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的慢公司營銷是怎么做的自媒體
寫在前面:定制手機、社交媒體、粉絲經濟,這三個名詞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OPPO聯手李易峰面向粉絲推出的定制R7手機,整件營銷事件的背后,看起來是一個好的故事。
深秋的上海有些涼,在南京西路的露天咖啡館見到OPPO營銷管理部部長沈義人,他卻仍然穿著休閑T恤配牛仔褲,臉上沒有一絲秋意的倦怠,熱情滿滿。我們今天要聊的是OPPO李易峰定制手機的營銷,他這一身打扮似乎在告訴筆者,我們是一個時尚的品牌,是一個簡約中不乏創造力的品牌。
這種創造力,筆者更愿意歸結為產品力和品牌力的能量釋放。
品牌初體驗, OPPO應該是一家“慢公司”
如實的說,筆者并沒有使用過OPPO的手機,但作為深度手機用戶,對于OPPO的手機還是有一個最基本的印象:這是一家更看重產品硬實力和用戶體驗的廠商,不僅如此,在營銷風越刮越熱的當下,OPPO的營銷比起其它廠商更關注于制造噱頭和事件顯得更專注也更能體現品牌的形象。從最早的宋慧喬到李易峰、鹿晗,以及與西甲巴塞羅那隊的跨界合作,電視媒體和社會化廣告的全方位覆蓋,我們可以預估到從廣告的角度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這里面值得挖掘的一個點就是究竟是有價值的品牌力,在我看來手機廠商撕逼大戰中激發的廣泛的討論和媒體曝光不算是真正的品牌力,或許可以短期理解為知名度的提升,但長遠看這對于品牌是一種傷害。筆者沒看到OPPO參與到任何一次所謂的手機廠商撕逼大戰中,只是看到OPPO通過更多渠道的媒體覆蓋傳遞著其品牌的能量。
我們需要承認的是,手機的性能、工業設計在不斷上升,只是這種提升卻沒有在各家企業的品牌打造中得以體現,怎么樣能更好的把品牌,把產品跟消費者做一個好的溝通,這才是關鍵的。在筆者看來,做產品做品牌,有的時候應該慢下來看看自己走的路是不是足夠堅實,太快了未必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還是做一家“慢公司”的好。
“我們沒有小米一年賣八千萬,甚至上億臺這么偉大的目標”,沈義人告訴筆者。“OPPO不追求我們企業能做多大,我們每年能做多少銷售額,我們覺得作為企業,健康和長久的發展才是我們企業發展當中最核心的東西。”的確,我們很少看到OPPO對外去宣稱自己賣了多少手機,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一個比喻,OPPO想做的是一家長久發展的企業,就像同仁堂這樣的百年老店,同仁堂也從未去炫耀過他們每年賣多少藥材嗎,把藥做到最好,服務好用戶,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從定制機微博首發開始,粉絲經濟的升級
從小米開始,粉絲經濟開始發酵,依靠粉絲的購買自然是一種獲得良好銷售的途徑,只是時至今日,粉絲經濟的玩法也該到了創新的階段了。
筆者的理解是,粉絲經濟的背后,銷售額并不是值得唯一追求的,讓粉絲從價值觀上認可你的品牌也是不容忽略的,這是一個消費潛意識的培育過程。明星的粉絲希望看到我喜歡的明星和品牌產品有什么樣的互動,有什么好玩的東西,潛在的內容朝用戶傳達的過程當中,讓用戶對產品和品牌產品好感,這才是最重要的。今年OPPO在微博上打造的李易峰定制版R7首發,可以說抓住了精髓。
今年OPPO推出“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閃充手機R7,邀請當紅小鮮肉李易峰代言,并推出李易峰定制版R7“喋喋phone”,限量500臺在微博上發售。從閃充微劇《我是你的喋喋Phone》廣告片制造熱門話題,李易峰微博轉發互動,到0元預約引爆粉絲能量,再到最終實現銷售轉化,500臺手機5分鐘售罄,既滿足了粉絲崇拜和愛慕的欲望,也對OPPO品牌也好感爆棚。
作為一個成熟品牌, OPPO沒有將自己的官網作為此次如此重要的新品的主預約平臺,而是選擇了微博。OPPO準確抓住了粉絲的痛點。通過粉絲頭條推廣李易峰與OPPO官方微博的轉發互動,在12小時內,創造了4萬轉發、5000個贊、1600條評論、1億的話題閱讀量。
成績單的數據會說話,不過在數據背后OPPO與微博的聯手,講述的卻是一個基于社交媒體傳播力的優秀案例。
首先,OPPO對自己的用戶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二三四線城市年輕人,喜歡追星、看綜藝節目,喜歡娛樂八卦,對硬件參數不敢興趣,更喜歡在社交媒體上關注自己喜歡的偶像,渴望與偶像有更多聯系互動。而這樣的平臺,微博是最適合的,根據此前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微博在一至五級城市中的使用率都在65%以上,用戶分布呈現更加穩定的金字塔式結構。這意味著微博在幫助OPPO渠道下沉方面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
其次,微博是粉絲+明星關系鏈最豐富、最完善的地方。微博社交媒體的天然屬性更適合明星向粉絲的一對多傳播,更適合粉絲經濟的培育。微博并不是單純的廣告平臺,而是連接品牌與粉絲的工具。我們發現很多成熟企業為了提升銷量而選擇渠道下沉的同時,仍然通過在微博上的信息發布和品牌活動來吸引粉絲關注,并且利用微博來和主流消費人群體深度互動,保有和提升品牌在主流消費人群中的認知度和好感度。
另外,一個品牌的認知的形成更適合在公開的社會化平臺去塑造,這是微信朋友圈這樣的平臺無法實現的;認知的培育需要時間,需要持續的投入,同時用戶的品牌認知和情感需要得到廣泛的共鳴,消費者已經形成的價值觀需要一個更開放的平臺去傳遞、這樣的勢能需要去釋放,微博正是不二之選。
正如沈義人所說,“OPPO的主力消費群體是年輕人,喜歡追星、看綜藝、八卦,可能不是一、二線城市白領,但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產品訴求。”而粉絲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就是微博,他們渴望表達對偶像的熱愛,OPPO可以借助這個平臺準確觸達用戶。
結語:寫到這里,想到一個詞兒——新消費主義。用戶的消費需求正在朝著追求個性和品味發展,在新消費主義的風向標下,圍繞品質、價格、個性做出貼近潮流詮釋的產品無疑更受消費者歡迎。不容忽視的是,用心的營銷中也彰顯著當下的一種生活態度,像OPPO聯手微博發售定制手機的案例,不僅僅是在做一件粉絲們看起來酷酷的事兒,背后積累的是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好感,營銷是可以有情懷的,無論是文藝還是其它,我們欣喜看到這種改變,看到更多的選擇。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