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低價手機低的是“專利” 談何技術創新?自媒體
當下,國產手機廠商依然在玩著各種花樣:玩情懷、玩文藝、玩外殼、玩材質、玩低價、玩營銷……看似熱鬧異常,其實卻隱患重重,問題多多。近日,國產手機廠商中的翹楚小米、聯想等,就直接被高通“抄了后路”。據知情人士透露,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智能手機廠商之一,小米和聯想均未與高通簽訂最新的專利授權協議。
這意味著,小米、聯想此前華麗的銷售成績或財報,都是建立在“賴賬”的基礎之上。對于利潤貼地飛行的國產手機來說,專利費是它們永遠繞不開的坎,為了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先存活下來,只能選擇拖欠專利費的不光彩手段。沒有核心專利技術,只謀求快速占領市場的國產手機,如何在成本不斷疊加的當下成功突圍,甚至走出國門?只為表面的繁榮,又何談真正的技術創新?
拖欠專利費 只為自己“美顏”
近日,高通總裁德里克·阿伯利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說,授權收入的下滑導致高通最近一個季度的凈利潤大降44%。原因是部分中國手機廠商低報銷量,甚至停止向高通支付無線技術專利費。而且高通還提到,他們已經與60多家中國企業簽訂了芯片技術授權協議,包括華為、TCL通訊和中興。也就是說,在一線國產手機廠商中,基本就剩下小米和聯想。
如果說小米和聯想因智能手機出貨量不佳,導致無錢支付專利費,也說不過去。因為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測算,聯想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7月至9月間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880萬部;小米排名第5,同期出貨量為1830萬部??梢钥吹剑∶缀吐撓脒€是智能手機市場的霸主級廠商。
如果說出貨量不是問題,那很有可能是小米和聯想都有著其他的小九九。目前,小米還處于增長期,雖然尚未上市,但其估值居高不下,原因就在于小米業績一向很好。但早在2014年,華為知識產權部北京分部部長閆新就曾提到:“每年華為繳納三億美金的(專利)許可費。”華為旗下手機基本都是搭載自家芯片,還必須得為其他專利付出巨資,與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相差不大,且全部購買芯片的小米,付出的資金肯定更多。為了能讓業績更好看一點,小米自然會選擇延期支付高通的專利費,以獲得喘息之間,將營收投入到繼續擴大市場中。
而聯想收購摩托羅拉及2014年3月以1億美元收購專利組織UnwiredPlanet持有的21項包括3G、LTE等專利、2014年4月收購NEC超過3800項專利組合之后,手中的專利數量及獲得的專利交叉授權數量暴增,但也就和華為處于伯仲之間。聯想近來業績不佳,財報陷入窘境,為了能讓財報更好看一點,先將3億美元左右的專利費用延期支付,或許就是為了給投資者更多的信心。
核心技術斷檔 專利成本成走出國門之痛
在評測一款智能手機優劣的時候,總是會從內外兩方面去說。但除了妖嬈且時尚的外形、強悍的硬件配置及作為輔助作用的功能之外,更為核心的專利技術卻很少有媒體提及,似乎那并不是一款智能手機最重要的地方。誠然,對于用戶來說,智能手機所采用的專利技術與其使用體驗并無直接關系,但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卻是搭建商業帝國最基礎的那一塊磚。
國產手機廠商在核心專利技術方面的斷檔,導致專利成本較高,尤其是在對專利頗為重視的國外,更顯得有些寸步難行。為何小米在國內能稍壓華為一頭,但在海外市場卻與華為差之千里?關鍵就在于華為有足夠多的專利技術,能夠自家制造芯片。即使還需要購買其他企業的專利,也可以通過交叉授權等減少專利方面的支出。
隨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國產手機廠商迫切想出海去謀求更大發展——歐美及新興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但如果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未來國產手機廠商中華為或將一家獨大,小米、魅族、vivo等都將被拖垮,專利成本將成為它們承擔不起的重擔——小米在海外市場屢屢受挫就是最好的證明。
身處危險邊緣 核心技術成走出混沌之地殺手锏
國產智能手機早已進入“微利”時代,形勢混亂不堪。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生存狀況都如履薄冰。一個環節出錯,就有可能導致滿盤皆輸。手機更新換代速度沒跟上友商;沒搶到新旗艦芯片的首發;代工廠突然倒閉;營銷策略出現重大失誤;新品沒能獲得消費者青睞……成長速度過快的國產手機廠商,根基太淺,很難承受得起太大的沖擊。
要想真正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國產手機廠商就必須脫去華麗的外衣,腳踏實地地將核心專利技術擺在第一位。只有核心專利技術成長起來,才能幫助其真正走出這一塊混沌之地。別怕現在再從核心專利技術上發力已經晚了,遲到總比不來好?。?a href="http://www.www.gequge.com" target="_blank">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處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