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語產品不給力 渠道變革只是隔靴搔癢自媒體
作者:龔進輝 微信公眾號:gongjinhui2
一篇員工放假、工資停發的報道,把昔日國產手機冠軍天語重新拉回眾人視線。
在小米、榮耀、魅族、奇酷等互聯網手機廠商大行其道的今天,天語顯得格外落寞,以至于不少人忽略其存在,比如我,人生第二部手機正是天語。天語之所以光環盡失,與其國內手機業務發展不力密切相關,直接表現為銷量不佳導致利潤下滑,退出市場前10。
歸根結底,當前天語的尷尬處境是被其過往榮譽所拖累,使其在智能手機時代一步錯、步步錯,不得不吞下虧損的苦果,才會出現拖欠員工工資、員工無事可做等情況,只能靠在非洲、印度和東南亞等市場接訂單。
如今,天語大刀闊斧進行全國渠道改革,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必然趨勢。2014年,天語推出電商品牌nibiru,產品以行星名字命名,并相繼推出火星一號、金星一號、木星一號、土星一號等產品,市場反響平平,今年該品牌處于停滯狀態。
折戟電商渠道后,天語改革線下渠道被提上議事日程,能否取得成效將決定其命運走向。由于條件過于苛刻,天語新政在各地分公司遇到不小阻力,盡管天語官方辟謠稱已對離職員工進行補償,并確立天語、代理商、省長(分公司總經理)和員工“四位一體”的合資方案,分別持股20%、60%、10%、10%,但由追求現實利益的代理商控股,無疑為合資公司走向增添變數。
在我看來,天語顯然沒有深刻反思電商失敗的原因,試圖通過渠道變革來改變其銷售現狀,產品品質和創新上幾乎沒有建樹,治標不治本,對實際銷量提升意義不大。此前天語跌出市場前10已釋放明確信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手機市場,只重視渠道而忽略產品犯兵家大忌,天語淘汰出局只是時間問題。
天語錯失智能手機發展良機
天語是為數不多從生產山寨機進化到獲取手機牌照的廠商,在功能機時代表現異常搶眼。2007年,天語手機出貨量達到1700萬臺,在中國市場僅次于諾基亞,成為國產手機銷量冠軍,2008年9月銷量突破3000萬臺。
2009年被譽為3G元年,以安卓為代表的智能手機處于興起的前夜,“中華酷聯”紛紛布局3G終端產品,謀求從2G到3G的平穩過渡,背靠三大運營商實現快速鋪貨。比如酷派放棄自有手機操作系統和Windows CE平臺,全面轉型研發基于Android的手機;原本華為欲出售終端部門不少于49%的股份,不過后來交易作罷,轉向發力智能機。
此后4年,“中華酷聯”迎來高速發展,出貨量和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中華酷聯”快速崛起的背后,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押寶安卓系統,推出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智能手機;二、與運營商結盟,通過生產運營商定制機賺得盆滿缽滿。
天語之所以在3G時代由盛轉衰,恰恰背離了上述兩大邏輯。2009年,天語和微軟達成協議,深度開發低端智能手機,天語、微軟和高通聯手開發多款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手機,比如E61、E68、E608,不過由于Windows Mobile不是市場主流,逐漸淪為過渡性產品,很快被Windows Phone7代替。
盡管外界評價2009年與微軟的合作是一場辛苦的蜜月,但天語似乎鐵了心要一條道走到黑。2014年5月,天語正式加入WP陣營,成為微軟Windows Phone的OEM合作廠商之一。2015年3月,微軟透露天語正籌備Windows Phone產品,稱將發布5757A、E8兩款產品,實際上天語只推出廉價老人機E8,銷量慘不忍睹。
當然,“機智”的天語沒有把雞蛋全部放在Windows Phone的籃子里,2010年開始轉向安卓,聯合中國聯通推出首款安卓手機W606,市場反響一般。隨后天語牽手阿里Yun OS,先后推出W700、W710、W806(大黃蜂)等多款手機,但始終未能打開市場,錯過搶占市場的最佳時機,此時小米、榮耀正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對于天語在智能手機時代的頻頻失誤,天語內部員工這樣評價,“賭微軟沒有賭安卓,覺得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是機會,賭錯了,沒有拿出精力做安卓手機,這是大失誤。后來又與阿里開發阿里云手機,又被忽悠了一下。”
同時,天語與運營商渠道的合作也出現問題。不愿透露姓名的天語員工稱,如今天語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把口碑做爛。“2012-2014這三年主要靠運營商補貼生存,把貨賣給運營商,從運營商處領取補貼后,在想辦法把貨從市場上回收回來,雖然這是行業潛規則,但多地中移動和中國聯通把天語列入了黑名單。”
“被運營商列為黑名單后,國內市場就幾乎沒法做了,現在各省還有很多壞賬,現在讓我們去把賬要回來,這怎么要啊?”他表示。2014年7月,運營商宣布未來3年取消終端補貼,酷派、聯想、中興紛紛轉型互聯網,被天語寄予厚望的nibiru無疾而終,天語處境艱難可想而知。
渠道變革的兩大風險
手機廠商與代理商成立合資公司早已屢見不鮮,通過利益捆綁的方式提升銷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比如,去年11月,酷派高管李斌、張光強聯合渠道商共同出資10億成立ivvi,全面脫離酷派體系,以獨立子品牌發力公開市場,一年銷售300萬臺,躋身手機行業前20名。
與ivvi不同的是,天語合資公司增加省長和員工持股,有利于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凝聚戰斗力。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天語的如意算盤未必能敲響,我認為背后暗藏兩大風險:
一、省長對合資公司前景不看好。據澎湃新聞報道,省長、經銷商需要分別出資100萬、600萬成立合資公司,河北銷售負責人直言沒錢入股,原因是從9月到現在一直沒發工資,而且至今沒有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普通員工離職再入職只是空談。
天語官方回應稱,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600萬元,省長出資不得低于10%,即60萬元,并透露截至到11月底,除了極少數不愿意和公司轉型的省長,其余全部省長和員工都簽訂離職合同,獲得按國家規定給予的補償后進入新公司建立流程,并揚言對“不負責任的言語”追究法律責任。
從上述表述來看,雙方最大分歧不是出資金額,而是合資公司的進展。事實上,對于分公司銷售負責人而言,100萬與60萬幾乎沒有區別,即便是天語業績不佳、拖欠數月工資,省長拿出60萬也不在話下。我認為雙方各執一詞的根本原因在于對新公司前景的看法不同。
不少省長是天語老兵,摸爬滾打數年甚至超過10年,對天語感情很深,但也對其短板和病根一清二楚。天語之所以在智能手機時代掉隊,表面上看,小米、榮耀等競爭對手實力強悍,天語無法與之抗衡;深究內在,問題出在天語本身,躺在功能機時代的功勞簿上,布局3G動作遲緩且頻頻犯錯,加上產品不給力,最終被對手遠遠甩開。
電商失利、運營商封殺、公開市場不溫不火,這無疑是天語在國內手機市場虧損的最好詮釋。對于押寶公開市場的冒險之舉,有遠見的省長顯然不愿與天語同乘一條船,最終選擇“被離職”,天語也承認“極少數”省長不愿與公司轉型。
對于天語官方“不僅要在線下渠道銷售,更要做用戶的線上引流”的說法,相信不少人與我一樣一頭霧水,完全搞不懂天語的真正轉型策略。難道天語放棄電商業務后打算利用好互聯網營銷資源,為線下實體店導入客流?
天語在線上毫無存在感的營銷技巧,用戶與附近銷售網點的精準匹配,都是天語不可回避的挑戰。即便引導用戶到店,品牌號召力不強、產品缺乏競爭力是硬傷,能帶來多少實際銷量仍是未知數。更為尷尬的是,隨著OPPO、Vivo等廠商發力線上營銷線下體驗、銷售,天語的轉型策略并未呈現明顯差異化,用戶難免不被競爭對手搶走。
二、經銷商占股60%是最大隱患。不知是天語財力匱乏還是有意為之,合資公司由經銷商占主導、天語作為小股東,無法打消外界對其合作前景的疑慮。盡管目前成立的合資公司數量尚不可知,但天語必須清醒認識到,代理商掌握控股權是把雙刃劍。
一方面,有利于代理商為天語導入更多營銷資源,比如擺放顯眼位置、廣告次數增加、配備優秀導購,以拉抬產品銷量;另一方面,代理商理念再先進,始終是傳統企業,仍遵循傳統零售的固有規則,即投入必有回報,更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長期收益。這意味著代理商對天語銷售業績的考核壓力加大,真正留給天語表現的時間不多,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一旦天語未達到預期銷量,在股權不占優勢的前提下,極有可能喪失話語權和主動性,在合資公司內部邊緣化。
當然,代理商不會完全不銷售天語產品,但降低天語的權重是必然趨勢。同時,基于現實利益的考量,代理商主導下的合資公司轉變其整體戰略,銷售榮耀、奇酷等熱門手機廠商的產品,以緩解利潤不足的尷尬,只扮演小股東角色的天語已無法掌控公司發展方向,與合資公司簽勞動合同的原天語員工,搖身一變成為代理商的員工,“倒戈”銷售競爭對手的產品。
產品不給力,天語前景堪憂
天語以銷售起家,一直試圖復制格力的專賣店模式,花大力氣在全國拓展銷售渠道,以搶占智能手機市場。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在功能機時代有效,但在重視產品性能和體驗的智能手機時代,天語這套陳舊打法顯得有些過時,技術性先天不足是其征戰智能手機的最大掣肘,至今沒有推出一款帶有指紋識別、全金屬機身、Type—C、超強續航的手機,這些黑科技已成為手機行業的標配。
目前天語官網銷售X1、M1S、M6、KIS7四款手機,價格在499—1999元,橫跨中低端市場,天語破局難度頗大。低端市場,紅米、榮耀、樂檬近乎貼身肉搏,通過優化供應鏈在電商渠道快速鋪貨,逐漸建立品牌優勢,留給后來者的市場空間有限,即便是以情懷感化世人的羅永浩,其力推的堅果手機銷量堪憂,天語市場前景堪憂。
更為悲催的是,低端市場是一個資本玩家的游戲,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手機廠商只能走價格戰的老路,產品利潤不斷被削薄,虧損成為激烈競爭后的常態,11月樂視1S銷售78萬臺,虧損1.65億。對于資金吃緊的天語而言,燒錢猛砸低端市場不太現實。
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用戶更傾向于購買性能出色、性價比高的產品,這也是手機廠商的盈利區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小米、魅族、奇酷、榮耀紛紛投入重兵,天語無法凸顯品牌優勢,加上產品亮點不足,想在換機時代虎口奪食,難度可想而知。
總體而言,低端市場更像是賠錢賺吆喝,難以支撐天語的長期運營,也不利于培養用戶的忠誠度。盡管中端市場競爭慘烈,但對擅長銷售的天語而言,并非完全沒有轉機,通過強化品牌和增加產品競爭力,借助代理商的優勢資源大量鋪貨,尚有一線生機。不然渠道變革只是隔靴搔癢,不能帶來實質變化,無法改變用戶不買賬的現狀。
天語在功能機時代積累一定的品牌優勢,盡管在智能手機時代褪色,但在三四線城市影響力猶存(總感覺更名為K—Touch是敗筆)。相比之下,產品才是天語的最大瓶頸,走精品路線、死磕產品才是王道,畢竟留給天語證明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