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饑餓游戲白刃相接 誰將成為終結者?自媒體
電影《饑餓游戲》迎來了“最后一戰”,而外賣領域的“饑餓游戲”在經歷了“大逃殺”式的競技比拼后,也將進入到更加殘酷的白刃戰。這場游戲走向幾何,誰又將成為游戲終結者?
外賣是一個大市場,但是誰也無法形成壟斷,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目標用戶都有不同的機會。外賣也是一場資本游戲的拉鋸戰,不同的戰略、不同的打法都有不同的結果。既然難以靠燒錢耗死對手,那么只能看誰更有技巧,戰略和戰術將成為這場“饑餓游戲”勝出的關鍵。
在這場“饑餓游戲”的較量中,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口碑外賣、到家美食會、黃太吉等都是不同的代表。從規模資本和品牌影響力上說,前四個無疑是互聯網外賣界的“四大天王”,后兩個則是新一極的典范。大家狹路相逢,必定是勇者勝出。但是誰會是最終的勇者呢?不妨從它們的戰略打法與技能上一窺究竟。
戰略打法飆升 點燃游戲之魂
餓了么與美團外賣以性價比著稱,客單價20元左右為主,用戶消費能力位于中低端,主要用戶為高校學生,其次是白領人群。二者一直以來相恨相殺,在全國幾百個城市攻城略地,因為目標用戶重疊嚴重,均采用巨額補貼的模式請全國人民吃飯,培養了廣大人民群眾占便宜的壞習慣,用戶忠誠度極低。唯一的欣慰是二者的日均訂單量雙雙突破200萬單,笑傲群雄。但是隨之而來的困擾是——訂單量越大,虧損也越大,用戶忠誠度還很低,所以很難想象補貼一旦停止的狀況會是怎么樣。
百度外賣、口碑外賣和黃太吉外賣主打品質白領外賣,客單價30元左右為主,消費能力位于中高端,主要用戶為白領人群。三者的補貼力度相對比較節制,前兩者背靠百度與阿里兩大親爹,肩負著扛起本地生活服務的大旗,一個要實現連接人與服務的愿望,一個要占領線下支付場景的通道,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黃太吉外賣則是半路出家,從賣煎餅果子轉型而來,無需合作餐廳,甭管是煎餅果子還是第三方快餐品牌都從自己的中央廚房來加工和配送,但目前品牌定位的局限性和的口味的硬傷也成為其發展的絆腳石。
到家美食會則顯得有些“另類”。主打中高端連鎖品牌和特色餐廳外送服務,客單價100元左右,主要面向社區家庭用戶。他們一開始就選擇自建物流,因為能更好的保證用戶體驗,選擇中高端餐廳是為了保證外賣品質,定位高客單價是為了保證利潤。在互聯網補貼燒錢盛行的打法下,到家美食會一直很淡定的堅持自我,并沒參與到補貼大戰中來,始終以能掙到錢為主要目標。不追求規模效應的結果是日均訂單量連四大金剛的零頭都不夠,但發展前景相對樂觀。
技能絕招比拼 戰斗指數升級
餓了么與美團的技能可就多了。為了追求訂單量和交易額的老大地位,一直是你追我趕,燒錢大戰一直沒有停歇,那就是——燒錢、擴張、干仗。這二位堪稱是互聯網外賣界最上鏡的“明星”。而且這兩位還非常擅長炒作,前段時間美團外賣放風新伙伴傳聞,讓大家紛紛猜測誰將被它合并,餓了么、達達、樓下100紛紛躺槍,可最后宣布的結果居然是一只袋鼠(美團外賣新logo),也是醉了。餓了么也沒閑著,之前對滴滴示好這次終于上位,獲得滴滴戰略投資,但也被認為是缺錢的無奈之舉。另外,除了打架最狠,最出風頭以外,這兩兄弟一直背負著外賣“黑作坊”的罪名,并經常有來自全國各地媒體的曝光,最近還接連被上海市藥監局、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立案調查,因為餐廳問題率同樣位列前兩位,也算是同病相憐。
百度外賣背靠百度,最大的技能就是技術流,并且把技術能力投入到了物流的相關技術研發上,還向國家主管部門申請了18項專利,算是學霸一枚。前段時間百度外賣還和藥給力合作還推出送藥,但資質與監管也是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口碑外賣雖然背靠阿里,財大氣粗,但是技能基本沒看點,完全缺乏創新,從未被超越,一直在模仿,就連物流團隊也懶得搭建,純粹采用第三方的,除了燒錢還是燒錢。而且傳聞阿里巴巴已經不再跟投新美大最新一輪融資,并將退出。還有最近海底撈、外婆家、西貝莜面村三家餐飲企業投資入股口碑網也讓人頗為意外,不知不差錢的阿里是不是已經把它當成了下一個來往?
到家美食會的主要技能是專注與會算賬,就認準了做中高端服務,然后堅定不移走自建物流的道路,并且有個最強大腦的CEO,把外賣行業的成本結構算得一清二楚,任巨頭們高歌猛進的燒錢漲訂單,自己一心盤算著怎么不虧錢的謀發展。最近,到家美食會還與美食工作室進行了合作,玩起了定制化和個性化。
黃太吉外賣雖是新兵,但它有個超級技能是會騰挪轉移,還有個口活好會將故事的BOSS,縱使千夫所指煎餅不好吃,門口羅雀,那索性說老子主要訂單靠外賣,而且還要改造傳統餐飲的供應鏈,降低成本結構,并幫助眾多傳統餐飲品牌以及新品牌提供銷售管道。靠著這個好故事,黃太吉拿到了一筆巨額的投資。
健康的商業模式成KO對手的終極必殺技
想如今的外賣市場玩家林立,不僅有巨額的融資,還有干爹與親爹們的力挺,巨頭之外不乏一茬茬的新生代力量崛起,并且都擁有獨門絕技,熱鬧非凡。但是熱鬧的背后,是游戲過程的激烈與殘酷,保不準那一刻就會能量耗盡而亡,想要成為最終的王者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必須使出平生絕學,合縱連橫,把頭系在褲腰帶上去馳騁殺敵。
不過說一萬道一千,在互聯網外賣的饑餓游戲中怎么樣活得更久肯定是最終極的出路。用一味的靠燒錢補貼去獲取用戶規模和銷售額的獲得的第一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也不是一個持續健康的商業模式。正如常把“經濟規律”掛在嘴邊的到家美食會CEO孫浩所言,外賣配送很難像其他互聯網產品模式一樣能夠做到邊際成本為零,那么想要盈利就必須從客單價上想辦法。要不然,各種成本根本無法被覆蓋,最終只會陷入持續虧損的黑洞之中。
目前來看,互聯網外賣的這場搏殺游戲似乎還難以看到終點。雖然格局暫未變化,但是局勢卻很明朗。如果誰也無法滅了誰,拋開資本的游戲,最終比拼的還是誰的用戶忠誠度最高,誰的盈利能力更強,誰的商業模式更健康。這么來分析,其實也就能大概看到未來,必定是誰活得最久誰才能活得最好。
作者:沙水,食小伴創始人,一個寫著自媒體研究著產品的運營人。關注O2O、移動社交、智能硬件與電商。個人微信號shashui007,微信公眾號“沙眼看互聯”,歡迎交流探討。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