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度2015年沸點排行榜,看阿里影業的傲嬌自媒體
前不久,坐擁強大資本的阿里影業遭遇了一場風波,在 “原創與IP相煎何太急”的論壇上,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稱阿里影業今后將不再請專業編劇,而是采用“殺人游戲”的方式來讓“IP的貼吧吧主和無數的同人小說作者PK”寫故事,最后“擇優給予原創署名”。言論一出,迅速引發了眾多編劇的口誅筆伐。
“我是在給在座的編劇指出一生路。”徐遠翔的姿態被中國編劇圈、電影界甚至泛文化圈集體炮轟,紛紛宣布“不再和阿里影業”合作。
雖然阿里后來對該事件作出解釋,并宣稱是“誤會”。阿里為何會如此大言不慚?日前,筆者從某些渠道得了百度2015年沸點榜截至目前的排名情況。我們找到了阿里傲嬌的原因。
一、2015年百度沸點榜透露的信息
徐遠翔惹起眾怒的一段話原文是:“中國電影接近500億的市場,平均觀眾年齡21.3歲,大概85%到86%的群體來自于19到29歲,票房,首先要有一個IP,第二是強大的明星陣容,第三條,你這個電影有沒有概念,有沒有逆襲的可能性。
我們在百度2015年的沸點榜上找到徐遠翔所說的證據。
在 2015年百度沸點榜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百度沸點榜的十大熱門小說中,花千骨排名第四;在00后十大熱搜詞排名中,花千骨排名第二;在年度熱搜電視劇中,花千骨排名第一;在百度沸點榜男明星中,電視劇花千骨的男主角霍建華排名第一;在百度沸點榜女明星中,電視劇花千骨的女主角趙麗穎排名第二。
一個花千骨在百度沸點榜的各個榜單中如此刷屏是不多見的,這體現了互聯網IP文化的與00后口味對娛樂業影響。
00后的新生代喜歡快餐化的IP,喜歡迎合他們口味的網絡小說。而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在上映之前就贏得大部分關注與眼球。上映后有原作的粉絲基礎和情節質量好評如潮,進而捧紅了參與的男女明星,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而當紅網絡小說的作者都是市場競爭中殺出來的,一個故事好不好讀者喜歡不喜歡,市場實際已經篩選了一遍。
從百度沸點的數據看,阿里影業的徐總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二、阿里并不是不需要編劇
當然,一個優秀的IP或者小說是不能直接拍電影的,各行如隔山。編劇也有編劇的規律,從文字到畫面,編劇要有強烈的鏡頭意識和畫面感,對文字如何表現為畫面有理解。
其次,編劇德讓每一場戲都有完美的敘事和戲劇邏輯,一,不能有絲毫水戲。必須場場都在推進情節或人物,小說中看起來很完美的情節與場景,到了影視中未必是那么回事。
第三是把握故事構架及影片節奏,這些功力除了規律和經驗,最重要的就是感覺,怎么構架故事,這場戲怎么設計才能一拳打在人心上。
這些都需要編劇的水平和經驗,無論阿里怎么從草根中選拔,這些活必須要有人干。
所以,阿里在大放厥詞后立即說是誤會,因為至少在目前階段,阿里還不能把編劇都得罪光。
三、互聯網資本下的新影視
過去,電影兼有商業與藝術之爭。電影從業者也大多帶有文藝味道。電影本身是藝術范疇。這和以前的文學是一樣的。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種文藝性的東西必然要被商業所取代,在互聯網企業眼里,電影是商品,要看投資產出比,電影的票房、植入廣告,電視的收視率,廣告收入都是直接收入,如果獲取這個最大收入,如何減少成本。如果消滅藝術可以降低成本,那么資本會毫不猶豫的消滅掉藝術。
這樣就有了一個新的產業鏈,阿里影業的意圖是,IP這類東西海選低成本優勝劣汰,優秀的IP是被目標消費者認可的,有很大的保險系數,而且粉絲天然是觀眾。
原本投資不菲的編劇,不過是熟練技工,阿里不需要他們的才華,只需要他們的勤勞,他們只要按照影視的要求做改編,做好熟練工的活,拿熟練工的報酬,壓低成本。
真正拉票房的電影是導演,是明星,是檔期,電視劇是內容是買點是宣傳。
影視流水線化,成本壓低,利潤提高,這才是阿里影業理想的狀態。
我們要看到,阿里連影片投資都可以支付寶理財了,這條流水線是全套的。這才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影視。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阿里成功,我們或者會看到無數的經典片子,或者會看到無數的大爛片。不過中國電影已經這樣了,再爛還會爛到哪里去呢?讓我們拭目以待阿里的變革吧。
作者:maomaobear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