紙媒而言,其數字化轉型往往會順理成章地采取類似賣報紙這樣的賣內容的付費做法。
然而,眾人皆知的事實是,“付費墻”實際上是養不大紙媒的數字化轉型的。而阿里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豐富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運營經驗,則完全有能力幫助《南華早報》盡可能早的拆掉“付費墻”,如蔡崇信所言那樣,“讓大家能在網上和移動設備上隨時隨地免費讀到《南華早報》的報道。”
【加大數字化分發力度:觸達全世界】
實際上,與拆掉“付費墻”相伴的另一個問題,便是紙媒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其所觸達的讀者或者說用戶數量能否實現質的飛躍。在傳統的紙媒發行模式下,包括《南華早報》在內的紙媒,其讀者都被限定在了報社所在的地理區域。雖然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紙媒內容的上網,理論上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接觸這一紙媒的內容,但是事實是,《南華早報》的品牌影響力至今仍然是以香江為主,在大陸地區尚未建立理想的媒體品牌認知度。
而隨著阿里的收購,另一個必然的變化,便是,《南華早報》將背倚阿里的移動分發能力以及阿里的國際化戰略,將《南華早報》的內容分發至全世界范圍,提升《南華早報》在大陸和全世界的媒體影響力和品牌認知度,讓《南華早報》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國際化時代,與阿里的國際化戰略充分融合。
正如蔡崇信在“致《南華早報》讀者的一封信”中所言,“我們的理想是把讀者擴展到全世界范圍。我們相信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南華早報》地處香港,擁有獨特的優勢。她以客觀,有深度并有見解的方針報道中國。從紐約到倫敦再到報紙所在地香港,整個英語世界里只要是關心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人們,都對這樣的內容存在需求。”
【采編能力得到強化:大數據加碼《南華早報》未來】
在“致《南華早報》讀者的一封信”中,蔡崇信特意強調了阿里巴巴的收購不會影響《南華早報》的編輯獨立性。事實上,編輯獨立是全球傳媒產業中的基本游戲規則,作為國際化的阿里而言,其自然會遵守這一游戲規則,堅定的確?!赌先A早報》的編輯獨立。
而不僅如此,憑借阿里的財力和大數據、云計算能力,《南華早報》的獨立采編能力還將會得到加強。因為,一方面,蔡崇信已經在信中透露了阿里“將投資并繼續培育出色的采編力量。我們希望通過更多的投入和資源,強化并延續《南華早報》的核心價值觀——堅持質量、誠信和可靠。”
而另一方面,在內容報道領域,一個全球化的趨勢是,大數據在新聞采編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被強化,大數據新聞已經成為一種傳媒業的發展趨勢。甚至說,大數據本身就可以產生內容。同時,大數據還能更好的幫助《南華早報》為其讀者進行“畫像”。
阿里CEO張勇曾經在公開場合強調,阿里本質是一家數據企業。相信隨著阿里收購《南華早報》,阿里或將其大數據能力輸出到《南華早報》,進而進一步提升《南華早報》的采編能力。我認為,這是一個全球化的采編能力提升的必然趨勢。目前,在大數據新聞方面,《衛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都做的不錯。而阿里恰恰在大數據方面具有足夠的優勢。
王冠雄,轉型教練。著名觀察家,中國十大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每日一深度,發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門戶、科技博客等近30個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英國《金融時報》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詳情可百度,業務咨詢13521140909。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