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駕行業大打價格戰:考慮到車主感受沒?自媒體
在國內代駕市場,價格從來就不是決定性因素,不少有車一族用戶在選擇代駕服務時,服務品質和安全考量往往更加重要。這也成為近期代駕市場兩強e代駕與滴滴代駕之間爭論焦點。
在專車/快車/順風車時代,滴滴一貫屢試不爽的低價大棒,獲得不小成功。但在代駕領域遲遲未能見效,各種免單、低價、補貼策略全部上陣,進展卻有限。于是乎,滴滴代駕最新招數是將起步價降至18元,但e代駕卻一反常態沒有跟進,反而對該策略冷嘲熱諷,難道真是像滴滴方面宣稱的那樣,是e代駕燒不起了嗎?
遙想4年前,e代駕進入代駕市場,在“互聯網思維”催化下,代駕市場行業服務標準不斷提升,市場不斷聚合,變大,快速成長經過市場長期試錯,39元的起步價被市場證明為司機能獲得比較合理收入,也是用戶的心理價位。18元的低價的確讓用戶受益,但對整個行業來說,可能難以持續。
眾所周知,使用代駕服務的用戶,都是有車一族。有調查顯示,金融、IT和通信等高收入行業的人最愿意叫代駕服務。顯然代駕類客戶最敏感的可能不是價格,而是服務,包括能否節約他們寶貴的時間,安全不安全,代駕過程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如何等等。事實上,不少代駕司機表示,很多車主在付了代駕費之后,因為服務特別滿意,還會給代駕司機小費,甚至超過代駕費。
滴滴一向善于用錢開路,但代駕行業中的高品質服務需要長時間的司機積累和管理經驗,很難用錢砸出來,一蹴而就。這也許就是滴滴代駕選擇以降低起步價入手,用最簡單的資本投入來取代行業積累的原因。
相對出租車、專車和順風車,代駕對服務的要求更高,包括司機,對安全、經驗等要求,高出的均不是一點半點。
以e代駕為例,在司機選擇上,e代駕通過一套系統和招聘、培訓和管理運營體系,如難于考駕照的招聘,比照交規的12積分管理等,被包括滴滴代駕直接拷貝和模仿,但長期的管理經驗和高水平司機的積累卻難以很快形成,這也造成了滴滴代駕的一些問題頻繁出現。
優秀的代駕司機必需時間來沉淀,很多用戶投訴滴滴代駕的司機水平差,比如,不會開自動擋車、不放手剎開車、不認識路等等,這都和經驗不足,招聘流程混亂,以及后天培訓不足有有關。
更令用戶不能忍受的是代駕司機職業素養不高。比如有用戶吐槽滴滴代駕司機直接把用戶撂到高速公路上;號稱微信不能支付,不接受代駕券,掏比正常費用還多的錢,甚至不找零。
還有安全,用戶在選擇代駕時,同時把自己和愛車的安全交給了代駕司機。e代駕建立起立體的安全體系,首創全國代駕險,并升級到最高賠付1000萬元。滴滴代駕只有300萬。另外,e代駕給司機上了司機意外險,滴滴卻沒有。
盤點所有的服務選項中,滴滴在多項指標落后于e代駕,這也不難理解滴滴代價的降價策略始終不靈驗。事實上,滴滴代駕此次起步價調整,說到底還是想復制其燒錢,搶奪用戶,打垮競爭對手,然后融資,繼續,最后形成壟斷后再提價,但這一招在代駕市場可能真的不好使。
而最為要命的是,由于收入驟減,導致很多司機不上線,消極罷工,用戶叫滴滴代駕困難,往往一刻鐘甚至更久滴滴代駕司機才能抵達,這和滴滴代駕APP顯示的附近有很多司機的假象,形成較為強烈反差。
在如此惡性循環之下,不僅損害滴滴代駕自己的生態,也對整個代駕行業生態產生消極作用,降價并不能拯救代駕市場,還需要更加優質的服務和安全,筆者很希望e代駕和滴滴代駕能盡快回歸拼服務,拼安全的競爭軌道,而不只是拼曇花一現的低價。(完)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