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低價、天貓正品:為何都需要保險來背書?自媒體
不可否認,2015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只屬于阿里和京東。二者展開一波又一波精彩紛呈的貓狗大戰,不僅成功掩蓋當當,亞馬遜、1號店,唯品會的聲音,就連昔日大佬蘇寧易購和國美在線也得借機炒作才勉強刷點存在感。兩場媲美春晚的“雙十一晚會”,也足以讓其他電商小伙伴淪為冷眼旁觀的看客。
“京阿爭霸”看似亂花漸欲迷人眼,然而仔細研判后發現,二者競爭焦點依舊圍繞低價和正品,仍然沒能超越當年發家原罪。
不久前,阿里小弟蘇寧以“平京計劃”發難京東,試圖揭開“京東價”傷疤。眾所周知,隨著京東商業帝國的不斷膨脹,“京東價”早已不是當年的違背政策市場經濟的“低價”代名詞。當下很多人到京東購物,更多是看中其正品質量,以及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務。劉強東也曾多次表示當下京東追求的第一是品質,第二是服務,第三才是價格。
為了標榜“正品”身份,京東高調砍掉C2C模式的拍拍網,理由是“目前的商業環境中監管難度較大,無法有效杜絕假冒偽劣商品”,與淘寶形成鮮明切割。
“只要在蘇寧上買到比京東貴的東西,一次通報,二次處罰,三次下課。”蘇寧云商以及國美在線“雙十一”前夕輪番以低價敲打京東,有坐實京東價不便宜的印象之嫌。盡管京東多次辟謠,但似乎難以徹底平息外界對京東沒錢打價格戰,以及京東價不再有競爭優勢的疑慮。
眾所周知,低價是“雙十一”最簡單粗暴的競爭神器,“京東價”也只能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為此京東金融與中國人壽財險聯合推出的“買貴管賠價保險”,在11月10日-12日期間,用戶在京東購買商品,30日內若因市場等不可控因素導致商品價格降低帶來損失,保險公司確認無誤后將進行一次性理賠,也就是說京東若在11月11日后30日內降價,得賠償用戶損失。
京東此舉試圖給用戶吃顆定心丸, 尤其是針對“雙十一”剛過,貨還沒到手,價格就已下跌的鬧心現象,也反映出其對京東價是否失靈的焦慮。
不差錢的天貓倒是不用擔心低價,隨便燒點市場推廣費就夠其他電商小伙伴數年營業額,但卻常年遭受難以洗白的假貨基因困擾,難以自拔。
不久前,福布斯在《權勢人物”馬云與“造假恐怖分子”:阿里巴巴如何應對貪婪的兄弟與憤怒的盜賊》一文中,認為龐大的阿里巴巴帝國在相當程度上是構建在非法假冒產品的基礎上。再加上阿里打假不利,美國服裝鞋類協會上月督促美國政府再次將淘寶列入“惡意市場”名單。
淘寶的假貨幾乎成了無解的魔咒,隔一段時間就會定期發作。為了穩住民心,天貓日前聯合螞蟻金服,與中國人保、 平安產險等保險公司推出“正品保證險”、“品質保證險”,聲稱用戶在天貓購買到假冒商品,用戶不僅能得到退款,人保還將以買家實際支付商品價款的4倍賠付。
阿里京東逐鹿保險領域,爭先加碼討好用戶,背后仍是低價和假貨漩渦中博弈,短期內看不出新的救贖之路,京東的低價,阿里的正品若是需要以保險方式強制維系,也可看出二者競爭焦點發生漂移。
在健全的市場經濟秩序下,低價和正品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經濟現象。價格如果在合理范圍之內波動,屬正常市場經濟所為,無可厚非,可見京東“買貴管賠價保險”更像是一種傲嬌行為。
而如果不是正品,則直接上升到法律和道德范疇,也為市場經濟所不容,人人喊打。阿里“正品保證險”、“品質保證險”則是一種補償救濟,可見二者保險并不在同一層級競爭。
低價和正品,需要保險公司背書,京東和阿里此舉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感,也反映出二者看重互聯網金融對“雙十一”戰略價值,為未來電商變局埋下種子。
此次雙方借信貸及支付手段鏖戰雙十一,也讓戰場拉長了一大截。京東白條今年燒4億,推出了全場24期分期免息動,全部商品都可通過白條進行分期免息購買,還向用戶共計發放價值幾千萬元優惠券。阿里則相對“寒酸”,放出近100萬款免息分期商品,支持3?6?9期三檔免息分期,總體投入1000萬元等等,這些大手筆新玩法已經甩了其他電商小伙伴幾十條街,等于提前出線。
今年“雙十一”,低價和正品依然是主流,也少不了無聊口水戰。但與往年眾生喧嘩相比,主戰場只剩下京東和阿里,略顯單調。而保險、信貸等金融服務成為新的主戰場,也倒逼不少電商企業退場和積極尋求轉型。(完)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