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要上稅!北京工商局立案調查小米公司金融
近段時間,小米公司總上頭條。前幾日,小米公司因推出的“小米貸款”金融產品引起大眾廣泛關注,其宣傳的貸款數額最高可達百萬的策略更是被指營銷嫌疑大;而這兩日,小米公司因涉嫌虛假宣傳被舉報的事件也有了最新的進展,據相關文件顯示,對于此次事件,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已經決定立案調查處理。
現代版“吹牛要上稅”
關于小米公司涉嫌虛假宣傳被舉報一事,要追溯到本月初。9月2日上午,來自青蔥手機董事長譚文勝的一則關于@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的微博引起了業界的關注。與此同時,譚文勝表示已向北京市工商局實名舉報小米手機涉嫌虛假宣傳。譚文勝舉報小米,其原因在于小米公司在宣傳時使用了一些夸張、夸大的詞匯,如“屏幕之王”、“世界一流”、“最低”、“最佳”等,這與9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企業在宣傳過程中將不允許使用最大、最低、獨家等一系列極限用語”的規定相違背。
9月23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對此次舉報小米公司虛假宣傳案件給予了回復,稱已決定立案調查處理。
據了解,此次譚文勝狀告小米也有“報復”雷軍之嫌,這要追溯到2013年5月。當時,小辣椒手機創始人、北京方萬源通信器材有限公司大股東譚文勝,在新浪認證的“譚文勝微博”上向其150余萬粉絲發布消息稱,“小米手機價格堪比三星,界面照抄蘋果,質量不如山寨,售后等于沒有”并向雷軍“約架”。隨后,小米公司向工商部門遞交材料,反映譚文勝通過微博攻擊小米公司及雷軍,詆毀、謾罵小米產品。
不管是不是因為“報復”行為所致,此次小米被打擊可謂是現代版的“吹牛要上稅”。
P2P過度營銷現象嚴重
其實,各行各業都會使用一些營銷手段來推銷自己的產品,一些商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往往會過度宣傳推銷自己的產品。如今赤手可熱的P2P網貸行業也是如此。
縱觀P2P網貸整個行業,隨著平臺數量不斷增加,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優勝劣汰已然成為常態。為了在數以千計的P2P平臺中占得市場,獲得更多投資者,有些P2P平臺會以高息、豪禮、融資、資金托管、上市、跨界合作等理由進行營銷,甚至有部分平臺偷換概念炒作,從而達到提升自己平臺知名度的目的,讓投資者“傻傻分不清楚”。
在互聯網+行業內,素有“好名聲勝過壞名聲,壞名聲勝過無名聲”的說法。針對P2P業內過度營銷事件,P2P平臺安心貸聯合創始人趙慶云表示,P2P平臺的名氣固然重要,但不斷加強產品的優化與增強投資者的體驗更加重要。
對于P2P行業的營銷手段,8月6日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規定了其責任,“網絡貸款平臺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出借人請求網絡貸款平臺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也就是說,P2P平臺如果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體進行宣傳,則需要承擔所帶來的相應的責任。
新廣告法凈化空氣
9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對重點商品和服務廣告準則、活動規范都做了明確規定,還加大了對虛假違法廣告的懲治力度,如使用極限用語,一經發現將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新廣告法被譽為“史上最嚴”廣告法,明星、萌娃代言被禁止。
為了搶奪市場,很多企業紛紛采取過度虛浮的宣傳用語以及手段,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能獲得較快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品牌的長期發展。對于過度營銷,很多消費者也是習以為常,甚至是冷淡看待。而新廣告法的出臺,顯然會使得營銷圈經歷一陣謹慎期,以對產品對受眾負責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廣告投放,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而原本計劃于9月1日與新《廣告法》同步施行《互聯網廣告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雖幾經修改,但仍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出臺。對于互聯網違法廣告如何監管這塊,也頗受大眾關注。不過,新《廣告法》雖然大多是針對傳統媒體,其中部分條款也同樣適用于互聯網廣告:“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以及一些極限用語,互聯網平臺也是同樣適用。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