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2015互聯網大泡沫,根源在互聯網崇拜之拜月教妖風專欄
近日看到了一個數據,從2014年1月1日到現在,全中國新注冊的企業為1200萬,其中2015年前6個月新注冊企業數量是600萬,而去年全年中國新增企業才600萬。
另外一個方面,在百度或任意搜索引擎隨便搜索“互聯網金融倒閉潮”“O2O倒閉潮”“互聯網醫療倒閉潮”,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媒體報道,顯示的是,互聯網創業表面上一片熱火朝天,實則尸橫遍野、遍地餓殍。
這也驗證了中國實際上確實已經陷入了一個巨大的互聯網泡沫里面,這個泡沫一旦破滅,會有怎樣的后果?
而根源,我覺得就源于在互聯網行業長期存在的互聯網崇拜,有一股拜月教妖風一直在業內游蕩著,而人們的盲目跟風,更直接推動了這股妖風的肆虐。再加上有些“心懷鬼胎”的人的推動,比如各種培訓機構的蠱惑,這股妖風越演越烈,直至如今般態勢。
總結一下,互聯網崇拜,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政策崇拜
這個在今年表現得尤為明顯,當李克強在兩會拋出“互聯網+”概念,“互聯網+”一夜之間紅遍全國,之后的“萬眾創業大眾創新”以及“一帶一路”等政策,再加上李克強總理等領導同志等互聯網創業的直接關愛,點燃了中國人的無比狂熱的創業激情,隨著無數的項目緊鑼密鼓地上馬,一時之間“洛陽紙貴”——互聯網技術人員和營銷運營人員一人難求,身價倍增。
國家鼓勵創業、創新,這個絕對沒錯,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筆者舉雙手贊成。但是,國家創造的一種是創業創新的氛圍和經濟環境,希望達到的目的是經濟形勢的好轉。
在這樣的一種政策崇拜之下創立的企業,可以實現這樣的目的嗎?或許,這并不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
個人崇拜
傳統互聯網和傳統電商紅利期曾經創造了第一次巨大的社會財富積累,也誕生了一些在業內聲名赫赫地互聯網大佬,甚至說明星,他們在互聯網業界有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他們的創業故事被無數人傳頌,他們隨意說出來的一句話都被人當成互聯網業界的金科玉律,大量關于馬云、馬化騰、劉強東、雷軍、雷布斯的心靈雞湯在互聯網業界廣為流傳,引誘著人們開始互聯網創業,指引著人們的互聯網創業之路:在面對挫折時鼓舞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指引他們,在迎接勝利時警戒他們。
很顯然,這些大佬,他們已經被神化了。
中國人非常喜歡崇拜權威,殊不知自己才能解救自己。殊不知,任何人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他們的成功與你的成功半毛錢關系都木有。
平臺崇拜
馬云問:“現在誰還覺得天貓難聽”?不錯,一開始,我們覺得天貓確實難聽。但是現在,你們發現了嗎?無數的“畜生”或者物品正在成為互聯網企業和平臺的名稱或者LOGO。
搜狗、搜狐、火狐(他們可能也是源頭)之外,瓜子、錘子、西瓜、兼職貓、途牛、驢媽媽,基本上所有的動物都有歸屬了。這反應的是什么?大多數企業家都夢想自己有一家像天貓、搜狐、搜狗一樣的企業。
所以,他們才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即便自己也許并不會游泳。
財富崇拜
作為一種附屬,因為馬云等人的成功,因為天貓等平臺的成功,因為他們的成功所創造的動輒數千億的市值,因為中國首富的影響力,很多人開始對互聯網財富產生崇拜。
特別是當互聯網對傳統行業造成巨大沖擊,無數的企業家原有行業已經無法經營下去,或者生意大打折扣的時候,他們將目光堅定地轉向了互聯網,即便他們還沒看懂什么是互聯網。
模式崇拜
近年來出現的互聯網模式和概念,我已經耳朵起繭了,包括筆者自己也寫過中國第一本O2M領域的書籍《O2M:移動互聯時代的商業模式》。此刻,筆者心情非常沉重。
但我不是唯一。在O2M之外,還有O2O、互聯網+、F2C、微商等各種模式和概念。很多人就奔著這些熱門領域來了,認為這是新的風口,新的紅利期。很多機構為了賺錢,也大肆宣揚這點,慫恿創業和所謂的轉型。
親們,即便真是風口,多大的風吹得起數量如此眾多的肥豬啊?風口風口,在風口上擠這么多豬,不餓死,擠都擠死了。
傷害:害死了真正創業創新的企業
這種風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對中國經濟和互聯網行業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當泡沫破滅,中國經濟何去何從?互聯網行業何去何從?
而對于一些真正想創業創新的企業,真正有能力有視野創業創新的企業,它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剛剛已經講過了,這股風直接造成了“中國人貴”的局面,眾所周知,相對于有些初創業者,某些進入互聯網行業的傳統企業有錢,只要舍得花,他們砸得起。這就直接抬高了人力成本。在加上整體人才的供不應求,這種人力成本的提升就更加成為了一些初創企業的重負。
另外一個方面,對社會資源的占領,包括辦公場地,產品、渠道、媒體等領域的資源等,很多擁有真正創業創新能力的初創企業也并不占優勢。
而因為大量企業的進入,對資金的需求大量增加,還大大抬升了融資門檻。
所以,很多真正有創業創新能力的創業企業其實是被冤死的。
如何面對?創業不一定互聯網,創新并沒有那么容易
那么,面對這樣的形勢,到底該如何面對?讓傳統企業停止互聯網創業,把路讓給真正具備創業創新能力的企業?
這似乎也不現實。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其實在互聯網時代,創業也不一定要集中在互聯網領域,很多傳統企業本身已經在線下有很深的積累,只需把傳統生意跟互聯網進行有效結合,即“+互聯網”就可以了,這樣傳統優勢不會丟,轉型風險不會有,也搭上了互聯網創業的航空母艦,也給別人讓出了路。
幾者兼得,何樂而不為?
另外,互聯網的水很深,創新創業并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那么多人創業,對于一般人來講,你能想到的,別人基本都能想到了,創新怎么創?創新應該是專家的事,是科學家的事。不是隨便哪個人修修改改、縫縫補補一下就能創新了的,更多的人只能是跟風或者抄襲。
其次,當今的創業,已經不是傳統企業家當初發家的那個環境,市場已發生了根本變化,不懂的人,盲目進入,風險很大,陷阱很多。創業?守業先吧!
還是一定要互聯網創業,怎么辦?
說了這么多,如果你一定還要互聯網創業,筆者也只能支持。筆者并誠摯地提供以下6大建議。
1、不要成為別人的代理,自己做
項目掌控在自己的手里還不一定能成功,掌控在別人手里,你只能跟隨別人的戰略,把命運掌控在別人手里,這樣會靠譜嗎?
再說,你能得到什么?投入產出值得嗎?
2、分析自己,立足熟悉領域和已有資源
在自己的熟悉領域,你就是專家。在不熟悉的領域,你是白癡。跨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個偽命題,隔行如隔山,拿自己的短處去碰別人的長處,想搶別人的蛋糕,是找死,何苦來著?
3、做垂直細分和差異化
已經是不懂互聯網了,還想一口吞?有多大財力能力?能占據一個細分領域就已經不錯了。
另外,創新在于什么?就在于差異化,所以,一定要形成差異化。有差異化就有核心競爭力,就能避免殘酷競爭。而差異化的建立,應建立在自己的資源基礎上,形成優勢區隔。
4、找個懂的人,給他股份
你不懂,但是有人懂。一艘好船,必須要找一個好的船長,然后才能駛向彼岸,或者會觸礁沉船。
但是,很不幸,因為這股妖風的刮起,可能你很難找到這樣的人了,因為有點能耐的人,都自己去創業去了,人家憑什么跟你干?一旦遇到了,一定要珍惜。
5、確定清晰的運營規劃和資金計劃
不打無計劃之戰,做好了規劃,想好了怎么做還不一定成功,如果連清晰的規劃都沒有,邊想邊做,生怕被別人搶去了風口,等著把錢丟水里,花錢買教訓吧。
6、做好失敗的打算,想好退路
是的,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很多已經融到了幾輪資金,估值已達數億十數億的企業都倒了,你憑什么保證屹立不倒?
做好最壞的打算總不會有錯。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